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慵懒的老虎 白米Ⅲ级
Jerry He 白米Ⅲ级
周宓 白米Ⅲ级
鲍勃爱好者 白米Ⅲ级
小左小右 白米Ⅲ级
西米 白米Ⅲ级
飞熊 白米Ⅲ级
金陵小老头 白米Ⅲ级
一朵朵云朵 白米Ⅲ级
魔都财观 白米Ⅲ级
陈独秀 白米Ⅲ级
老汉 白米Ⅲ级
啊啊啊啊啊 白米Ⅲ级
五角场喵叔 白米Ⅲ级
子毅 白米Ⅲ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0 个回复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很多事情虽然不合理,但是人们看看后面排队的人,心里也就踏实了,总算还有更惨的。
慵懒的老虎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第一个立场,房价高的本质是地价高,北上广房子的建造成本并不会比3线城市高多少,高出来的是地价。中国十余年的房价高涨,其实是房地产被扭曲为了金融衍生品的结果,房产成了最具投资价值的硬通货。而房地产本身是谈不上什么创新和民族精神的东西,整个社会的热钱全部涌向这个领域,相反的是其他领域无钱可融,所以实体经济一片萧条,原来做鞋的做电视的,不管做啥的,都尝试去投资地产了,那么这个社会的创新还怎么驱动?所以现在我们提出要匠人精神。
第二个问题,房价已经到了历史拐点。以前zf调控房价,多数是象征性的,因为房价的本质在地价,土地在政府手里,高房价才能高财政收入。但是,房价走到今天,实体经济持续萎靡不振,本届政府对于高房价是下了刮骨疗伤的决心了,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炒的,这句话已经板上钉钉,未来房价不会大降快降,但是一定会降。最近北京二手房房价持续下跌,深圳房价也跌回了16年的水平,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趋势意味明显。
第三个问题,房价不再上涨,就必须寻找到新的增长点,让热钱有流动的出口才行。目前来看,有下面几个。1是一带一路,这个从今年春晚就可以看得出来明显的政策导向。2是大众创业,万种创新,以创新精神匠人精神驱动中国创造。3是人工智能,争取在这个领域占领世界先机。4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几个举措,一旦推进得力,中国经济就可以扭转现在的房地产依赖局面,进而顺势腾飞。
第四,年轻人要不要买房。答案是要买但是不要炒,够用就好。高房价的持续取决于接盘侠的数量和意愿,80后买的房子,房价如果涨必然总的来说要依赖90后尤其是95后来接盘才行,不然没法涨。而95后独生子女已经普及,并且家里也都已经积累了几套房,再加上消费观念的影响,95后普遍没有意愿去接这个盘,没人接盘,你凭什么涨,没人接盘,你自己就是接盘侠了。
第五,所以本人说房价到了这个历史拐点,人讲究一个顺势而为,十年前如果你看好了房价暴涨这个大势,那今天你已经是财富大满贯。而今天如果你看到别人炒房发了,你也来炒,你就后知后觉了。股市有一个规律,如果大妈都在谈炒股赚钱了,那股市马上要跌。楼市也是如此,如果连我等屌丝都想炒房了,那我等极有可能是恰好接盘了。
下面为原文
先举个例子,再分析一下心理。一位朋友硕士毕业以后,在某沿海城市的公务员机关工作。工作第三年时,大概是09年或者10年左右,七拼八凑首付买了一套房子,60多平米,总价70来万,他首付了20多万。12年的时候该好友读博士,16年他辞职。辞职的时候他所有的积蓄是人民币20万左右。然后他把房子卖了340万。请对比一下,他奋斗到博士毕业,积蓄只有20多万,而投资了几年的房子却替他赚了快300万,结论是什么呢?结论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无论你再怎么奋斗,你本身的价值可能都比不上北上广的一个卫生间。这就是房价畸形上涨,对于一代年轻人理想和奋斗的碾压,我这个朋友农村出身,至今未婚,一直努力,读到博士,然并卵。
大多数年轻人的心态在上面类似的例子的影响下,跟以前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本人读大学时,06年本科入学,校园里的流浪歌手可以随便一手吉他收割一堆迷妹,文艺青年也能追到漂亮的女孩子,当时的我们对于未来还是比较自信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自己的另一半也努力,生活可以非常不错,所以当时的校园是比较浪漫主义的。而现在呢,校园里的流浪歌手越来越少,近乎绝迹,文艺青年几乎等于傻逼青年。因为,人越来越现实了,只看你现在拥有什么,你爹拥有什么,至于未来,任凭你怎么努力,翻天覆地的概率太小。
当年轻人不再相信未来以后,就会更相信资产,而当下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房子。所以,年轻人宁可当房奴,也要买一套房子,这样才能心安。而房奴对于年轻人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20年的月供。因为,成为房奴以后,你要节约节约再节约,于是你的社交圈缩小了,你不敢向以前那样花钱投资自己了,你做事变得越来越谨慎或者你所谓的成熟稳重了,然后你渐渐的成为一个麻木的心态奔向中年的大叔,一套房子仿佛透支了你的整个青春和理想。
相信自己,还是相信房市,十年前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站在今天这个历史的拐点上,
Jerry He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现代社会,人与人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房产。比如你在北京上海读书,学校再好,成绩再好,工作再好,都比不上本地人手里的几套房。
我当年在上海读书,毕业后工作和收入在同学中都算不错,多年下来也只是小康水平。然而同届本地的同学,家里拆迁拿到一大笔补偿,很快就搬了别墅,也不用辛苦工作,生小孩还花几十万专门去美国生。
其他一些本地同学也都挺舒服,家里一般都一两套房,结婚优先找本地人,两家合起来就多套房了,生活毫无压力,生小孩、学区房这些问题都不用操心。
而外地的同学们,租房颠沛流离条件差不说,像我还是买房早的,买房晚的同学遇到了限购政策,被拖了几年赶上前两年的房价暴涨,现在更买不起了。
就算同样买了房的,到了生小孩的年纪也比较尴尬,因为大家基本都买在外环,好医院离得远,交通不方便,未来小孩读书也担心上不了好学校。
2、买房,是大多数人最重要、最可靠的投资手段。我的一位前辈,84年生,毕业后进入地产行业,最早借钱+贷款在无锡买了第一套房,很快发现房子涨价很赚,于是通过房产抵押和其他贷款手段,不断买房炒房,十多年下来,听他说现在资产已经上亿了。
类似通过炒房获得千万身家的,在地产行业很多,相信在大家身边也一定不难见到这样通过长期炒房暴富的。
事实上,房地产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在中国特色的经济管制背景下,虽然政府限制房价暴涨,但也绝不会允许房价暴跌引起经济崩盘,因此房产绝对是最靠谱的财富增长手段。
有句话说得好,投资地产就是赌国家运势,国运好,经济昌盛则房价必涨,这么多年来,赌国运成功的人,有曾被亏待过吗?
3、房贷压力往往只是短期存在,很快会被收入增长抵消。我当年买房时,月薪只有6000,在上海房租加水电网费每月2000,扣掉生活费2000,也就剩2000不到。
那时家里帮忙凑了一笔钱,我贷款40万,期限30年,每月要还2000多,感觉压力巨大。当时有同事劝我买更大的房子,多贷一些,但是我没敢。
现在特别后悔,当年家里凑的钱完全够两套房子的首付,我只要咬咬牙或想想办法撑过两年的月供就好了。
因为后来我的收入增长非常快,工资涨了很多倍,而贷款还就是那么2000,现在我每月的公积金比贷款还高,但是因为限购我没法在上海买二套房了。
所以,你看到的所谓房奴很痛苦,事实上一般也就难受一两年,后续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以及住上新房后生活条件的改善,不仅完全不会痛苦,甚至会开始享受到有房的幸福感。
而那些一直不敢下决心买房的人,才会长期处于没房的痛苦中,并且收入越来越跟不上房价,陷入无尽的死循环。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15年毕业,家北方,工作长三角。当初选工作,没别的想法,想去南方,感觉南方什么都好,除了不知道南方房价贵,当时也没怎么去了解。
入职,住的单位宿舍,说实话,单位宿舍挺好的,一个大套间,里面住四个小伙伴,每人一个卧室。刚去,工资也不高,宿舍住了两年,也算攒了一点点钱。为什么会突然想买房呢?真的是飘的累了吧。
我家四个孩子,我最小,家北方农村,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租房住。(可能人品好吧,没遇到被赶出来的情况) 父母随着我们上学不停的搬迁,孟母尚且三迁,我想,我家有六七迁吧。父亲从年轻小伙子一直租房到如今的知天命,后来,自我意识里,觉得租房是常态,一家人在一起就行。后来,我们都上了大学,然后毕业,我大姐博士毕业,留到了挪威,大哥研究生毕业后留到了父母身边做生意,二姐研究生毕业后留到苏州,只有我,本科毕业,便工作了。其实我们毕业,工作,也就近几年发生的事情。
读书的那些年,父母就像我们搭的燕窝,定时飞回去,燕窝搭于别人的屋檐下。身在外,工作,压力,愈发感觉疲惫,时间久了,才发现,真的想停下来,扎根在一个地方了。思考很久,跟父母,哥哥姐姐说了想法,很快便凑够了首付,然后买了一套二手房(因为没钱装修,直接买的拎包入住的)。
说说买房以后的感觉,住进去,心里很踏实,虽然每个月还着几千块的贷款,但是就像有了根一样,候鸟有了自己的栖息地。刚住进去的时候,盖上被子,自己哭的一塌糊涂。原来居有定所这么爽。
17年10月,我们四个经过商量,凑钱给父母买了一套房,房产证拿到的那天,我跟父亲视频,他很开心,才意识到,这么多年,父母也是希望有自己的窝,而这个窝,由我们给他们,更合适。
房,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用来投资的,就像蜗牛,虽然负重,但会有安全感。
庆幸,我哥生意做的不错,他也买了自己的房,二姐准备18年第一季度买房。大姐属于挪威人才引进,送了一套福利房,据说也值人民币二百多万。
最后加一句: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起码在我家是这样的。
周宓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鲍勃爱好者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能上车就上车
可是这些朋友都在等房价降,等腰斩。
一口气好叹
我2013年买下我人生的第一套房 全款180万打9.6折,那时候年少无知,以为跟题主一样,贷款会加重负担选择了全款。
在2017年这套房已经涨到了450万,而且每天看房人数超过50个,有11人愿意下订金。
看着是赚了吧,
那么说说如果我那时候选择贷款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那时候我还年轻我可以贷款30年,180万我可以首付三成,60万首付贷款120万,那时候还能利息打九折
也就是每个月利息4.4% 还款6000多块钱。
我们就不说120万随便存个靠谱的理财回来的差距,说说别的
2013年到2018年我的个人收入每月增加了6500可是利息金额没有改变,以后也不会有改变。
现在这套房子我不住了,我出租每个月可以获得7000元,完全可以达到以房养贷。
这还不代表我以后还可以接着提升租金。
况且
因为我是房东,所以我是甲方,
我很挑租客,现在的租客是在网易工作的独居美国老外
我不租两队夫妻,不租40岁以上人口,面向要整洁干净,企业要好,偶尔还挑地方,水电物业不能拖欠,不能破坏家里格局,敲钉子什么毁坏墙面的问题全部不许做,这些都是硬杠杆
因为我是房东,所以这些标准都是我来定的,当然我说了算。
所以租房可以过一辈子么?
当然能
但是颠沛流离与安全感呢?
每天工作压力之余是看房东脸色心情好,还是在自己的屋子看银行脸色心情好?
有房子至少就是有了底气
小左小右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西米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那我解释的是 买房子的那批年轻人的心理
一个个看衰的 在下面哀嚎
也是笑了
给你个200w 看你是移民还是首付?大部分小平民 有那个勇气跟魄力真是移民? 国外的文化环境适应了嘛? 语言过关了嘛? 国外的生存技能有了嘛? 谁不是迫不得已才背井离乡? 富豪担心财产安全 官员担心人身安全
房价的波动是一回事
你要不要在这个国家的一二线城市扎根是另一回事
我讲明白了嘛?
再分割
我说的国运是指
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外无战 内无乱
国家的掌控者智商在线
年轻人 有手有脚有脑子
这个二十到四十之间的年纪
在国家稳定的情况下
收入跑赢通货膨胀的信心都没有?
有这个信心 自然就会买房子
原答案分割
买房就是赌国运(一二线城市)
看衰国运就别买
对未来二十年中国国运有信心就买
年轻人对自己个人能力提升所带来的收入提升有信心的话 二十年房贷 也就前三年是奴 过几年 房贷小于同地段房租 并且数额只有收入的零头了 谁会觉得自己是奴?
49年建国 2049年 100年
唐宋元明清 100年大多是极盛期吧
飞熊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真的是16,17年上车,消费贷加借钱凑100首付,自己贷200买个一居室的真是压力大,也没什么生活品质,现在房价还在跌,心理压力恐怕更大,但是这都是个人的选择,毕竟当初也不是被人拿枪逼着买的。
有同学前两年因为在北京买不起,在天津买的100出头的房子,用了老爸的房票和公积金,房子过户后以租养贷,2017年卖出,拿回来200万左右,加上存的和借的钱做首付,贷款200左右,前两个月也买了450万的大两居,以香港的标准来看绝对的千尺豪宅,两口子的公积金再搭一个月房租左右的钱进去,也能覆盖房贷。那套房子也是从500出头跌下来的,所以把握好操作时间也可以实现小压力买房。
现在大陆的房地产政策亦步亦趋学香港,真正想买房的同学也应该多向香港人买房学操作,平时关注房价和政策变化。现在搞的公租房、共产房,顶多说明政策方向向新加坡转型了,但是李光耀对新加坡模式下人民的买房行为也早有定论,华人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总是要买属于自己的房子的。
如果相信上述论断,并想以后可以较轻松的拥有自己的房产的话,暂时痛苦些也是可以忍耐的。 真是觉得房价要崩,而且北京跌到4000一平的时候自己还能像现在这样拿着一两万的工资去抄底的,肯定觉得现在房奴过得太苦逼了,怎么想怎么不值。但是真到自己要结婚,生了孩子再经常拖家带口的换地方租房,孩子要上学,中考以后要回原籍,高考的时候只能在北京考职高或者回原籍跟老家的同龄人一起高考,想让孩子出国出不起一年40万的学费,孩子英语烂的一逼托福雅思光花钱考不出成绩的时候,想再回头吃房奴的苦也来不及了。以上。
金陵小老头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按以前的历史,任何一个盛世顶多也就四十年左右
你按七八年开始算,到今年就差不多了……
不过大家不这么想
都觉得盛世才刚刚开始
所以继续上车
我也觉得是刚刚开始
希望我没有看错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是必然的。你们也不看看这是什么社会。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消费主义的宣传。每个人耳边经常传来一夜暴富的传闻。
多头无非就是买买买,投投投。空头也不寂寞,一看经济出问题,就恨不得马上买国债和黄金。每一个机会都不放过,哪怕资金空转一天,晚上都会睡不着觉。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这也是一个资本化严重的社会,一个看钱的社会。如果资本能够不逐利润的话,资本主义的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人人都在投机,或者准备投机。马克思说的好,“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就能……百分之百的利润…………”
你我都只是普通人,说难听点,就是猪圈里的猪,鸡场里的鸡。
谁也脱离不了这个环境,谁也别看不起谁。与其焦虑的生活,不如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
一朵朵云朵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就像那些老板,老是说自己累,要操心公司要跟那么多人发工资。但如果有机会谁不想成为老板,即便累点又何妨?
魔都财观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春节期间,观观遍历了知乎房圈,颇有感慨。这么大的头部平台,几千个房产问题,可以看的答案实在不多。无数多的高赞答案,都充斥着故事和段子,缺少严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于是,我进场了。
这次回答的知乎问题是
当房奴这么痛苦,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还贷款买房?
1
房奴是什么?
“房奴”表面意思为房屋的奴隶,泛指买房人花费过多收入用于房贷,从而因此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让人感觉到奴役般的压抑。
事实上,真正用贷款买过房子的人都在享受自我实现的快感。每个人的钱,存放在心里无数个心理账户中,有的用来吃饭,有的用来唱歌,有的用来买房子。中国人,心理账户上愿意花在房子上的钱是无穷无尽。有了小房子,就想要大房子,有了大房子,就想要再来一套。我想起以前问过一个身家过亿的朋友,他和我说,一个人的住宅刚需至少是6套房。自己一套,小孩一套,两家老人各一套,境内度假一套,境外旅游地产一套。当时被他这么一说,我还真想不出什么道理反驳他。
中国人自古就是农耕文化,天地之间拥有一方寸土,就会有无比的依存感。比起这种千百年传统的价值感,现在的享乐文化简直弱爆了。吃再多饭,也吃不出身家百万;唱再多歌,也唱不出美好未来。
买房子就是在往投资的心理账户存钱,存的越多,负担越重,心里越宽。我们哪里是在做房奴,我们是在延迟满足,用当下资源换取未来的长期收益权。真的心理压力大的时候,站在自己房子里踩踩脚下,那厚实的踏实感,立马心力十足。
2
当房奴痛苦么?
如果你06年买了这些楼盘,你会痛苦么?
我反而会有些开心,高兴甚至后悔没买更多。
人的痛苦来自于预期。春节期间,朋友去了台湾,回来讲述台湾政治生态的恶劣。当年马英九上台的时候承诺民众收入普遍达到每月1万元(折合人民币),但到任期结束时,普通人月薪仅2500元。高预期得不到满足,民众伤心痛苦与失落,自然倒戈。
你是否痛苦并不取决于付出多少,而是之后是否得到相应回报。而做房奴总是给我们带来超预期,过去十年无一例外。
资产的质量决定了一切。当你提前买入了有增值预期的房产,然后被更大的超预期所震撼,你根本不会觉得痛苦。所有的痛苦,都会被即时的正向反馈所消灭。
坏消息是,现在的房奴准入门槛还在不断提高。除了支付能力的瓶颈外,限购、限贷、限售、限价(买不到)、限离,每一个调控政策都增加一级台阶。对于别人是轻而易举的一步,对没有资源的你可能就是鸿沟。
我有个悲观的想法,当下的静淡市可能是普通人进入一线最后的机会。再来一波行情,北上广深只能是存量精英的天下了。不要怀疑购买力,楼市的价格永远是由区域内最顶尖人群中最低购买力决定的,中国人口足够多,支撑起4个一线城市房价的富人还是够的。
3
为什么要提前贷款买房?
房产本质是金融,我们追求的是长期、大额、稳定、低息的负债。很多时候买房就是负债套利,对冲货币宽松。目标有三点:
1)财富保值
10年前我进街边店吃一碗拉面大概是5-7元,现在一碗加州牛肉面大概是25元左右。最近5年,我明显感觉到,价格增速在变快。
货币在宽松,房产作为偏刚需的耐用商品,供给有限且贬值程度较低,价格只会随着货币超发而水涨船高,提前买入优质房产可以作为不错的保值手段。
2)绑定资源
国内有北京人、上海人和深圳人这一说,而国外没有洛杉矶人、旧金山人区分。因为国外开车去了另外一个城市身份就自然变了,而国内不一样,你去到大城市不买一套房很难融入当地。户籍、高考、社交甚至相亲都和房子绑定。
中国的房子不是房子,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意味着户口、教育权力、医疗权力、社交圈甚至决定了个人身份。投资一线城市好的房产,就相当于买了这个城市的股票,能享受城市高速发展给你带来的各种红利,你所在的城市腾飞,你大概率也会被带着飞。
3)心理财富和选择权
在传统观念里,家的表现就是有一个属于你和亲人的房子,都说“居者有其屋”,在儒家思想里,一个人如果想成家还是得先有一套房子,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总归能让你更有安全感。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选择权。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爽。拥有房产可以让你拥有更多选择权,你看好可以选择持有,不看好也可以选择卖掉。可以对不喜欢的事情说不,并且有能力去追求喜欢的事物。处处有选择,路路有回转,就是爽了。
我不是鼓吹“房价永远涨”或者“无脑去买房”,买房也有胡来亏损的,看多看空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我只是想说,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再怎么努力,在历史长河中也只是一个点,或亮或暗。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面带来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陈独秀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大家都说,当然还是贷款合适,借国家的钱,通胀什么的。
但是全款就是爽,就是爽,就是爽。
我就说一句,别老想着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有多大能耐吃多大肉。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老汉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政府兜底,国企拿地。
所有利空,最多回调。
空头不死,多头不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空翻了多,纷纷成为了助推器。
发财梦是最主要的原因。
谁不想发财呢?
我记得之前北上80万一平都喊出来了。
也就是说还有几倍的涨幅。
人们一算这个通胀,嘿,你别说,还真可能。
我是不可能变成多头的。
16年初我说房价会翻一倍。
应验了。
17年我又坚定的看了空。
我特殊呗,第欧根尼可以睡在街上的木桶里。
我也可以。
之前17年的时候,写了个房价要跌了,不要抄底的文章,评论的都是多头。
几乎没看到一个空头。
多空如开关。
真的不怕跌吗?
自住房就不怕跌吗?
哈哈哈哈,我太了解人性了。
等跌的时候,怕是像烫手的山芋一样想卖出去哦。
哪怕贷款还清了。
我常常和人说一句话。
10楼跳到1楼会死人。
20楼跳到10楼,也一样会死人。
不多说了,买房别问我,有不少人问我买房的问题。
我不回复的,财,是配位的,不是你的钱,一定怎么来的,怎么走。
啊啊啊啊啊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中国长时间的货币超发导致
从银行借钱,特别是房贷借钱是赚钱的。
我举个例子,
以北京为例,贷款300万,许多时候可以基准利率85折(注意现在不可能,以前很正常的,7折在08年4万亿都有过)
这样看300万,85折基准利率,
300*4.9%*.85=12.495万
你利用房贷去银行借钱,300万一年利息是12.495万
但不好意思,
现在简单的理财,这种300万长期不动(几十年)的大额资金,利率是6%稳定保本收益真心很简单
其实可以更高点,没必要写
300万轻松稳定是18万利息
相当于你自己一年从银行借300万,利用房贷很轻松赚了5.405万
统计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
中国人均2017年可支配收入才25974元
所以,那时候你相当于多两个人帮你赚钱
更别说7折利率,更高理财效率了
哈哈哈,明显借钱是赚钱,为什么不借?
痛苦个屁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五角场喵叔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当然上面一句有点抖机灵,除了丈母娘之外,普通人也没太好的方法打理自己的钱,吃光用光不靠谱,只能买房子然后赌国运咯。。。。
结婚刚需,抵御通胀也是刚需,结婚没办法搞定丈母娘,抵御通胀可替代的手段极其有限,就是如此。。。
子毅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要是不会买房子,买了一个有问题,赔钱,无法入住的房子。比没买房子还可怜。卖错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