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网这样的网贷公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存在哪些风险?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有利网这样的网贷公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存在哪些风险?

投了钱万一是个庞氏骗局,投资者该如何?
有无可能建立一个类似的网站行骗?
如何防骗?
请把我当成文盲来回答。谢谢
已邀请:

刘雁南 白米Ⅰ级

赞同来自:

谢谢@许志宏 邀请。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问题:)作为我们这么年轻的一个网站,有这样的疑问一点也不奇怪。事实上,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毕竟这是许多人的担心,我回答的好,那么推广也容易做了:)。可惜的是,我没有特别好的答案,下面我试着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帮助我们:)

我觉得道德风险极难控制,技术手段无法侦测,只能通过规范流程、外部监察来限制可能的道德风险。我们目前的做法、想法是:
  1. 与我们的往来银行徽商银行设立了监管机制。我们仿照信托和证券公司与银行的监管方式作出了一些规定,比如:1)投资人的沉淀资金账户,我们合作单位的保证金账户,和我们公司的自有资金账户进行了物理隔离,使用投资人的沉淀资金只能通过下述 2)- 3)机制、规则。2)转账汇款必须由两个事先登记的联系人通过ukey确认;2)所有的转账汇款都必须由徽商银行落地核对,我们须向徽商银行提供借款人的申请表,银行地址,身份证及投资人在网上投资的截图。确保,公司内部的人不能转移投资人的资产
  2. 对账。我们目前每天自主、并与合作的小贷机构对账。每周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对账,每月与银行对账。仔细、认真的对账保障我们能快速的发现潜在风险
  3. VC投资者。引入信誉高的VC投资者,除了有信用背书的作用外也大大减少了潜在道德风险的可能,毕竟每个月VC都要审核公司有关报表,VC会派驻董事会成员及财务人员
  4. 年报、季报。我们认为互联网上做金融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信息的对称性。我们会每季度、每年发布报告,向我们的用户披露大家想看到的公司运营数据(大家可以多提建议:)。必须包括的数据当然是当期的信贷资产和投资人投资的金额之间的关系,毕竟庞氏骗局最本质的定义是资产持续少于负债而只能用新钱补旧窟窿
  5. 积极引入监管,对接行政机关。有利网的运营公司注册在南京(也是我的家乡),该运营公司正在变更营业执照为“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下一步等平台规模较大些,我们将向金融办等机构申报公司运营数据,风险控制指标
  6. 引入审计。我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引入较大事务所的审计,并将审计结果,算法公式给大家(顺便说下,我们的法律顾问是中国证券、金融、甚至于整个非诉领域最大的律所之一的海问律所,海问同时也是MSPE, IDG, KPCB投资宜信时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律所)
最后,可能也是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团队都信奉Google的一句话,“不作恶” :)

刘雁南 有利网CEO

Ben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虽说情况就是si se说的这个样子,很多人还觉得自己从此能发一笔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思想,不过有一点还是平台能给的,就是提供更多需求钱的债主咨询,这个东西让一般人不集资自己找是有一定难度的,额度不够也没有用,平台除了能提供客户,还能让小额集资形成可以跨越门槛的资金,最后足以让每个人都分一杯羹且比某些理财还要高息,这就是平台能有的价值,总而言之,收益大了,风险也大了(废话)而平台本身,则更像是个无责任地产中介。





中介会提供优质或劣质客户,但是中介费总是必须收的,而介绍的这单生意你会不会认为中介费太贵或客户太随缘,就是是否选择平台最需要考虑的了。




———因手机不方便而随意的更新线,补充些选择和理解的观点,原文为是否会跑路的简略分析。———

这个问题关注者高达600+却没有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答案,我居然作为本题的得票头三之一,真心要更新这个答案希望大家指点.

一:有利网是一个旁氏骗局吗?
有可能,但真心机会不大,淘宝也能成为一个骗局,可是没必要,因为他有真实的赚钱能力,能赚100亿的玩意你拿它坑别人一亿有意思?
二:如果防骗?
认真地像庄凯学习,查询相关的资料,清楚有真实的风投,真实的在盈利,真实的贷款人,你还怕被骗什么?他们只可能会倒闭和不负责,不可能会骗钱.为什么说不负责不等于骗钱呢?因为钱没到他们手里
三:那像有利网一样的网贷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后台是否够硬,注意收益是否真实合理,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投资是否会损失本金!

详细解答:收益情况与本金负责问题(经查询官方问答得出结果)
有利网现在的12%收益情况如何?
我回去看了一下问答,每月返回本息,即要实现12%收益则需要持续拿去投资才有!!!这是一个数字坑的节奏...好吧其实问题不大
重点是:他返还需要2-7天时间......!!!

假设我1月1号投进去(很牛地当天就蓄满了100%额度)
我2月居然收到了本息!还是7号收到了...
我需要再次投资~2月8号...
然后我3月7号收到了1月1号的本息(比上次有所减少的数量)再到3月15号收到了2月7号的投资!!!
这我需要3月8号再去投资一次,16号再去投资一次也意味着其中一部分我已经分别亏损8天和16天息口...这哪里有年收益12%我还要天天上去等不同的投资项目,看看哪个划算!!哪个保障!!!这不是坑爹么!!!

这已经不是安全问题,这是既麻烦又没有达到12%收益的问题!!!我的资产就会像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话说我的项目安全还是由小型贷款公司负责的呢!!!有利网还没声明如果小型贷款公司不赔付是不是他们负责!!!小型贷款公司肯定不会有实物抵押=.=

有利网倒闭了怎么办?不怎么办,这是官方回答!!!有利网只是一个交易平台不负责交易,所以只能估计不倒闭,反正倒闭了你也没办法就对了(重点:没人跟进接下来一年谁还我钱了!!)

总结:所以这是一个有风险的平台,如果你问我风险大小,我个人认为不大,但真心表示收益也不算大,更多的是麻烦与中间的隔空利息损失.拉平虽然怎么都比存银行牛,可是风险系数也相对增加了.


附带额外的少数人疑惑解答
一:哼,这玩意不骗钱怎么赚钱?
从需要借款的机构那增加息口
二:哼,谁需要我们那点破钱
累计了就多
三:法律允许吗?没法律给我们保证怎么办?
要真有这法律估计你们也搞不清楚谁出钱请律师和出法庭费用好,每人都有一点,真出事了自己认倒霉去.

神补刀:一切言论仅供参考,绝非官方回答,真出事了,绝逼没人给你负责~自己看着办


-----------下面是之前更新的,如有重复上面的或观点不一我就不改了,仅作参考吧------------------------------


根据CEO答案,如果我作为投资户并不明白回答中含有任何的保证,在实际条款没有出现前,一切的宣言都是假设和虚构,政府也答应要清除腐败,压低房价,事实不然.

如果您真卷钱逃跑我们从来就不能怎么样投资者只能祈祷您不要这么做。依照本人的理解,我猜测并主观地认为第三条3现在不存在也不存在太大意义,你出事了VC不能负责任不说,VC只能算是受害者之一
抱歉我连网站干嘛用的我都不知道就回答了,因为我真心没看出CEO的回答是用心的,您说了一大堆会防止员工等人拿走钱财的机制,员工不拿,那您自己呢?,而且细则全没说清,如果机制确实有效,银行出身的您能解释为什么会有银行某职工或行长贪污多少亿的事情吗?您是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现在您公司上?我敢表示,13年3月29号这时您的答案90%在忽悠大家,很多事情都还没有想好.

请指正并消除我的指责,谢谢,否则我只能结论说:
从来都是在让投资者跟您一齐冒风险,并且风险基本有投资者承担,赢了当然继续开张,输了把剩下的钱圈起走人

si se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来普及一下p2p行业的雷。
小贷公司就像一个个淘古董的,把借款人按还款可能性分为三六九等,第一等不是公务员,而是"没有找其他贷款公司贷过超出其归还能力的款"的公务员。我说了这么一串,可见借款人里面很多雷。然后小贷公司把淘到的优质客户自己留下,用自有资金独享利息。而淘到一些赝品成色差的,还款风险大,自己不敢为了那点利息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就淘汰给p2p平台,让投资者消化,自己挣一个利差,这个利差风险是0,而投资者的风险是100,利息各有不同,但最少是吃掉一半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想挣这个钱就去收张白条自己吃利息,不必要让任何平台白分一杯羹;怕风险的,出了事平台一样不会替你担着,它若肯担,有的是比10%低的渠道拿钱。
补充一下,对于最优质的那类客户,风险同样是存在的。如某公务员借款后无法按期偿还,不代表他不还了,而是会去拆墙,风声一紧拆不到墙他就要拖着。但他还是还的,不是不还,大不了给利息。对于个人借贷来讲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对于借款资金为非自有资金的公司来讲就不是这样了,因为到期它需要用自有资金垫付,代为偿还给投资人。一旦违约人多于公司的周转能力,公司就会出现偿付困难,这时投资人就会挤兑,公司就会破产。投资人的钱给平台,往往比直接借给公务员更容易打水漂,就是这个意思。相同的贷款,中间环节周转次数越多,风险就越大,因为从借款人-小贷公司-平台,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钱就没了,打包次数越多,风险就越大。除非一级对一级背书,用1:1自有资金担保,那这些"风险你全担,收益咱俩分"的投机分子就无处容身了。
有些富二代,他正经读过的书还没你看过的故事会多,听几个师爷一忽悠就想从p2p空手套白狼换辆新跑车,师爷们已经拿了咨询费去存余额宝了,但市场里有的是老鳄鱼,市场一出风险这种的新手必然是给人垫背的节奏,自身都难保,至于要不要拉上你,由自己决定。

三十多岁的老屌丝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前些日子看过雪球上江南愤青的《也谈宜信》,参考一下
http://user.qzone.qq.com/235360/blog/1351319278#!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1319278

全文如下
也谈宜信
也谈宜信模式

我在写上一篇《也谈陆金所》的文字里就提到宜信,说他是一座巨大的冰山,掩藏在宜信背后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一团迷雾,很难给予确切的评价。但是也尝试着就公开能获得的宜信的资料,我谈谈自己对于宜信的看法。

谈宜信就必谈P2P,宜信在很多公开的资料引用的最多的就是说自己是P2P,只是服务机构,更好的帮助出资人和借款人进行撮合和匹配,宜信不参与任何形势的资金运作。不吸纳资金,不发放贷款,只是独立的第服务机构,负责帮助出资人进行更好的信用管理。所谓信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帮助客户进行更好的信用调查,追款服务,风险评价,贷款产品设计等等。宜信的核心就是帮助客户更好的放款,以及更好的收回贷款。

从这个意义上讲,宜信的确属于P2P的范畴,但是P2P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因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约定,也没有行业协会来明确P2P到底该是个什么标准,该是如何的一种形式,所以,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产生出很多种P2P的类型出来。国外来看,有Prosper、Kiva、Zopa、 Lending Club等模式,复制到国内也变成拍拍贷、人人贷、宜信、红岭等多种模式。而且,在监管上国内外都一样,都法律的空白点,美国的P2P模式的鼻祖,PROSPER也曾被监管机构认定非法,但是后来又被允许重新开业,也说明这个行业到底会如何,都在观望之中。


事实上,任何金融创新,理论上都属于不断的突破金融管制的过程,因此法律监管等配套体系都需要金融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满的,但是至少现在,因为缺少金融监管,使得P2P一直就处于边缘地带。国内P2P自起步于06、07年之后,也发生过不少P2P的骗资案例,2011年9月,贝尔创投事件(涉案金额300万),2012年6月的淘金贷事件(涉案金额100万),其他大大小小,肯定也不少。


所以,不能因为宜信是P2P模式,就可以断定宜信模式没有问题,P2P本身可能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国内,我一直觉得国内的P2P都已经是脱离了P2P本来应该有的定义,走入到灰色地带,跟非法集资的区别越来越模糊。


P2P就本质而言其实是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原先个人的借款都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一般都是银行,个人将存款汇集到银行,然后银行作为媒介统一放款,P2P则改变了这种方式,通过P2P的平台,出借人可以自行将钱出借给在平台上的其他人,而平台则通过制定各种交易制度来确保放款人更好的将钱借给借款人,同时还会提供一系列服务性质的工作,帮助更好的进行借款管理。服务比较典型的行为包括三种,纯法律手续的服务,确保借款行为的法律有效性,风险特征信息提供的服务,确保借款安全性的有效判断,以及借款人违约以后的追偿服务,确保在违约发生后降低损失。所有的制度和服务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搭建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交易作为基础性特征的。


这种平台特征性质,使得P2P的地位就是相对独立,例如市场管理方,只提供各种有利于交易双方交易的服务,但是却不能参与交易行为,也不能对交易双方有倾向性意见,更不可能成为借款方式里的一个主体,借款的最终决定权,应该在出资人自己手里。出资人自己根据平台所设定的一系列交易制度作为基础,自足的判断出资行为,同时也要自己来承担出资后的责任损失。P2P平台利用的是优秀的交易制度和交易服务来吸引出资人进入到这个平台。


所以P2P的核心点归纳起来就是:不能参与到借款和放款的交易行为中去,而只能给予服务性质的工作,做到了这点,就具备了金融脱媒的条件,如果一个平台还是需要一个主体参与到中间去做资金的汇集和发放工作中去,甚至在出资人出资的时候,还需要有信用附加,那么就脱离金融脱媒所本来应该有的定义,也就不能在被称为P2P了。


事实上,我看了国内例如人人贷、红岭、陆金所等几乎所有的P2P机构,其实无一例外的都将自己的信用加入其中,例如设置了出资人的保本条款,甚至陆金所还设定了保息条款,那么这种模式其实早就脱离了P2P的概念,他把本来该有的中介服务机构所应该收取的无风险收入变成了风险收入,这种带有信用附加的风险收入行为,不但不属于P2P应有的定义了,而且还会给平台的生存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国内基本无P2P的结论其实是可以下的,宜信模式,相比这些P2P,采取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方式。


宜信模式采取的是债权转让的模式,这个模式很有意思,使得他跟国内很多P2P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不单是线上线下的区别,还有操作方式的截然不同,别的P2P都是采取纯平台和中介的概念,而宜信的债权转让,使得他的平台无法独立于交易之外,他成为了一个中介资金的枢纽平台,这种方式,宜信说是创新,但事实上创新应该谈不上,他利用的基础就是我国《合同法》第80条的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这个是奠定了债权转让合法性的基础,对于这种债权转让的行为,我国已经立法保护了很多年,而事实上也很多人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债权的转让。(其实,这个条款与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款,还是存在法律抵触的,实践争议也有。)


但是事实上,宜信跟过去很多债权转让的做法做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他利用这个条款,实现了《合同法》在制定时候也没有想到的一个巨大的功能:资产证券化。就这点上来说,唐宁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也的确做到了应用方式的创新,他利用债权进行了资产证券化,并且实现了流通,从而使得,宜信就转身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银行”,只要投资人不挤兑,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就可以永远的玩下去了。甚至在此期间,都不需要担心坏账率到底有多高,留给了宜信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战略定位和业务转型等工作。其实,某个意义上来说,一旦经过债权流通之后,确切坏账率到底是多少,是谁也无法审计出来的,宜信之前聘请的德勤做的审计报告,也只能审计一段时间内的审计结果,要真实的梳理坏账,除非全面暂停宜信的业务,然后让债权人和债务人都进行债权债务登记,否则,这个漏洞,哪怕如天大,也无从知晓。德勤的报告根本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下所谓的债权转让形势的资产证券化,我做个简单的图表列示:



唐宁以个人借款的方式借先借给借款人一百万,为什么个人的方式来借呢?这里跟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有关系的,我国是不允许非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但是却保护个人发放贷款,因此只能以个人形式进行贷款发放,而经过唐宁发放个人贷款之后,唐宁就获得了一笔一百万一年期的债权,按照很多人正常的理解,唐宁要转让贷款,肯定是要将这笔债权,整体转让出去,才能实现流通,而做过财富管理或者私人银行的朋友肯定都明白,整体转让的难度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唐宁的聪明支出就是创设所谓的P2P,将这笔债权,进行了两个层面的拆分,金额拆分和期限拆分,不能小看这两个拆分,经过这两个拆分之后,就产生了难以想象的效用。

在中国当今的金融市场上而言,50万以下的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非常少,但是这个群体却是占据了中国绝大多数,所以一旦一笔一百万的债权经过金额拆分和期限拆分后的销售难度就大幅度降低。大量在社会上闲置的零散的资金,就以极大的热情进入到宜信的这种模式里来,随着进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一个“银行”就诞生了。一边是不断的债权进来,一边就是不断的进行拆分,进行配对。

我曾经在《也谈阿里巴巴做金融》里面提出过一个概念,银行,是不可能破产的,哪怕坏账率超过100%,只要不挤兑,流动性不出问题,外部监管,不进行干涉和约束,就不会倒下,因为不断的会有钱进来,就可以保证你存续下去,坏账完全可以被新进来的钱给抹掉,所以,莫个意义上说,所有的金融创新,其实怎样都敌不过银行。就是这个道理。

宜信就是利用这种模式,不断的利用各种债权(真的,假的,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引入新的资金,这种模式就是可以继续玩下去的。不要有外部干涉的情况下,玩一辈子也可以。

毫无疑问,宜信就利用了期限和资金的错配,让自己成为了一家影子银行,由于定位在低金额,短期限,使得宜信的腾挪空间,就远远大于其他金融机构,所有接受监管的机构,例如信托,都有门槛和人数的限制,而宜信没有这样的限制,打着P2P的口号,他最低的金额可以做到一万,两万,期限,七天到几年。


这样的一个制度设计,使得这个游戏变成,只要不断有人投资进来,那么无论本身固有的债权到底是好是坏,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游戏的核心就是如何不断的做大规模,不断的吸引人进来。确保游戏可以不断玩下去。


而为了玩好这场游戏,宜信所有的工作重点就很自然的成为了,如何更好的从理论上来让投资人对宜信更加的放心。所有材料的宣传的所谓风控制度的设计,信用管理,红杉资本的注资,甚至引入德勤的审计,乃至唐宁说宜信的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一个亿的说法(其旗下直接负责业务的宜信惠民、宜信财富注册资本金为500万元,其余宜信普惠、宜信致诚、宜信惠诚、宜信普诚等公司注册资本金分别为50万至200万不等,《环球企业家》数据 ),等等的的营销宣传,所有的目的都指向了如何更好的忽悠钱的流入这个要点,而已不是这个模式的核心了。


而这种模式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基本上在本质上摧毁了宜信只是个居间介绍的中介平台这个核心点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事实操作上,宜信的这种债权转让的模式,大金额拆分小金额,长期限,拆分小期限的做法,这种运作方式对流动性的要求是极高的,也就是说在接纳一笔1个月的资金进来之后,必须保证1个月之后,债权能被转卖给另外一个下家,如果不能实现的话,那么就会面临流动性压力,而这个时候由于标的债权是并未到期的,无法对债权进行追偿,唯一能选择的就只能由宜信自己进行垫付的形式进行操作,那么就意味着,宜信自己在里面承担了信用。宜信将流动性的压力抗在了自己身上。而这个时候如果主体债权发生了坏账的情况下,最终的损失必然是宜信承担了,宜信所谓的中介模式实质上是不成立的,他所收取的费用,名义上是中介费收入,但是实际上必然是风险收入,这种收入其实就是宜信放贷收入和给投资人利息之间的差额,说白了宜信还是赚取利差的业务模式。

宜信自己也宣扬说,他成立六年多来从未给投资人造成损失。事实上,未给投资人造成损失,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成立六年多来无坏账,第二种就是出现坏账,宜信自行垫付。显然第一种可能是没有的,因为只有神仙才能确保零坏账,那么必然是第二种,第二种在债权能如击鼓传花一般不断转下去的情况下,宜信自然是能垫付的,但是游戏停止了呢?游戏停止的时候就是要清算家底的时候了,关键的指标就出来了——坏账率。如果宜信的坏账率低于宜信的收益率,那么宜信到时候即使停止游戏,家底盘算下,也是问题不大的。但是如果坏账率过高,那么不单是出现亏损的问题了吧。还必然牵涉到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庞氏骗局。


前段时间,中行董事长肖钢在《中国日报》发表英文署名文章,呼吁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他认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其实肖董事长说的是很对的,只是忽略了一点,判断旁氏骗局的核心其实不在于使用什么形势,而在于投资的标的物的价值,只有标的物的价值明显低于投资人的投资金额的时候,而且还在不断的吸纳投资的行为,我觉得认定庞氏骗局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标的物的价值明显存在,而只是流动性出现问题,进行期限错配,用新产品覆盖旧产品,是没有问题的。否则,按照肖董事长的说法,国内最大的庞氏骗局其实是银行,因为银行吸收大量的零散的储户的资金,然后用于长期的放贷,这个就是典型的期限错配。但是由于银行有严格的监管,确保银行的坏账率得到及时的公布和控制,便于监管层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让银行的信贷资产能覆盖储户的资金安全。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对银行要严格监管的主要理由和依据。也是为什么银行虽然实现了期限错配,却不能成为庞氏骗局的关键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宜信,其实就非常明确和直接了,宜信是不是P2P,在这个判断点下,其实都不重要,甚至哪怕宜信就真的是被定性为“地下银行”“影子银行”,也不能简单的就认为宜信是有问题的,但是也不能因为宜信采取的债权转让的方式是合法的,就认为宜信没有问题了。我们判断宜信是否有问题,是否属于庞氏骗局的关键就在于宜信受让的整体资产到底是否高于投资人的投资金额,在我们认定所有宜信做的债权转让都是真实合法存在的情况下,关键的关键就是坏账率了,这个决定了宜信是否是庞氏骗局的核心点。


但是事实上,由于缺乏监管,要对宜信的坏账率进行审查是不容易的,近乎于不可能,前面说了,除非全面暂停宜信的业务,进行债权债务登记,才能进行全面的审计,否则,要认识到宜信的具体坏账率,可能性非常小,很多人在这里问,为什么审计不出来,我个人认为审计难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宜信采取的债权转让的方式较为掩蔽,而且很多都是个人和个人签订的,真实性等很多方面都很难,而且量非常大,按照120个亿的放贷规模计算,人均出资额如果都是五万,十万的零散金额的话,那么意味着12万人左右参与了宜信的体系,这个数字的审计我觉得基本上是不可能审计出来的。加上宜信一直非常低调的面对媒体,而且对于市场的任何新闻基本都处于不回应状态,因此要理解宜信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我也只能从宜信公开的一些资料上进行我自己对宜信的坏账率的一些简单的分析。


对于宜信的资产质量,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的唯一的一份可能相关的报告是德勤出具的一份所谓的审计报告,说宜信不良还款率0.7968%,我在网上的确查到一份宜信的德勤报告的复印件,全英文的,宜信的人员在截图里用中文标注出某一部分说,手写了坏账率,三个字。而且文字中也说,该报告是最近三个月的审计报告。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我自己的认为,宜信的坏账率控制在1%的可能性基本是没有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个人无法在宜信的一系列所谓的风控标准中,找出优于其他金融机构或者类金融机构的控制措施出来。宜信采取的是全国各地铺设网点,进行人为的项目筛选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的,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其实是银行普遍采用的,银行的客户经理制也就是这种模式,通过对客户的实地调查,做出判断,是否给与贷款资金发放,贷款质量很大程度会因为具体项目调查人员的差异而有很大的波动,在没有确切的标准的情况下,项目的风控质量是把握在项目调查人员手里的,而如果有确切的标准的情况下,那么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也必然会出现地区的差异,无论宜信怎么来断定和筛选项目,都无法回避这种问题,随着规模的越做越大,这种风控能力的考验是极大的问题。


事实上,比宜信有更多风险经验累积和沉淀,乃至比宜信有更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团队的其他金融机构都无法在这点上做的特别好的突破,跟宜信模式基本处于同一贷款金额的信用卡的领域也远高于3%的坏账率,宜信能做到1%以下?我个人认为肯定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信用卡的规模远高于宜信,还可以用大数法则来规避一些特定的风险,宜信的坏账率,低于信用卡,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


另外一个考虑的因素是宜信的客户群体和贷款金额,宜信的客户群体,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主要是大学生、私营企业主、农民、工薪阶层,从大量的报道来看,金额从几千到几万,几十万不等,而且关键的是他们的利率成本基本都维持在20%以上(最新看到一些报道和宜信的客户都在提宜信的实际利率高达60%,有名义利率加服务费两个名义构成,综合成本达到60%)


我很早前就说过,利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语,他不是代表着非法和合法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利息是直接冲减借款人的利润的,作为一个理性人借款的一个前提是,他借入的资金赚取的收益要高于利息才有借款的可能,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这个借款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坏账。所以我很早前在谈浙江金融业态的文字里就说过,高利率会推动低风险业务进入高风险区域,一个业务在低利息的借款行为下是低风险的,但是由于借入了高利率资金,就成为了高风险业务。而事实上,无论从什么行业来看,哪怕是在暴利的行业,都是无法支撑借入利息高达20%以上的资金,更勿论宜信所说的群体,学生?农户?工薪阶层?企业主?那个能承受20%以上的利息呢?更何况现在不少报道都提到宜信的实际利率都在60%左右。宜信的资金成本达到60%的另外一个目的可能也是希望通过高利率来对冲这个区域的高风险和贷款的高成本,其实逻辑是对的。但是实施上,高利贷这种业务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业务非常态,能借入60%的资金的客户,其实市场是存在的,但一般都是阶段性的,临时性的,偶发性的,业务很难连续存在,期望通过这种不连续的业务,来支撑长期的业务模式,我认为更是不可行的。无论从宜信的客户群体和利息收益上来看,宜信都在走一种非常危险的平衡游戏,尽可能的收取高利率来对冲高风险,同时又期望不断的扩大规模降低收益,这种行为很危险。尤其在规模做的很大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会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


其实,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小额贷款,尤其是微小类贷款的坏账率一直是很高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越成熟的市场,坏账率越高,所谓的孟加拉的尤努斯,离开了孟加拉,也并不能将其模式复制到该地区以外的地方去也验证了这点,而且尤努斯的规模一直无法扩大,也注定了微小贷款领域很多时候,受到国情等限制的同时是否也意味着这个领域的实质空间是有限的,未必如人们所设想的是个蓝海领域。另外,宜信在资料里宣称的,因为金额小,所以客户违约成高,因此来进行所谓的小额贷款是风险度低,其实这个个逻辑在实践中也证明基本上是错误的,这个逻辑的反面就是,作为债权人,你因为这么点金额的贷款,去追偿,你追债的成本一样也很高,两相比较小,客户的违约成本其实就不高了。所以微小领域的贷款的违约度是不低的。


虽然有市场消息人士说,宜信2011年度的利润高达2.5亿人民币,说实话,我对这个是表示了极大的质疑的,虽然从正常的盈利模式上这个数字是有可能得出来的,因为据说宜信一年的放贷规模达到120个亿,那么按照2个点的中介费进行提取的话,一年2.4个亿左右的收入是可以实现的。如果3个点的中介费收入对话,则可以有3.6个亿的收入,所以2.5亿的利润实现是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的。但是前面我论述过了,宜信其实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无风险收入,他本质必然是有风险的收入,属于利差行为,因此这个2.5亿的说法并不靠谱。很大程度上,这个利润的能否实现,其实还是取决于宜信的坏账率到底是多少这个数字上来。而我自己认为宜信的坏账率必然是不低的。


在宜信的坏账率不可能太低的情况下,那么两个方面成为了悬在宜信头上的一把利剑,第一个方面是政策的不确定性,最近市场传闻政府将对债权的转让金额和次数都做出规定,那么一旦如果真的方案实施,宜信成为地下银行最大的基础就取消了,随着债权转让次数的受限,那么支持宜信的流动性就消失了,对宜信而言,这种依靠新的现金流流入来兑付之前的现金流流入的游戏就无法继续玩下去,宜信也就不得不面对债权人到期之后的兑付问题。这里结论就比较简单了,如果宜信的坏账率控制的很好,资产高于债权人所持有的债务,那么宜信没问题。但是一旦债权人所持有的资产,无法覆盖债务,那么宜信就会面临很大的麻烦,什么麻烦就是前面所论述的一大段内容。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出资人挤兑,当市场认为宜信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宜信又无法很好的解释市场的质疑的时候,新的投资人不选择宜信的产品,哪怕宜信在给与更高的价格和更贴切的理财产品的 时候,宜信也就需要面临着出资人到期兑付的问题,宜信自身的流动性是必然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到期兑付的问题的。所以这个时候,宜信也会面临清算家产的问题。事实上,也只有这两个时候,我们才能清晰的知道,宜信这座巨大的冰山背后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里,其实宜信还有一个很大的风险点,这个风险点,只是推测而言,事实上很难说有没有,但是的确也值得去说一说,很有意思,我昨天跟一个记者朋友说,宜信最大的风险其实不是风控措施,不是政策监管,也不是团队建设,很多时候其实是没有约束下的规模扩大冲动以及随之而来的贪欲。宜信是不是创新,这点其实是不能否认的。宜信的确是金融创新,利用了现有的我国法律体系,衍生和创造了一种交易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不在阳光下运行的时候,就成了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宜信到底会做什么事情,而这些事情是你不知道的。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明确到宜信身上的核心点就是,缺乏监管,使得宜信很可能在转让并不存在的债权。


理解宜信其实并不难,宜信的整体架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左边资产,就是宜信对外所放贷的金额,右边是债权,就是宜信对外转让的债权,宜信处于中间,宜信的对外放贷的金额应该是大于等于对外转让的债权,为什么会大于呢,因为并不一定宜信的债权一定都能转让出去,不足部分就是宜信自身的权益。但是这里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宜信手里所握有的资产,也就是对外放贷的金额小于转让的金额的情况下呢?那么宜信就进入了很可怕的领域——典型的金融诈骗。


这种可能性理解起来就是宜信在转让真实的债权的同时也转让了大量不存在的债权,吸纳了大量的资金,造成了债务大于资产的情况,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典型的非法集资了。


事实上,宜信的债权的转让并不复杂,我不止一次看到媒体的一些报道说,宜信的转让的投资人其实对于自己的债务人的情况是不了解的,而且没见过面,整个放贷的过程都是跟宜信签订的,而借款人也是只跟宜信发生关系,这种出资人和借款人相互隔离的行为下,债权的转让,事实上都是预先签订的合同下的行为,是很容易偏离债权转让本来应该有的轨迹,事情的主动权其实都掌握了宜信手里。我一直的观点就是道德是个很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许唐宁是个很有道德感的人,但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章制度很难确保不发生问题,没外部监管的情况下,人的道德很容易被现实击垮。宜信就需要不断的在现实利益和道德约束之间做平衡,这种风险点,不管宜信如何来宣扬,我都不能简单都认为风险点的不存在。我想唐宁不应该不明白这个行为的巨大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也希望,这些也仅仅只是我的假设而已。


新浪微博:江南愤青,写于2012年10月杭州香格里拉仁智汇。

网叔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h1]有利网测评:曾经最耀眼的明星平台![/h1]有利网上线于2013年3月。
这个时间点非常关键。2013年7月余额宝上线,掀起互联网金融狂潮,中国人民正式进入网上理财。而有利网在其前夜成立。
顺势而为,雷军口中的“风口上的猪”,有利可谓把握的非常精准。而精准的回报,就是2013年底,迅速拿到软银中国(就是投阿里巴巴的那家日本投资公司)的千万美元投资。
这种精准,来自顶级投行背景的创始人刘雁南的“敏锐”。
在此之前,P2P行业的从业者总体偏草根。刘雁南拉了先声药业创始人任晋生的公子任用以及有房地产家族背景的吴逸然。创立了“高大上”的有利网,甚至其网站的视觉形象,也让人眼前一亮。冥冥之中暗示,这个行业正从“草根”开始迈入“精英”时代。
有利网上线之后做了很多创新,比如第一个跟FICO合作,第一个开创小贷渠道模式……然而,创新的背后是冒险,在金融行业冒险总是会有很大的代价。
到2015年,有利网的资产端基本都替换成了自己的资产。从100%采购到接近100%自营,背后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几个创始人,却闹翻了。
控制资产端的吴逸然跟歧义经营端的刘雁南因理念不合,发生激烈的冲突。最终,核心创始人刘雁南出走,创立美利金融。
有利网进入吴逸然时代。
到2015年底,有利网继续动荡。
吴逸然向旗下两个直营的资产公司开刀。一夜之间利信金融和普惠快捷的团队大换血。
传言吴的人包围某个资产公司总部,就地解职高管。
霸!道!总!裁!
最终导致千人跳槽到团贷网,便宜了在资产端迟迟不能起色的团贷网唐军。
2016年起,有利网开始稳下来。然而,2015年持续一年的内部动荡,让这个曾经的明星平台一下子暗淡了起来。从行业江湖地位前五跌到了十名开外。
[h1]一、先来看看有利网的股权结构[/h1]有利网平台运营主体为北京弘合柏基金融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有利网”),成立于2012年5月31日,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人民币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吴逸然。

从结构图上看,清晰明了,两位股东吴逸然,任用。吴逸然既是法人,又占控股地位,在公司应该有绝对的发言权。
任用据说在公司的治理上,已经隐退。而之前的核心创始人兼法人刘雁南,在股权中已无任何痕迹。
众所周知,有利网的三轮融资都是美元。相信看了叔之前测评的人能推断出很可能是VIE模式架构。然后叔顺藤摸瓜找到了弘合柏基(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弘合柏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WFOE)是由香港有利有限公司(壳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而这个弘合柏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WFOE)会与所有北京弘合柏基金融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有利网运营主体)关联的公司签订协议,进行实际控制管理。

科普:什么是VIE?


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s。
具体操作:
一、公司的创始人或是与之相关的管理团队设置一个离岸公司,比如在维京群岛(BVI)或是开曼群岛。
二、该公司与VC、PE及其他的股东, 再共同成立一个公司(通常是开曼),作为上市的主体。
三、上市公司的主体再在香港设立一个壳公司,并持有该香港公司100%的股权。
四、香港公司再设立一个或多个境内全资子公司(WFOE)
五、该WFOE与国内运营业务的实体签订一系列协议,达到享有VIEs权益的目的,同时符合SEC的法规。

有利网共获得三轮风险投资,都是国际顶级风投。
1、2013年11月获得软银中国资本 ( SBCVC ) 千万美元级A轮投资。
2、2014年6月获得晨兴资本 ( Morningside Venture Capital ) 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3、2015年3月获得高瓴资本 ( Hillhouse Capital ) 数千万美元C轮投资。
[h1]二、接着,我们继续来看看专业[/h1]决定一家平台真正生死存亡的,是它的专业能力。目前阶段,我们判断一个平台的专业能力,一般从团队和业务结构出发分析,推理其真实的风控能力。
经过巨大的人事动荡之后,有利网的已经不在其官网公布运营团队这里我们只能分析一下其业务。
在2015年中旬吴逸然和刘雁南分道扬镳的时候,腾讯科技记者王潘曾这样写道:“一方面,刘雁南更为激进,想通过车贷、房贷和消费贷横向加速拓宽有利网的业务,而吴逸然则更为保守,想控制风险和规模,通过收购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继续纵向发展P2P”。
而2015到2016年左右,内部人士跟网叔透露,有利网的资产90%以上都已经是自己开发。主要的资产公司为利信金融和普惠快捷,涉足小额信贷和消费类贷款。平均借款金额仅为1.02万元。
2015年底,吴逸然又对原来的资产团队大换血。
可以推理,目前有利网的资产端应该牢牢掌握在吴逸然手里,以直营为主,然后跟一些优质的担保公司合作。像早年的中介模式产生的失控和内部动荡基本不太可能会发生。
从行业的发展来看,小额信贷如果风控和内部管理问题不大,一般风险不是特别大。目前阶段的有利网,经过动荡之后总体会偏稳健。
[h1]三、安全保障方面[/h1]1、由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风险准备金1个亿(来自网贷之家)。
2、较早引入顶级征信机构合作,与FICO合作曾经轰动一时。
[h1]四、投资参考系数[/h1]1、收益率
活期的无忧宝5.5%,定存宝3个月6%,6个月7%,12个月8.5%,24个月10%,月息通都为24个月10.5%。综合年回报率在10.19%。
如果以一年期看,总体利率偏低。

2、流动性
随时可以转出,流动性相当好。
综合评估
有利网疑似有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不过经历巨大的动荡之后,目前阶段总体运营偏稳健和保守。
目前有利网存量资金有130亿8225万(来自网贷之家),杠杆有点高
按照网叔的“秘诀”公式
风险公式:p2p潜在风险=兜底能力—兜底压力+专业能力
可以判断,总体风险中等偏下。
按照我们的性价比公式:P2P投资性价比=收益/P2P潜在风险
网叔给出的答案是:投资性价比总体偏低。
做测评很辛苦,觉得好的一定要给网叔点赞、留言支持!
写在最后
1、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留言问叔。但平时很忙,不一定马上回答。保持耐心。
2、问问题的时候,不要“在吗”?在你妹啊……叔又不是守在微信后台的小客服。
3、如果问问题,先把问题讲清楚,自己先调研基础信息。不要上来直接问:某某平台安全么?(该类问题一律不回复)。问平台的正确方式:把这个平台的注册时间,核心股东,业务。让你不安的原因先整理发给叔……总之,叔一向不喜欢不动脑子的伸手党。你懒,叔的时间更宝贵。
叔的态度:投资靠自己,但能帮的尽量帮。
http://weixin.qq.com/r/cD_chJPE9s6Jrdfn92pi (二维码自动识别)
网叔
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独立,理性。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网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兽请绕道。关注网叔,微信公众号:网叔点财(wsdc2046)

雾中美景1001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看了2013年12月14日的”非诚勿扰”后,上网查了高帅富任用, 才了解到有利网. 任用虽然没有牵手成功, 但可没白亮相, 至少免费为他的网站做了广告.
我开始研究有利网,一开始感觉是不错的投资途径。 我的简单评述如下:这是一种网上理财平台,类似金融产品的淘宝网,小额借款人无法从银行借款,高利贷又太高,所以找到小额贷款公司做担保,而个人通过网上平台借出钱款,获取接近于信贷的年化利息。有利网首页宣称7-11%的本息全保年化收益。有利网是著名风险投资公司软银在中国的第一笔互联网金融公司注资。我能看到的风险在于担保公司是否有足额保证金预先存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和有利网的本身信用。
接着,我想用50元来试试, 就去那个网注册,没想到马上发现一个问题:需要我签“投资咨询与管理服务协议(出借人)”,
赫然读到以下(有下划线))文字:
7.2甲方确认在签署本协议之前已阅读以下与本协议及借款协议的订立及履行有关的风险提示,并对该等风险有充分理解和预期,甲方自愿承担该等风险可能给甲方带来的一切责任和损失和责任。
(1)政策风险:国家因宏观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因素引起的系统风险。
(2)借款人及担保人信用风险:当借款人及担保人(如有)短期或者长期丧失还款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借款人收入情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人身出现意外、发生疾病、死亡等情况),或者借款人及担保人(如有)的还款意愿发生变化时,甲方的出借资金及利息可能无法按时回收甚至无法回收。
(3)资金流动性风险:甲方按照约定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使用,在借款人不主动提前还款的情况下,借款人将按照约定的期限分期偿还甲方的本金和利息,甲方的出借资金将分期回收,因此资金回收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甲方也可能无法在一定时间内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
因此我个人得出结论:
1 既然甲方的出借资金及利息可能无法按时回收甚至无法回收 , 那么"有利网”首页上所述"100%本息保障” 就不是真实的.
2
一旦借入钱的人和担保小贷公司不再有信用, 承担损失的将是借出钱的人.
最后, 本着我的投资原则第一条是保住本金, 我决定不投任何钱到有利网去.
(投机有很多方法,这里不谈)

陈登科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金融有一个基本概念:没有免费的午餐。翻译一下,就是,高收益必须对应高风险。在中国,高收益、无风险的产品,也就信托这么一个怪胎。典型的信托是:100万,一年的锁定期,8%的年化收益,刚性兑付。刚性兑付,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保本保息,当然,没有一家信托公司或者财富管理公司会说保本保息这几个字的。
p2p这个行业就比较有意思了,三个特点,门槛低,期限短,收益高。现在p2p平台投资人普遍是5万以下的投资金额,期限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年化收益在20%以上。大部分p2p平台也是号称保本保息的。
问题就出来了:有钱人,也就是所谓的高净值客户的资本大,信息来源广,为什么都去投资信托,买理财,而不是购买p2p产品呢?
一般来说,高净值客户,做投资,关注三个指标:1,风险;2,周转率;3收益。信托的刚性兑付本身已经屏蔽了风险,一般是政府信用担保、有基础资产作为抵押,违约风险极小。周转慢点,锁定期长点,100万一年年化8%的收益是可以接受的。
而p2p呢?对投资人年化20%的收益,那么融资方的融资成本一般是在年化30%以上。有什么生意可以做到年化30%以上的收益?信托募集资金的三大去处是: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矿。其他行业很难承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P2P靠什么挣钱呢?
个人调查的结论是三项,基本都上不了台面。能拿出来说的主要是,短期拆借。能够规模化的是,对高信用低收入客户的放贷。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主要是做的这块业务。此外就是所谓的商圈了,类似民生在做的按行业供应链融资。
最后,私营企业、个人的贷款需求一直没有被满足。各种高利贷、XX集资是广泛存在的。p2p是一个好行业,上来能挣钱的行业,一个把灰色地带的东西摆到阳光下的行业。很有前景,现在正是群雄逐鹿的时代。

肖琦君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未完待续…………2013年5月30日打算修改,8月15日才有心情……

奇怪的是,投资者为什么要信任网贷公司。
陌生人间的信任在金钱下并不是那么牢靠。人与人之间常见的信任不过是三种
1 法律可以保证的,资产抵押。
2 相同人际网络的,如亲朋好友。社交舆论和人际关系会迫使人遵守约定。

3 有公信力的,如政府发行的国债,或者 Ben说的那类“全世界都知道您从不亏钱”。
有利网这类的网贷公司并不属于以上的三种情况。CEO提到的几点支撑在我看来不是那样切合实际。
1、 监管:即使是现在银行依然有可以单凭身份证或者是身份证复印件代开账户的。只有想不想,没有能不能,人治的缺陷未能完全避免。庄凯反驳的企业对公账户开通时需要XXXX,有利网的目标用户主要是工薪族或小微业主(“借款人”),难道他是贷款给企业吗?请首先审清对象
2、 对账:网贷公司的对账能发现什么,钱有没有被卷走?依靠对帐不到最后一刻怎能知道结果。
3、 VC投资者:信誉高的VC不能代表有利,VC投资的目的为了赚钱,再好的VC也会投资失败。要长久存在下去,让自己比起同行有不可企及的优势吧。由小贷公司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的小额借贷平台很牛逼?我说的风险同时是对小贷公司的不信任。小贷公司如何先不说,再专业也没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
4、 年报、季报:作为外行的小额投资者可以看懂?我国上市公司的财报一直是定期披露,真实性又有多高。现在是8月份了,让人拭目以待的业务报告不知道出来了没。
5、 引入审计:所有公司都需要审计,都有监管,管不管的到,监管者是不是懂行,一切都是问题。审计结果,算法公式公开,做到账务透明,这些都是好的方向,但这些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石之上。
6、不作恶:‘鲁迅’告诉偶们要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摩资本家。也不要以最天真的目光相信资本家不会破产。


被反驳了,在此解答几点反驳的内容:
我指出的是资产抵押在陌生人之间最可以信赖,你和我提信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是关键点毋庸赘言,资产抵押可以增强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保证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信用报告对于没有信用卡没有和银行借过钱的人无法判断。征信调查的求证具有难度。面对熟人的撒谎,人们往往难以面指出(有前同事对银行撒谎瞒报收入水平骗取住房贷款(还涉及到二套房当首套房谋求贷款),自诩正直的人不过是不当帮凶,答不了解。收入水平是保障借款人有能力偿还的关键点有道理,造假太容易难以避免。
借钱给亲朋好友不在于借钱要取得收益,因为值得借,或者值得相信所以借才对。和商业请不要混为一谈。
有利网创始人不乏亿万富翁。。。我告诉你小贷公司的股东也不缺乏亿万富翁,借款跑路的借款人里也不缺乏亿万富翁,放在全国的范围内明显不够具有公信力。


关于小贷公司的部分还未回答完。另反驳……

中国的信用环境是和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的,利用平台公司人力对借款人进行风险分析是严重不靠谱的,有利网的模式是将传统的P2P网络借款行业进行了改造,和一些线下的小贷机构进行了合作传统网贷,由小贷公司对借款人进行初步审核,并且通过连带责任担保的方式推荐到有利网平台。



——我同意这种改变是可喜的,可以减低风险的,但未考虑周全。小额贷款最大的风险在于坏账,此处参见楼下那篇也谈宜信模式里提到的。

“因为金额小,所以来进行所谓的小额贷款是风险度低,其实这个逻辑在实践中也证明基本上是错误的,这个逻辑的反面就是,作为债权人,你因为这么点金额的贷款,去追偿,你追债的成本一样也很高,两相比较小,客户的违约成本其实就不高了。所以微小领域的贷款的违约度是不低的。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有利网说的年化收益有12%,实际只有6.5%左右,我打电话问了,说的是每月收到的钱又可以去投资,加权起来就是12%,这种是典型的用数字诱惑手段促使投资人投资了才知道原来年化收益率只有6%多一点,要算加权的话还不如买货币基金。存在视觉诈骗行为。

祝伟明 白米Ⅱ级

赞同来自:

这是我最近的一个回答,应该有帮助。

就像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一样,P2P的投资风险,主要有几类,从高到底分别是:
1、跑路风险
2、坏账风险
3、逾期风险
4、流动性风险
5、政策风险

下面分别做个简要说明:

1、跑路风险:平台卷款消失了

定义:

这是P2P行业目前最大的风险,也是最常见的风险。本质是平台骗取投资人的巨额资金后,玩人间消失,让投资者欲哭无泪。

风险来源:

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成立平台的人,本来就是来诈骗的,他们往往用高息来吸引客户,大部分项目也是虚构的,吸引来的资金会被转移,落入自己腰包。

具体数据:

根据网贷天眼的资料,我们金元宝理财团队统计了6月份出问题的30家平台的数据,可以看出,“平台失联”是占比最大的,有16家,占了54%,失联就是跑路,风险最高可以通过数据得到印证!


图 2015年6月问题平台中的跑路平台的占比
(数据来自金元宝理财的问题P2P6月分析报告)



图 问题平台的收益率
(数据来自网贷之家2014年的分析报告)


防范措施:

这种跑路平台,根据我们的观察,其实从一些表面的特征,就可以识别出来。比如网站做的很山寨;核心团队的介绍很low,层次普遍不高;往往给出很高的利息来吸引人;项目披露的信息简单,缺少证明文件;没有做资金托管;运营时间短。

有以上特征,就要引起警惕,不要去投,跑路风险极高。


图 问题平台的运营时间普遍集中在1-3个月
(数据来自网贷之家2014年的分析报告)


2、坏账风险:借钱的人还不了钱了


定义:

坏账风险,就是平台从投资者那里募集了资金,然后发放给某个借款人,结果到期了,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还款,并且是没有还款的可能,比如借款人的企业破产了。

无法还款的同时,借款人也没有抵押物可以处置,或者虽然有抵押物,但是抵押物已经抵给了别人,清偿顺序上看,我们是最后一个,这时,坏账风险才成立。

即,借款人无法还款,同时没有其他抵押物可以用来补偿。

风险来源:

坏账风险,通常是由于平台审查不严,风险控制不到位、不专业造成的。比如,平台没有详细调查借款人的银行信用记录,也没有办理抵押或者质押手续。

这种平台,并没有欺诈的企图,只是团队能力较弱,没有信贷方面的资深人士,过于冒进!前期也出现过一些非常有名的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平台出现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具体数据:

此前,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在公开场合“自曝”该平台的坏账率年化约为5%-6%后,引发外界对P2P不良情况的诸多揣测。另外根据融360调研了解,目前有些P2P平台的坏账率已经上升到20%以上,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度较高和规模较大的平台。

我们团队根据坏账率的区间,划分了不同风险等级,如果超过20%那就是高危平台了,需要远远避开!

表 不同坏账率对应的风险等级



防范措施:

如果识别平台的坏账率,是个较难的课题。因为这是个非常绝密的数字,平台都不会对外公布。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看看这个平台主要的项目都集中在什么领域?
如果都是房地产领域,或者加工制造业,那就风险比较大。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看看逾期的情况多不多,如果经常逾期,那说明项目出问题的几率也是比较大。

3、逾期风险:借款的人无法按时还款


定义:


相对于坏账风险,逾期风险要小许多,意思是借款的人能够还钱,只是无法在约定的时间还;或者即使还不了,可以变卖他的资产,来还款。

风险来源:

这种风险,主要还是由于平台的风控措施不力,在贷后的跟踪上没有今早发现问题。比如,到该还款的前一天,才知道借款人没有钱还,那肯定无法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了。

具体数据:

5月28日,有关机构发布了一份2015年一季度“中国网贷评价体系”评价报告。这份报告表明,一季度参评25家平台的总成交量增幅放缓。从参评平台报送的逾期数据来看,一季度90天以上的同账期的逾期率最高为2.8%(不含陆金所),最低为0,半数平台在0-1之间。

但这个数据还是有点虚。

但是根据金元宝理财团队对P2P行业的研究,估计P2P行业整体的逾期率超过12%。小贷公司的逾期率尚且在9%至12%左右,因此网贷行业的逾期率只会高于这一数字而不会更低。

防范措施:

投资P2P,逾期有时候很难避免。尽量选择专业化的平台,并且均有抵押或者质押物的平台。少投信用标。

如果一个平台,合伙人都没有过硬的信贷工作经历,我是绝对不会投的!

4、流动性风险:账户的钱提不出来


定义:

大部分P2P,都会给你一个虚拟账户,先充值后投标;还款也是进入这个虚拟账户,然后你可以提现。

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你去提现时,发现提不出来,然后平台用各种理由来搪塞;最后实在不行了,才告诉你,银行账户没钱了,要等等。

风险来源:

这种平台,肯定是搞资金池的,只有搞资金池,才会出现这种有钱提不出来的情况。所谓资金池,就是你的钱是直接进平台的银行账户,然后平台再来调配资金。这是国家命令禁止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平台挪用了资金去做其他事,比如挪用自己去炒股,结果这两天股市暴跌,那这个窟窿肯定补不回来,就会出现提现困难或者限制提现。

预计7月份,这种问题平台还会大量暴露出来,由股市暴跌引起!

具体数据:

根据我们收集的6月份的问题平台数据,可以看出,提现困难和限额提现的平台,分别占了33%和7%,两者相加有40%。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图 提现困难和限额提现的平台比例
(数据来自金元宝理财的问题P2P6月分析报告)

防范措施:

这种搞资金池的平台,一定要远离。

识别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有没有做资金托管。是否做了资金托管,可以向做托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求证!

一般网站上可以查到!


5、政策风险:国家不让平台搞了


政策风险,就是国家出台一系列管制措施,让不符合条件的平台歇业。这种风险,不是主要的风险,选择注册资本3000万以上,不做资金池的,不做自融的平台,基本都没有这个风险!



图 问题平台的注册资本普遍在3000万以下
(数据来自网贷之家2014年的分析报告)

危机百科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有利网拥有金融信息服务资质,并且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在其首页banner中进行宣传。但是请百度之,其实金融信息服务资质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其实际的含金量几乎为0
2.无论是从事那种形式的投资,必须要了解风险、收益、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这个世界上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投机案例,但是作为投资来说,低风险、高收益只是一种臆想,从这点上来说,其宣称的13%收益,明显有夸大的嫌疑,请自行甄别
3.从本质上讲,有利网扮演的金融借贷中介的这一服务功能,他并非投资主体,亦非吸纳投资方,其角色属于第三方中介。透明是其卖点,事实上透明化也是这类网站发展的必由之路。越是透明,其自身的法律风险越低,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应也有可能获得较低的投资风险,这点算是优势吧。
4.本人严重质疑其保本保息的宣传内容,无论是被投资(债务方)主体,或者是第三方中介,保本保息这一宣传是不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的规章的,换句话说,这一宣传点是没有法律保障的。中介承担的是信息收集、整理、告知的工作内容,对于项目的预估,缺乏100%保障。好比买房子,如果你购买的房屋有质量问题,这一质量问题是房东隐瞒的,诉讼主体应该是房东,而非中介。
5.对于有利网这样的网站前景不加妄评。在没有发生金融事故的情况下,此类网站大多意气风发,看似形势喜人,其实真正的考验是在发生资金风险的情况时来临的。所以可以持续关注此类网站,重点是观察其发生不良贷款后的处理方式时,高下立现。

天使不相信哭泣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想在类似平台有所斩获~必要的功课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平台背景、资质、产品线等。分散投资~平台再好~也不能全部家当押上 ~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至于风险嘛,看看这个。众贷网上线一个月突然宣布倒闭 P2P网贷风险成谜
----------------------------------------


财经网

【众贷网上线一个月倒闭
人人贷风险成谜】
定位于“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的众贷网宣布倒闭,公司称管理团队经验缺乏,没有把控好风险,给投资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P2P意为“人人贷”,投资者
通过网络平台,将资金借给有需求的人。近年来淘金贷等多家P2P网贷曝出“卷款跑路”。 众贷网上线一个月突然宣布倒闭 P2P网贷风险成谜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没有担保的P2P是不靠谱的,有担保抵押的P2P就一定靠谱吗?NO!
·如果担保物重复担保……
你知道吗?部分资金借贷者从多个平台分别融资,会将同一担保物在不同平台,甚至不同产品间重复担保。一旦违约,根本无法组合偿付。甚至有些担保物的物权产权都不属于借贷人的情况。这样出现风险时投资者才发现其实根本就没有担保品。那么结果……
·如果担保合同只是部分担保……
你知道吗?有些担保合同中其实并未对项目的全部风险进行全额担保,而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做担保。这一点有点像保险合同,“对交通事故担保,但不对意外事故、不可抗力担保”。或者对整体资金的部分做担保,比如3个亿的项目,担保合同可能只担保其中的1个亿。那么结果……
·如果担保是关联公司……
你知道吗?有些情况担保合同看似没有问题,但背后其实担保公司于贷款公司其实是同一套人马。这样的担保合同等于没有一样。甚至有时会出现子公司、孙公司为集团公司提供担保。那么结果……
此时,你有没有发现P2P项目担保抵押看似保障重重,但是稍不留心,就可能是空头支票哦!
案例:
NO.1“三证”信息不健全或存在虚假
“三证”信息和平台介绍是网站的基础所在,一个上来就说假话的平台根本不值得投资人信任。
跑路代表:优易网

NO.2大量发秒标
不少新平台为吸引投资客的眼球,在平台上线之初会以秒标形式吸引投资客的光临。据称,当年淘金贷上线一周的时间就靠秒标吸引资金上百万,成为其跑路的资金。所以,“秒标”是“双刃剑”,投资者在赚取秒标利益的同时,切忌别“秒”了自己。
跑路代表:淘金贷
NO.3 提现速度缓慢或以种种理由拒绝提现
正常的规范平台提现速度应该在2小时左右,稍慢的一天内也能够全部解决。提现是体现平台对投资者的态度所在,倘若平台提现出现困难,投资者要迅速弄清其原因,及早采取措施。
跑路代表:天使计划

黄色潜水艇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内容不靠谱,信息不透明。
以身试法的话,就要有做炮灰的心里准备。
具体请参考传送门:http://zhi.hu/UTxe

Dong Wei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还有个 问题是:如果FICO系统真正有效,为何小额贷款公司不自己购买该系统?而非要等有利网来购买并控制风险呢

从不坏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收集了下有利网的信息,最大的问题不在有利网,而是有利网的合作方担保公司的风险怎么控制。

tian feng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口号再响亮,广告再多,也敌不过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的,中国人从来就是不讲信用的,不是一个公司或个人说说“不作恶”就能改善的

李魏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只有2个疑问:1,利息不如小贷公司给的高,存在同样的风险,凭什么不在自家边上的小贷公司投而要上网投给你?
2,与小贷公司合作,他会给你好的标?好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留着的,有风险的才给网贷,空手套白狼,有钱收又没风险。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