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逻辑是什么?什么规律或观念使人与人赚的钱产生了巨大差别?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赚钱的逻辑是什么?什么规律或观念使人与人赚的钱产生了巨大差别?

谢绝讲述快速致富法或贴兼职广告,请从行业或社会自然规律等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举个例子,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开始就强调分工会导致财富的增加和国民的整体富裕,类似这样的分析方法相信对于问答者或查看问题答案的人会有相当的帮助。
已邀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
在2015年,我写下了这些文字,我也知道,一些当时被看做给人启发的想法,随着被广播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变成并不新奇的常识,这个我看的很平淡,毕竟没有想从知乎拿走任何名和利,从未接受过一份钱,也隐匿了真实姓名,没有出名的想法。
如果你有所启发,我很高兴。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当然可以。
但是《凤凰财经》、《网易新闻》,国家正式出版的畅销书,无数的微信公众号大肆的抄,真是很令人心寒,这件事情结尾再说罢。
-----------------------------------------------------------------
以下是原文

庄主告诉你一句话:“不要自己炒菜,雇一个厨师”
。(本文为“叶子庄园”原创于知乎,2015年3月21日)
个体能获得财富,只有两条渠道:出售资源掌握资本
1. 一个普通人:他能够出售的资源 = 自己的时间+脑力+体力+(外貌)+ 风险
所以一般人只能找一家企业工作,出售自己的资源,换来财富。
然而每个人能够出售的资源都是差不多的,能够出售的时间差不多,能够出售的体力也差不多,为了让自己的资源卖上好价钱,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脑力资源,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读书,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为什么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般会比没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但是现在文凭带来的脑力资源价格差别越来越小,一个普通的一本学生与二本学生已经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反而不如蓝翔挖掘机学的好的人附加价值高,这是因为前者数量多,后者数量少,这里面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要么通过文凭获得高的脑力价值,或者通过善于思考,会做人,会做事,获得自己的脑力附加值。
另外,有的人还有一种资源,就是外貌,如果长得好,突出的可以进入演艺圈,一般的也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获得很多额外的财富。但是外貌只能略微提升,不能本质变化。王宝强就算是健身+保养+专业造型设计,也是无法从外貌上超越刘德华的,所以他是傻根,华仔是神偷。不过说来外貌这种资源不一定是越漂亮越好,王宝强和黄渤的外貌特质也是他们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领、职业经理人,甚至到当年的“打工皇帝”唐骏,都是这种人。明星也是这种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其获得财富是有限的:《知音》上面一大把为了供养亲人打三份工心酸、职业经理人赚的再多也是有数的、过气的明星过的不如普通人等。
当然还有最后一条没有说,就是出售风险,如果你愿意承担坐牢、死亡的风险,去偷、去抢、去骗,比如混黑社会、开赌场、开黄色网站、进行网络诈骗等,你获取的财富也会增加,但是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加。用知乎流行的一句话说“所有赚钱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写着呢”。
2. 具有资源的个体:能够出售的资源 = 其天生拥有的资源
比如某人住在金矿上,随便拿锹挖一下给别人就可以换取财富(在中国不是这样,无论天上、地下、水里的资源都是属于国家的,在你家后院埋的沉香木你要是卖了钱也是要上缴国家的);再比如某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里,其天生获得了位置的资源,只要拆迁就可以获得一大笔财富;再比如某人生下来是某名人的儿子,其天生获得的媒体关注就是其资源;或者某人通过努力当上了领导,其手里的权力,就是其可以出售的资源(几乎所有出售第三方赋予的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这里面包括国家赋予一些国企独占一些资源的权力,比如煤和石油的开采权、出租车的运营权等。
官员、当年的煤老板、现在的拆迁暴发户都是属于这类。
这类财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运气。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其获得财富的多少取决于其拥有的资源的多少:煤矿一旦采光马上就没了收入、官员一旦退休就不再能获得财富等等。
3. 资本家:掌握资本
美国(想想中国)实际上是个什么社会?很多人会说是资本主义,那为什么叫“资本”主义呢?为什么不叫“不平等主义”、“自有市场主义”呢?
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资本”是度量和决定一切的标准。在中国的古代,你富甲一方也没用,官员随时能把你家产抄净,你有钱也要去给权力行贿,去买官。而你只要有了权力,哪怕身无分文,一样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那时是官本位。当今的社会,你有权又如何,还是得想办法把权换成钱,才有作用。一个月收入五千的局长挤公交车都没人给你让地方,而你只要肯出钱,卡宴都会上门接你,司机还要跑下来给你开车门。
某讯公司曾经说过,自己从不做研发,让市场上那些小公司去研发,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钱买过来,如果不卖,就花钱把这个公司的几个核心挖过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当然无视知识产权是有问题的,正确的做法是花钱买过来)
如果你有了1亿元的资本,你可以花一千万雇上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资本从1亿变成2亿,你躺在床上就赚了九千万。而这一切,只因为你有资本,你不需要聪明、不需要有力气、不需要花时间、不需要长得漂亮。
题主的问题:“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所赚到的钱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第3种人赚的就是比第2种人多,第2种人赚的就是比第1种人多。
但是世界上并没有纯粹的事情,像民工那种纯粹的第1种人和如今的马云那样纯粹的第3种人是比较少的,很多人具有上述的混合特点。因为中国建国消灭了资本家,所以中国天生具有资本的人是极少的,大部分第3种人都是从第1种人或者第2种人进化过来的,比如马云就是从第1中人进化到第3种人的。虽然目前这种进化已经越来越难了,但还不是没有希望,因为以后会更加的困难。这就是阶级的固化,阶级间流动的减少。
从第1种人进化到第3种人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原因就只有两点:你的头脑有多聪明+你积累的资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手机的idea,而且你觉得这个idea可以赚很多钱,那你要问自己,你有没有这个资金去运作这个idea?同样的idea,三星华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资金,去雇佣更好的工程师,去更好的推广,你确定不是去给这些资本拥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条已经无数人走过的死胡同?具体举个例子,你做软件开发,天使会不会问你一句话:“如果某讯山寨你怎么办?”
去更好的你想开一个淘宝店铺,你有没有资本去宣传?去压货?如果你在淘宝上卖一件在阿里巴巴上买一件,要么是根本卖不出去,如果你能卖出去,那些更有实力的卖家分分钟用同样的产品把你pk掉。
同时,这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赚钱的方法千百样,为何偏偏选择进厂打工这一种? - 生活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干啥?你以为你出来干别的就能赚钱?几年前网上疯传送快递赚的多,我就嗤之以鼻,这种没有门槛的行业是不可能赚的多的。你愿意赚1万干这个,我分分钟找一个赚九千就干的,我再找一个赚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后,无论你是送快递还是摆摊,无论你是卖肉夹馍还是搞it,你都会被拉到一个门槛平均收入。因为IT需要学习,赚的多一些;快递比较辛苦,赚的比IT少,可是还是比打扫卫生的多一些,就是这样。
那到底怎么样从第1种人进化到第3种人?
第一步,你要进行资本积累,你愿意打工也好,愿意自己做产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认为在创业了),先完成资本积累。这一步最重要,也是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实力的时候了,摆地摊、开淘宝、做网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购、开设计工作室、卖肉夹馍、知乎上还有给幼儿园摄影的,等等等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话,这步就是出卖你的个人资源,就看你卖不卖的上价了,多学习吧,即使不为了文凭;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卖健康。
第二步、善用资本,用资本赚钱。怎么用资本赚钱?问你们个问题你们就明白了。
如果你家开了个小饭店,每个月能赚1万,但是需要个厨师。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当厨师,饭店每月净赚1万;如果雇佣一个厨师,每月花8千,饭店净赚2千。你怎么选择?
答案:雇一个厨师!这样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贷款,再盘下一个饭店,那个饭店也能净赚一千了。(补充:这个饭店赚两千,还利息一千,净赚一千,数学不好的不要再给我留言了好不,知乎跟微博一个水平么)。而你,只需要这样盘下100个饭店,每个月就能净赚10万,而你这时,却在国外旅游,成了第3种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们没有成为第3种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做买卖的,也有很多人还是没有钱,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做厨师,自己的妹妹做服务员,自己的老妈管收银,仅此而已。
郭敬明自己不写书了,投资拍电影了,从炒菜变成了掌柜的,所以韩寒说:“郭敬明一个月的收入等于我一年的收入”。
所以,以后问自己怎么成为第3种人,就是一句话:“不要自己炒菜,雇一个厨师
补充1:这个例子只是想定性的表达一个观点:如果能用资本去赚1块钱,也比用出售自己的体力赚100块钱更符合金融思维。
但,本文不是在教你开饭店,你上哪融资去,你的融资成本是多少,饭店能否盈利,饭店扩张后经营成本上升,职业经理人管理不善这种问题,都去问高人去,要不要我给你写个商业计划书啊?
如果你真的要开饭店,让自己老妈管理饭店,即节约了成本,又解决了家人的就业问题,还没有职业经理人欺诈发生,显然可以更快的完成资本积累;或者您愿意在做大之后,采用家族式管理,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作者都是很赞同的,但这些都不是本文要说的事情啊喂!
补充2:
另外,聪明和资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点,记得,要找只有另一点的人去合作,他们也在等着你!
而且即使是同样类型的人,其财富也是有差别的。同样出卖自己劳动力或者具有同样资本的人,其付出的脑力、体力不一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说,两个一模一样的打工仔/王思聪,一个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个成天打游戏睡觉,前一类还是要比后一类财富来的多的。但是聪明刻苦的打工仔总与打游戏睡觉的王思聪比,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添堵而已。
补充3:
原始积累是最难的,没有几个原始积累不是带血的。很多知友留下一万三千多条评论,不能一一回复,但有一条评论印象最深刻,他评论道:
又是一个看病不开药的”。
一针见血。因为赚钱是一个悖论,因为在经济学里面,除了垄断(注意一般人常识中的垄断跟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是有不同的),所有企业的均衡状态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零利润。
所以,但凡能够赚钱的方法,一定是不均衡态产生的。产生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通俗一点,一个路子本来很挣钱,知道的人多了,都挤过去,也就不赚钱了。
八十年代,某知名人物,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拿着照相机去公园门口给人拍照。没想到第一天,把一麻袋的钱扛回家,竟然有上万块,一夜之间跨进万元户,比百十块工资的父母一年赚的还多。然而,现在呢?
所以,给路子是不靠谱的,有路子我一定自己上,自己没精力的,参股个公司继续上。但是世界之大,容得下每个想赚钱的人,只要方法论通了,各位应用于自己关注的小圈子,专注于一个小的垂直领域,也会赚大钱。
关于这部分,我本来是想多在知乎分享,后来被抄寒心了。比如这个什么叫 “水木然”的著名鸡汤作家,写的什么鸿篇巨著《跨界战争》,里面公然抄袭此文,下面是豆瓣网友的评价:

我想跟这位网友说,这段也是拼凑的呀~
叶子17年才在几个好友的逼迫(帮助)下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他们会逼着我定期把优质的内容分享进去的,希望知友关注一下,支持一下~
知乎不让放二维码了,感兴趣的话就关注一下叶子的公众号,并分享推荐给朋友吧!
文章列表:
创业者,你死不死?资本的意识(一)
慈禧的决定:资本的意识(二)
一带一路“连横”,大破TPP“合纵”(说的真明白,终于能看懂新闻联播了)
(长按发送到朋友圈或好友,在微信里面打开,即可关注叶子的微信公众号啦)
也可以在微信里面搜索“叶子庄园”,找到带我头像的“叶子庄园”,进行关注~ 感谢eidosper的提醒,搜的时候不要带微字,否则出来一堆微商,他表示很蛋疼~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对真正的有钱人来说,并不存在所谓“什么方法才能赚钱”的问题,而只有,“要怎样解决某一个问题”以及“怎样调动自己能调动的一切资源”这两个问题。“看钱不是钱而是工具”,就是一种能力。

许多人商海沉浮数十年,即便倾家荡产依然还能东山再起,靠的也不是具体的门路,而是比一般人高出一个层次的思维和意识。就像《1942》里的地主在流亡路上和长工说的,“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给我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想在中国赚大钱,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和共通的观念,按照重要性排列大致有:

1.政治敏锐

从7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初,搞投机倒把的个体户是第一批发财者,而这些人往往是被主流国营经济拒之门外,被逼无奈才出去闯的。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发财的人又从体制外回到体制内。依托村或者集体社,利用自身在原有社体制内的声望或者职务(村长,支部书记),集资办起了加工厂的人成为第二批暴富者,这一波机会和体制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苏南模式(华西村)最为典型。

90年代早期的价格双轨制改革和90年代后期的国退民进。不知道有多少人利用国有资本变卖的机遇,抓住了廉价买卖产权的机会。2000年开始到2005年。加入世贸又给出口加工业带来历史性的机遇,货代、纺织品出口都养肥了大把没有文化的沿海小老板。2005年的时候随便开个什么矿,之后的商品大牛市会让你的钱多到用麻袋装。

至于商品房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和每个家庭的财富息息相关。以前老有人说看新闻联播致富这个梗,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的暴富机会,中国在过去20年出现了不下十次,最大的机遇几乎全都和政治格局变化息息相关。其基本特点是一波流。一波三五年让你赚个饱,但这波赚完还想继续赚,几乎不可能。煤矿、进出口加工,这才几年而已,现在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


2. 从无到有

在中国,要预测社会未来的走向,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思路就是:

“中国在走美国的老路”。

这也就是所谓的CTC(“Copy to China”)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国最近20年所有新兴行业的一条发展主线。这条主线之清晰、之连贯,和前面所说的靠政治趋势赚钱的一波流的短暂易逝形成了鲜明对比。从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的中国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开始,一直到最近这3年的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几乎所有成功的,体量在百亿美元以上的新兴企业,其产品最初的雏形,都是一个“中国版的美国XX”。

解决稀缺是一切生意的根本宗旨。赚钱这回事,其根本意义,是“为他人解决问题”,而所谓利润,无非是为他人(社会)解决某一问题的酬劳。而从无到有,从0到1的事情,从满足稀缺性需求的角度,要远比从1到10的事情值得去做。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最紧缺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故而得到的回报也不可同日而语。BAT这些搬运工起家的巨头,解决的都是从无到有的局面,之后那些跟风的早已在格局上输了,只能吃几口残羹冷炙而已。


3.ROE思维

如果从财务上来解释这一点,那就是ROE(股本回报率)= 利润率*周转率*财务杠杆比率。

注意这三者是乘数关系,所以利润为负的情况下,你的失败也会被这个放大器给放大。但即便如此,所有赚了大钱的人,几乎没有不用到杠杆的,敢下注本来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

我在之前的回答里说过,穷人是手里有多少资源才敢做大事情,富人是先想到要做多大事才开始考虑要如何筹措资源。熟练运用财务杠杆的前提,就是敢于去动“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的意识,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敢去借别人手里的资源来为我所用。

巴菲特扣除杠杆的收益率不过13%左右。被自己有限的资源所限制,说明自己无法掌控资源的流向,依然只是资源的奴隶。

再谈一下周转率。即使是低利润,只要有高周转率一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发展。比如很多人排队的绿茶和外婆家,菜价便宜但翻台率高。当利润很微的时候,提高周转率依然可以提升ROE。

卖珠宝和卖烤串哪个赚钱呢?很难定论。珠宝的单品利润算下来可能比较高,但周转率太低。反之,烤串利润率低但周转率要大大增高。假设同样的资金投入卖珠宝和卖烤串,并且假设珠宝3个月一个资金回笼的周期(从生产到物流到销售),烤串一天一个周期(从生产到销售),那么在假设两者都可以销售出去的情况下,也许卖烤串比卖珠宝更赚。

此外,中间型行业和智力型行业通常有望达到更高的ROE,主要是因为资产较轻的关系。


4.了解自己

没错,研究自己比研究他人,研究金钱更重要。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了解远远没有自己以为的多。

能赚钱不代表自己就能从钱中获得享受,对金钱的态度其实是一件特别个人化的事情。大部分人也许可以做到正确衡量各种资源的时间价值、却往往对自己的时间成本毫不在意,对自己的收益偏好毫无概念。

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深刻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基础之上;同样的资金、时间,由于掌握信息的差异,对自己来说,用在哪里最值得,用在哪里对当下、对未来的效用最大,都是需要反复摸索和实践的。穷人往往把“钱”看的太“值钱”,把“钱”以外的资源,例如自己的时间,看得太不值钱。

很多人喜欢把赚钱、理财、投资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三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所需要点亮的技能树也不尽相同。就我的观察,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会理财;会理财和会投资也是完全两码事,会投资的人你若让他凭自己做生意,很可能亏的一塌糊涂。自己到底最适合做哪一样,也需要摸索。

很多人对创业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明明是个不够自律、厌恶繁琐的人,非要去做生产型企业,殊不知这可以算是最繁琐的一种商业模式,从原料供应,采购,生产,库存,物流,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毛利润率又低,必须钻到每一个细节中去扣成本,可以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对自己不了解,花下去的人生成本是无法挽回的。


5.防骗意识

这里的“骗子”是广义的,泛指一切出于零和动机打你主意的、想从你这里榨取资源的人。防骗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在人生的始终。

投资本身,首先一定是一件反常识的事情,不然有钱人不会在人口比例中占少数。对于投资,其零和性要比赚钱大得多,所以有时候不止要看到趋势,还要评估周围其他人是否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更要考虑到周围人是否知道自己知道对方知道。

如果说赚钱还是人和外物之间的事,那投资就一定是人和其他人之间的游戏,更加复杂诡异,不仅要防马路上的骗子、短信里的骗子,更要防资本市场的骗子,伪装成“创业家”的骗子、伪装成“好企业”的骗子、伪装成“合伙人”、“好朋友”的骗子、伪装成“情人”、“伴侣”的骗子、甚至是伪装成“养老金”、“社会福利保障”的骗子。

怎么阅读财务报告,怎样判断信息的真实性,知道怎么查一个生意伙伴的诚信水平;这些东西之重要,可以说分分钟能让你半生心血付之东流。但可惜这些东西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极少有地方系统的学习,只能靠自己一笔一笔“学费”去交。

过去我们小时候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以上怎样和钱打交道的知识可谓一片空白。大部分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自己也不懂这些东西。既然自己一辈子也没活明白,那就更不用说教会下一代了。这样导致的社会差距只会进一步扩大。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

赚钱的逻辑,是有的。
现在我在设计院上着班,同时还做着生意,也都有盈利,初期筹划,步入正轨以后找人经营,时不时控制下方向。
在大家都觉得大环境下生意难做的时候,我却觉得遍地黄金,在我看来很多生意都还有的做,只是经营的人不懂而已。有多少人做生意是人云亦云。
真正的财务,创业的干货,有用的其实不多,需要经过多少摸索,才会得到,才会领悟。很喜欢徐皓峰写的武侠小说,师父防着徒弟,平时教很多东西,但是真东西就几句话,不到时候是万万不说的。
很多生意起点对于常人来说都非常高,一些人看了《穷爸爸富爸爸》系列,就说可以买房、可以买基金、可以储蓄,买股票,获取复利等等。
方法是对的。但是有钱吗,有背景吗。如果没钱,微薄的投资复利等于没有。即使有,风险可控吗,利息又跑得过通货膨胀吗?炒房产,我是做建筑设计的,户型设计了不少,但是买房的时候看了半年(很多人是全职在干这个)。
总的说白了如果就连自己住的房子都还凑不齐首付,就不要指望玩投资了。什么储蓄多少年最后得了100w的鸡汤就不要喝啦!!即使赚到钱也享受不了。
创业是好东西,但是也是危险的。想想做生意失败,一个富二代可以接着再玩。但是一个负二代创业呢,第一次做生意的钱除了工资以外,难说还有家里的积蓄,父母的退休工资。所以创业之前一定要冷静,一般人对于失败的代价是承受不起的。我是一个典型的负二代,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如履薄冰,因为我知道这把玩砸我就完了,但是现在相当happy。
所以我要讲的是怎么起步,怎么赚到钱,那时候再去想投房产,投资的事。(现金流怎么来)
先写个问题:
一个一无所有的小白怎么杀入市场???????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白,没资金?没资源?生意也没做过,一无所有,怎么玩。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貌似什么生意都没机会了,你下楼买个饮料都会发现一个不大的小区居然有n个副食店,而且每家都在各自花着心思做销售,好像很多生意都没机会了。而初入江湖,在各种豺狼虎豹的环视下,你没有内功,这种时候有没有很茫然。
有人说过那些大佬之所以能成,并不是说他们能够比你我无论智商还是情商上高明几百万倍,不可能,大家都是人是吧。
而是因为他们的方向至少是对的,方向是最重要的。就好比你种地,你在种几亩地,而别人种的是几千亩,你再怎么精雕细琢,我觉得都不可能有更好的收获。
太多次听见周边的亲戚朋友投资火锅店20万失败,做什么精品餐厅卖海参投资100多万居然在大学城失败,做什么养身产品的最后囤货自己用了失败,恩,失败中的失败。
那好的生意尤其这个时代,看完也许你就不会再想去开奶茶店,做火锅,卖衣服了。
生意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如果你一无所有,而且还偏偏想赚钱赚到嗨的话,跟着我的逻辑,走四步。


第一步:定位

首先定位的目的是帮助一无所有的你快速找到项目,并且避开无谓的竞争切入项目。
太多太多的人讲定位了,什么人群,市场,需求。初入江湖的你的定位,能够明白,能靠谱吗??
很多人都是会向利我的方向来说自己的定位,明明不靠谱,但是最后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天时地利人和。
我记得有一个朋友告诉我想做多肉植物的生意,多肉有很多品种,定位在一些办公人士,生意肯定会好,现在大家都喜欢,然后完了。
问题是~~办公人士这么多谁会买你的多肉,谁知道你什么什么品种。
然后我们就分析,多肉可以用来干嘛,期间我得到一个信息多肉可以用来拍照,很多人喜欢搞点文艺的多肉的照片然后分享到朋友圈。
我想到一个点子,为什么不专门做一个拍多肉的专家,专门教别人拍多肉,或者用身边办公桌常见的东西做道具,拍一些有意思的照片,以此为切入点进入这个行业,迎合这部分爱拍多肉的人。
这是一个小生意,但是我想告诉朋友怎么样切入一个已存在的,并且竞争激烈的行业,而且你还能找到一点蓝海。
定位的目的,定位有一个很大的作用是用来帮助你快速的进入某一类行业,你只需要迎合某一类人的爱好和口味,以一小撮人为核心,后期自然会慢慢扩散的。
那写了定位的作用,可是一个小白如何定位?说白了到底怎么干。如何在大海中捞到一根针?
真的不想说啊,一个老江湖告诉我的。。。。。忍痛割爱吧,只赠有缘人。
干货来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很多人都说过,却没有说透,也没有重视。
那就是找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恩,妈的是不是说了句废话,有没有。我来重新解读下,这个逻辑无论用来找生意还是忽悠人都极其有用。
首先你要找到你想做的生意或者某一类生意(无论是该行业的销售、供应链、运输、产品等)的问题,保证这些问题是存在的,而且没有人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想解决没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然后你发现了并且想办法去解决,甚至最终你是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你就成了!
有点绕口啊,好多转折。
不过找不找的到问题就靠你的修为了,我看过很多人分析的所谓人群,市场,貌似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逻辑支撑,而且给的答案也十分牵强。比如因为有大学生,所以我要做一个以大学生为主的快餐店???这即使是对的,但你是唯一的答案吗,可以避开无谓的竞争吗。不要以个人认为,一定要实事求是!!!
案例1
最近有个朋友告诉我说想开复印图文店,问我能不能赚钱。我告诉他,目前为止,只发现两个复印店赚钱的。一个是刻意为之,另一个也许是误打误撞。
一个是设计院的复印店,在设计院的朋友知道,每个大型的设计院都有自己的复印店,专门打印设计院出图的图纸,这种复印店每年营业额至少上千万,不过门槛是多高就不用说了,领导估计也有不少干股。
那小白去做呢,大前年的时候2014年,当时我去买房子,要到建行去办公积金贷款,心里那个爽啊,早早就把贷款的资料准备好,等跑到那里才发现所有的资料都需要复印,而且而且jian行居然不提供复印服务!我只有大早的跑到外面去找复印店,经过好心人的指导。。终于找到一家,才发现这个小小的破烂不堪的复印店居然是这个建行方圆500米内的唯一的复印店!而店主早已轻车熟路,根本不用我说就知道要怎么打印要打印几份。(做公积金贷款的建行全市北面仅此一家)期间不停的有人来复印手续。价钱??根本不问,恨不得马上把钱塞人手里,还怕他不忙印好。毕竟买房才是大事。保守估计这个复印店的日平均营业额达1000元以上。
复印店是小生意,它定位明确,专门供某些特殊的要求,应需求而设定,怎么能不赚钱。
案例2
最近看到的一个帅哥,发现现在物流使用的纸箱,打包的时候要用透明胶封,而用户(收件人)很不好打开,各种撕,扯。打包裹的工作人员也很麻烦,浪费很多时间去封包裹。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思索过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
而他找到了这些问题,第一是用透明胶的包裹用户很难打开,第二,做快递的人也很麻烦封包裹,第三,还有箱子很锋利容易划着手。
于是这哥们自己设计做了个全新的纸箱,用双面胶一次就可以打开包裹,纸箱做了些倒角的处理不容易划手。解决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大的有快递服务的公司,提供这种有良好体验的产品,最后像是唯品会订了六亿个纸箱。
为了保住纸箱的低价竞争,纸箱利润降低,依靠在纸箱上打广告赚钱。
案例3
像某卖米粉的帅哥们,一开始发现在北京没有一家像样的家乡菜,那种油和辣的东西,最后多方调查学习,发现问题这个。然后再解决问题,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不知道刚开始是有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反正至少当时是对了。(手机打字简单点说)
案例4
小米手机刚进入行业的时候,当时手机行业竞争十分惨烈。面对此种情况,它的策略并不是漫天撒网,而是以发烧友为核心用户,以这一小撮人为核心切入市场,并且不停的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从而开始打开口碑效应。最重要的以发烧为借口,掩盖产品社会价值属性价值低(没面子)的真相,当年买个手机不是苹果还真拿不出手,而小米以发烧为由掩盖了这件事,你拿着个两千元的手机也不会觉得丢脸,因为你是为发烧而生,看中的是手机的配置。他解决了这个重要的问题,低价手机的市场,还有面子光环。不久后他的核心用户会自发的帮助宣传,从而扩大销售。
案例5
建议看看RIO,预调鸡尾酒的案例,一开始想进夜场,结果发现根本进不了场(被各种啤酒品牌把持),后来转战各种。细节不说了,大家可以自己上网看看。


现在看了我说的第一步,你还觉得生意难做,赚不到钱吗,财务自由还远吗?别急,还有三步,走完你的自由就不远了。是我不会去租房卖米粉,也不会卖多肉,因为不符合我的商业逻辑。不过纸箱这个是一个好生意。
居然没人看,就不想知道下面的三步吗?

————————————————————————————————————————
————————————————————————————————————————

2016年4月24日
在写下一步之前,我需要重点说明上一次没有说清楚的一个概念,
产业链!!!!
产业链重要吗???重要!但绝不是中学课本上的泛泛而谈。
先剖析一句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恩怎么解释,双重的否定=肯定。意思就是苍蝇要叮有缝的蛋。
这个苍蝇就是目前可能束手无策的你,而这个蛋就是产业链,就是你面前用麻布遮住的露出一点闪光的黄金!你要找到这个缝叮进去,你要揭开这块麻布。这!!就是你赚钱的机会。
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大家都可以搜索到噢)
那形象的理解呢,产业链是一个莫比乌斯环。
(大家好我是莫比乌斯)


这个图片是在百度下载的,不过我觉得还不够解释产业链,这个环应该是有粗有细的,而粗细就代表的是某个行业的市场容量。
是不是太空洞了,貌似市场的大小对于一个小老板而言有什么用??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目前做的工作或者生意是属于哪一个行业中的哪一个环节。
恩~~还是说白一点吧。
用餐饮业来打个比方分析。

先抛一个问题:餐饮业就是你开的餐饮店吗??
回答:不止哦。(惯性思维是告诉我们去开一个店,口味要好,环境要好~~~)
我们拿一个米粉店来作例子,看看里面究竟有多少机会。
开米粉店,需要租铺面(房地产),需要买家具各种蒸煮设备(餐饮二手家具),餐盘需要通过卫生局审查(餐具清洗行业),需要做门头、专属的产品logo(广告行业),你的米粉需要米粉(米粉厂批发),哨子(各种肉类厂、酱类),配上一点饮料(饮料行业),吃完了要用餐巾纸吧(餐巾纸),要做菜单吧,想要一个不一样的??没问题(专门的餐饮设计行业)。
分析机会:
1、房地产,能不能有专业的中介只做铺面租赁。他们精于分析铺面价值、人流、铺面适合什么行业,甚至租金多少,怎么签合同。要知道租铺面的人可是要比租自住房的人要集中,甚至很多都是倾家荡产的抱着钱来,谁的佣金比例大??中介能不能专业一点,能不能不要每次都问“大哥,要不要买房"。
2、餐饮二手家具,能不能有一个专门做餐饮家具设备的商城,让这些做餐饮的人感受一站式服务。像美国一样,在郊外做一个很大的仓库,里面专门卖餐饮行业分门别类的家具,设备。这些家具有新的,有二手的,有私人订制,甚至可以包送。且利润明了,不用去猜。(做餐饮的人那么多)从回收到销售一站解决。(有没有人知道二手家具市场有多乱,买个东西要跑断腿,而且价格不透明,这些都是痛点,有痛点才可能有突破,郊区租金便宜,方便停车,知不知道很多人就这样起来的,。我做的房地产项目,很多小老板都是跑到郊区去做建材,家具城,市区太堵停车不易,而用地旁边的本地人早就把房子建起等着)
3、餐具清洗,很久前就有了啊,至于具体就不说了。
4、广告行业,能不能有一个广告公司专门告诉你怎么做门头,怎么做菜单,怎么做一切顾客可以看到的可以代表你的精神的东西。卖米粉,你的家具,你的门头,你的地段,所有的一切全部综合在一起才是顾客对你的看法,不仅仅只是卖的那一碗东西。(已经有专门设计团队,针对像万达等里面想做一点小资的餐饮做全套设计)
5、米粉厂,你知不知道米粉厂的利润,一个城市都在卖米粉,自从很多小作坊被打掉以后更是了。(当年吃着米粉的时候又有几个人想过做一个米粉厂会有那么大的收入而且资质还不难,我是举例说明一个产业链的环节,开不了米粉厂,就不能卖方便米粉吗,或者做相关配料??知不知道方便面里面的辣椒包就是一个原来在街边做门面,而现在是土豪的土豪)
6、屠宰场,市面上除了居民要买肉以外,其实餐饮行业的购买量是最大的,尤其大城市,年轻人有多少是在家里吃的。中粮集团的策略,你可以去看看。但是我觉得,很多私人的企业还是有机会的。
7、饮料,很多很多饮料刚出来的时候,是进不了大超市的,门槛太高,自身目标不突出。从哪开始???从各种餐饮店,你看看加多宝对于火锅店的控制,加多宝=火锅店??谁赚的多。那你不能针对米粉,做出一个饮料来?。。怕烫嘴??请喝y夺宝。(现在很多饮料,在餐厅里面具体牌子不说了,也就是最近两三年时间出现的。)
8、餐巾纸,有个伙子跑到餐饮店,免费送餐巾纸,只要求一点,在餐巾纸的盒子表面打广告。居然有人说餐厅的餐巾纸没有盒子??不能买一个送他吗?那有一段时间很火热的超市的手推车,就不能贴广告,扫app了?
补充:案例分析的意义
1.通常我们认为是a的行业,如果深耕的话,会发现除a以外有bcdef…
2.了解产业链(行业链的意义)
3.明白细分行业的重要性,bcdef的机会
4.主动去发现你身边的机会,尤其是你从事的行业的机会。(最怕一开始就陷进一个案例细节里面。)
5.有没有叫你去开米粉,做屠宰,没有哦。
找到的经典语录:
1、当你发现一个问题时,你就发现一个新的业务!
2、生意,不是去做一个品牌或者某种类型的东西,而是逐项找到那些让顾客不快的事物,并将其消除。
失败者永远都在找借口,而对于一个追寻财富的人而言,找好方向去干了再说。
其实都还有很多细节,如果你足够细心,足够大胆,绝对绝对还有很多机会,现在的商业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
在美国有个作家专门研究百万千万富翁,他发现大部分富翁无论年龄,性别,行业虽然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某细分行业的专家或者处于某行业的垄断地位。且这些行业都是大部分人所瞧不起的。懂了不!
最近在看<21世纪资本论>,里面的核心观点,未来的财富分配更多是靠继承,白手起家的故事将会越来越少,而且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5%的人将掌握着95%的人的财富和命运。而最恐怖的是,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未来你的下一代也是一样,很少有机会翻盘。不过套用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5月3日
我本来想写第二步的,看了评论,还有私信以后,我准备直接写第四步。
原定计划我是想先把商业的知识还有传播的道道写完,最后写心态的。但是,这一个星期,我发现大家最缺失的不是武功秘籍而是平和的心态,一种对人对己的心态。
推荐大家看三本书,《关键对话》,《论语》,《欢喜》。
为什么是《关键对话》,首先我觉得“反对”,是对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索。
但是反对得讲理。反对一个人,我个人觉得不要带着自己的情绪来反驳,不是说我觉得我对他不爽所以我要反对他,或者我觉得要压过他显得自己比较有水平。
而《关键对话》写得最好的地方是就是有矛盾的时候,怎么处理,作者推荐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真诚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道。
《论语》中有很多部分写的是,君子如何直抒己见。
《欢喜》是告诉大家心中要有喜神,一个人假如成天不高兴,觉得自己才是宇宙的核心,是很不好的前奏。从前我就是这样的,瞧不起任何人,后来我发现江湖好深我好蠢错过了好些人和好些机会。
对财富的态度:
很喜欢杨受成的一句话:“人必贪财,贪生怕死,追求名利,这十分正常,问题是追求的方式,这是竞争的时代,不进则退,每一天都必奋进”
追求财富是对的,关键是方法和心性。我通篇在讲方向的重要性,但不是叫别人去偷懒。
打个极端的比喻,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扎克伯格和王健林方向的不同,结果、时间也不尽然。
解读赚钱的逻辑:
个人认为“赚钱”这个命题是微观的,如果硬要用经济学来分析。怎么说呢, 就好像经济学和商学的区别一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的话,有一个东西叫做”人心“,这是一个变量,是算不出来的。我在设计院受到的教育就是,通常甲方会告诉一个建筑师,我要一个房子,而一个不合格的建筑师就会根据甲方的要求给他一个房子,甚至一字不差,通通照搬。这种建筑师的结果呢,一般是被甲方领着,叫往左就往左,让往右就往右,他当然是尽责的。可是最后呢,项目没做好,白白浪费许多时间。为什么,因为一个业主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但不知道要怎么办。
那合格的建筑师呢,会告诉业主除这栋房子外,还有(abcde...),最后是引领业主往大家双赢的方向行走。
形象的解读,当别人问你“1+1=?"的时候,通常一般人会回答”=2“,深一点的人会告诉你为什么,终极呢,他会告诉你,知道不,2+2=4!!
第四步:
先写个过往的感受:
通常部分人会觉得这个社会越是善良的人,越是蠢蛋,而且无商不奸。
你善一点谦虚一点,机会就会被别人抢走了,自己落了个空。别人在拍马屁,你没有插进去,自己落了个空。但是我曾经问过一个大领导,怎么看下面的人,他说谁做了什么事是什么样的人,他心里是清楚的。
就好像在学生的时候你自己在小柜子里干什么,自认为老师看不见,其实他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消费者也是一样的,现在的消费者不看广告,买东西他会自己去研究,看性能,问别人,所以如果一味的玩概念,没有踏实的做东西,肯定有问题。
那跟善有什么关系??
所以这一节,我要试图从唯心的角度解释善,你做好一件事情帮助了他人,自然会有回报当然不一定是钱。
善的人必定会成,积德之家必有余粮。
善,我要分为两个部分来写。一个是对人,一个是对己。
第一、对人
我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讲李连杰做的“壹基金”。一开始他认为,做慈善嘛,就应该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去做,不计报酬不计后果。
后来是马云告诉他,做慈善应该是准备善款的20%固定比例来做组织人员的工资,及各种设备费用。按照企业管理,盈利的角度来经营。
李深以为然。有一个道理,不合理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所以任何东西都应当是按照合理的角度去做。本来从世俗的角度来讲,马云的话是不道德,为什么要花费大家的善款,而不直接全部给弱势群体。但我觉得这才是真的善。
很多人一开始创业就想着要怎么发达,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创业有没有对社会带来进步,有没有帮助大家一起发展,说小一点有没有对消费者带来帮助。没有的话,你的生意凭什么做大??
善的意义(本文拒绝鸡汤,这些才是干货)
1、 使自己心情愉快,与他人接下良缘。
2、 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很多人第一面你就想和他亲近,而不少人你是想直接骂他一顿)
3、 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帮助(本人无宗教信仰啊)
4、让别人舒服,然后别人会让你舒服(不要误解啊)
一些过往的事:
1、两年前读过一本电子书,可惜书名忘了,今天翻了好久也没找到。
讲作者是如何成功,还有与传媒巨头默多克争斗的。他十分憎恨默多克,试图从各种方面战胜他。其中,有一个章节写到,为了在慈善方面战胜默多克,默捐1000w,而他准备将自己的财产捐出去10个亿~美金,试图碾压默,从新闻头条上也蔑视默。
一开始是这样想,这样做,后来他发现一个规律。如果自己捐出去,行善的钱越多,通过各种方式赚回来的钱会更多。没过几年,他总的财产居然还超过了默多克。
我不知道经济学的公式能不能解释这个减法变加法的道,当然也不是让各位以私心的方式做慈善,积德是有好处的。
2、我的一个亲戚,家在农村非常非常穷,家徒四壁。高中毕业,我去上了大学,他出去做事,我们同年。当我还在读书脑袋一片浆糊的时候,他已经开着奔驰到处晃了。但是他赚到钱以后,做的什么??在老家盖房子,买豪车,有一年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居然买了10几w的烟花回去放。现在呢??欠着一屁股债,不知道跑哪去了。
3、我有一个生意是做的快消品,有一天我突然决定了,每卖出一个商品,我就捐1毛钱(本身利润也不大)。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我的利润是降低了。但是我发现我越是这样干,我的生意就越好,越有更多的人来买。关键是我从未告诉这些人捐钱的事。(产品是什么就不说了,免得被质疑打广告,好吧,最重要是网上买不到~~)
那本书真的找不到了,不然推荐给大家看看。从数学的角度来讲,你捐钱,是减法,但是很多明星,富豪,拼了命的做好事,当然本意是好的。你会发现这些人越来越好,越来越正能量。普通人如果捐不了几百万,我觉得从小事做起也是很好的。
怎么办??
1、行善助人。
2、做好自己的产品,不要坑己害人。偷偷加点东西,别人不知道吗,只是不想说而已。
3、看了回答,回去把不干净的配料,坑人的销售模式,收一收,害人者必自害。钱很重要,但是自我的修行才是重中之重。(看看百度这次,当然很显然是一件有预谋的事情,不过我觉得不是什么钱都能收的)
第二、对己 只说一点,人要谦虚。我发现人生中最谦虚的时候,也是学东西赚钱越多的时候,也是最容易结下善缘的时候。相反有几次我开始小有成就,不停膨胀的时候,也是最惹人嫌的时候。

说实话,这章是最难写的,我试图写的通俗易懂,但是我又不想,我想写的端正一点。我觉得这种事,不是我拿手的,不是案例、简单的分析能说清的。怎么说呢,很简单也很复杂。看过的朋友,大家很多时候是善良的,只是不知道方向。太多技术、营销、心术的东西我不想说。一句话话,做好自己。




——————————————————————————————————————————————————————————————————————————————————————

关注:ysensen 回复:书籍 就送最近在看的商业电子书,当然还有《让你成为大富翁》。
这些是我的关于创业的心得,我找了篇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贴在这里
如何有效的让潜在顾客买单??? - Mr y 的回答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更新到章节十三[2016.1.12更])

-----------------------------------------------2017.01.06 插播------------------------------------------------------

距离我的30岁,倒计时不足5个月,我已经坚持写作了1年,现在转型升级,在公号“柠檬知”里继续分享我认为最重要的财富知识,除投资、理财外的第三类财富知识:转型。

------------------------------------------------------------------------------------------------------------------------
写到目前,已经从三个角度来回答问题了,不是说看完一篇答案就能马上改变自己的财富格局,但是先了解自己身处现状才好一点点找到突破口。
从第四章开始我会结合自己的体验,逐渐归纳一些提升财富的规律和方法。
我一路走来,今年28岁当口,是越来越重视财富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我的同学、同事大家本来在一个起跑线,但是慢慢在拉开差距了,看到弱于我的,有点侥幸感,看到强于我的,就有点紧张感。我是从小县城出生一路上学到工作,没有背景,全靠自己,庆幸自己已经积累了一点财富基础,如何寻求发展,是我在思考和实践的。分享以求同行
为了方便查阅答案,我写个目录
理论篇

章节一

从个人思维的角度看,财商会让财富拉大差距

章节二

从赚钱方式的角度看,四种方式决定了差距

章节三

从中国社会国情的角度看,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被分配到的社会财富

方法篇

章节四
投资的逻辑
章节五
认识杠杆的作用

谈房贷

章节六
贵人相助的后发优势


章节七
滚雪球滚的是什么
实践篇
章节八
我的股市入门小结
番外篇
(最近有些新的思考,专注财富不错,但往往不可得,通往财富的路径除了投资外还有什么途径?我重新开始思考价值这个问题,提升自身的价值或者说对他人产生的价值,如果能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许自然就能带来财富)
章节九
价值衡量标尺
章节十
资源投入
章节十一
行动模式

章节十二
能力分级地图
章节十三
先耐操再死磕

(翻到最后可以直接看对这番外的综述)

-----------------------------------------------题外叨叨------------------------------------------------------

引用章节六的一段话
把问题想通想透是很有用的,这也是我给自己梳理这篇答案的目的。就像GPS定位地图,你能俯瞰自己了解全局,知道自己在哪要去往哪(这是前三章讲的目的),了解多一些方法,选择是步行、坐出租车还是搭公交车前往目的地(这是第四章以后要讨论的)。


(写在正文前:
还有点疑惑别人的答案赞数飞涨,我的答案赞数不多,是不是内容有问题,不知道要怎么写下去了。无意中发现,大家都默默收藏了。如果有想讨论或有好的意见希望可以给我留言,我想吸取大家的观点和意见完善答案。)


-----------------------------------------------2015.12.16 插播------------------------------------------------------

距离我的30岁已进入倒计时,还有一年半,我就想着在这个而立之年的路口给自己做个总结,就这样一直写到30岁,能攒个小集子,把这前30年光阴刻在我身上的东西记一些下来,那些去过的地方、思考过的问题、感动过的瞬间。



-----------------------------------------------2015.03.27 正文------------------------------------------------------章节一
从个人思维的角度看,财商会让财富拉大差距
忽略一些细节讲一个观点:
“意识”在时间的作用下,会把人和人的财富差距拉的越来越大,而且是级数级别的放大差距。
我父亲15岁就一个人出外闯社会,开始时当学徒修手表,那时候手表是个稀奇货,修手表很赚钱,后来不知怎滴又学起了搞铝合金装潢,在我们县城是开的第一家,也是很赚钱。我爸娶了我妈后,牛气的很,不让我妈工作,就当全职太太,在家照顾我爸照顾我哥和我,那会我家算是县城最早装电话、买彩色电视、买冰箱的一小拨人之一,因这我小时候还很有一阵优越感。按我爸自己的话说,那时候就没愁过赚钱,赚钱太容易了。这可以理解,在父辈那个时代,只要脑子灵光一点,胆子大一点,遍地都是机会。
但是了,后来的现状是我和我哥上大学都是父亲卖了商铺勉强供出来的,毕业后只能靠自己打拼,父母没有钱和资源帮到我们。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一直在思考,直到现在,其实想想,道理很简单,一个“意识”。
这是一个大家都应该或多或少听说过的财富增长规律:
资产原始积累—>资产起飞—>规避风险,资产稳定增长
但是有些人没有有意识的去这样做,所以导致走到上面讲的我家里的情况。
假如当初我爸能意识到原始积累这个概念,在好赚钱的那个时代知道积累资产、资本,而不是当个老好人,谁来借钱就借给别人,谁家有事寻求帮忙,就丢下自己的事情帮别人,把自己的精力、资金全散出去了。
假如当初我爸意识到原始积累的重要性,存了一定的资金,然后又意识到其实不用每天付出体力,也能赚到钱,了解到如果购置了商铺,可以收铺租,了解到买国债可以收利息,了解到房市突然涨起来了,跟着去购置房产,了解到开的铝合金装潢的小店应该扩大规模占据市场,不让后来跟风者挤掉利润,了解到扩大规模的小店可以成立公司雇人经营不用自己每天干活也能收到钱,了解到太多的让自己的资产起飞的方式。(这样假设的幻想一下还有点小激动了。。。。)
假如资产起飞后,我爸意识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利润急剧逐年下跌,发现放在股市的资金也赔了,深刻体会到风险的血腥,发现楼市资产翻了倍。。。开始意识到整个市场是轮动的,慢慢的学会控制风险,跟随市场行情,将自己的资产在楼市、证券金融、实业三个渠道合理布局,控制风险的同时,资产也在稳步增长。(想想又一阵小激动。。。)
可是以上都是假如,如果我父亲真的有这样的意识,我现在80%的概率是富二代了,呵呵呵呵呵。
社会阶层从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渐分化,阶层间流动的难度越来越大,时代是有机会窗口的,就像排队买火车票,本来排在队尾的,突然旁边一个售票窗口开了,你眼急脚快敢出手,一下就超越了别人到了队首。有的人碰上改革开放的机会窗口下海经商赚到了钱,有的人碰上楼市的机会窗口,资产翻了倍,有人碰上股市的机会窗口资产翻了N倍。。。
其实这个“意识”就是财商
从我正在经历的事情来说,我是今年才入市,菜鸟都够不上。开始也是朋友介绍自己抱着投机的心态进来,但是玩了两个月,现在心态变了,变成抱着学习的态度在了解这个股市。股市门槛很低,但是极考验人的独立思维能力、心理素质,最重要锻炼的是财商,人生很长,像我们这些财富起步阶段的人,不要只局限在拿着几万块投机,而是用小资本了解大环境、锻炼思维、磨练心理素质,在人生那么长的时间去判断国家大趋势,寻找下一个机会窗口,学着分析收益率这个概念。。。。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财商正在级数级别的拉大人和人的差距。

-----------------------------------------------2015.03.29继续补充------------------------------------------------------

章节二
从赚钱方式的角度看,四种方式决定了差距

买的500股的中国南车明天也要停牌了,我就呵呵呵了。
关于财富这个问题,我前段时间也思考很多,今天梳理下再继续叨叨一些。当然得切题,不能答非所问,所以从题主说的“赚钱的逻辑”“赚钱的规律”出发,跟大家分享些自己在这个点上的所看所想。我一直觉得不可能有标准答案适用于所有人,但是总可以有一些出发点可以供大家参考,就像一坨毛线,找到线头总是难一些,但从线头一直捋下去就容易多了。所以下面我想分享的就是这个线头,怎么从线头捋下去,就靠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继续深入思考了。
线头No1——现金流四象限
看到这个我想到的是《穷爸爸与富爸爸》这本书(啰嗦了一整本书,其实就这一个观点有价值)里讲的现金流四象限。(只要搜一下“现金流四象限”,网上有很多介绍的文章,大家也可以去看富爸爸系列丛书《财务自由之路》)我随便搜了一下,借用别人的文字介绍下这个观点。

我们的收入来源可以划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E象限(打工者Employee)工人、职员、公务员、教师、医生。收入来源是为他人工作而赚取的薪金;
第二象限:S象限(有自己的买卖self-employed)商店老板、餐厅老板、私企老板、会计师、律师以及,自由职业者和小生意人。收入来源是为自己工作而赚取的营收;
第三象限:B象限(企业家或系统拥有者business owner)拥有一个能够良好运转的企业系统,让别人为他们工作,收入来源是企业的收益,并且可持续发展;
第四象限:I象限(投资者investor)有“B”的基础和投资能力,能让钱发挥最大的效能,让钱为他们工作,收入来源是各种投资,用钱来产生出更多的钱。
无论您是哪个行业的,都会位于“现金流象限图”四个象限中的一个,而您所处的位置由您的现金来源决定。
……(如想继续深入了解请自行搜索)
这个“现金流四象限”一目了然,可以看到自己目前所处的领域,也可以想想自己以后转换到哪个象限去增长自己的财富。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和规划不一样,在这里我分享我结合“现金流四象限”对自己的规划:
1、赚钱不是我的目标,财务自由才是。
2、我希望通过第三象限实现我的目标。
3、我目前在第一象限,转换到第三象限,我需要去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积累经验、锻炼技能、转换思维方式、扩展资源(实施ing)。
4、我意识到,没有一劳永逸的生意,生意都是有时间性的,有钱可赚的生意都会因为跟风和竞争变得不挣钱,就如苹果公司,也需要不断创新新的产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做为生意的主体——人,人的技能、思维才是可持续的生产力,因此我更关注我对做生意的思考,对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学习和自我成长。
5、虽然学习做生意,但不要只局限于此,要同时关注第四象限,因为“没有实业的金融都是耍流氓,没有金融的实业都是行尸走肉”。
“现金流四象限”就是我找到的线头,以上对自己的规划就是顺着这个线头往下捋出的思路。
-----------------------------------------------2015.03.30继续补充------------------------------------------------------
章节三

从中国社会国情的角度看,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被分配到的社会财富

上面讲了现金流四象限,这是个比较广义的分类方法,放在美国放在中国都适用,但适用不代表有用,应用到实际才有用。我们需要自上而下的加一些条件逐层分析,一直到贴近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可以实际操作的财富增长路径,思考这些才有实际价值。下面我想分享的就是从“国情”这个角度来找到的答案。
线头No2——社会阶层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再到职场,从一个组织转换到另一个组织,从我粗略的感受中我尝试总结了一条规律:尊重游戏规则,你就能得到相应奖励。
小学初中高中这是一个组织体系,只要学习好,就能拥有荣誉、优待、奖金奖品。到了大学,虽然学习好仍然能获得很多好处,但得到的好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有的人混社团竞选主席从学校获得很多资源,有的人自主兼职创业获得一大笔财富,这时候你发现游戏规则开始复杂了,但路径都是看的着的。等参加了工作到了职场,游戏规则又变了,虽然每个公司情况不同,职位晋升通道不一,但是你总能找到一条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我目前觉得我所处的游戏规则是“站队”,这个不细说。总之,到了一个组织体系,尊重游戏规则,你就能获得奖励,若是标新立异,大概率的会跟别人拉开差距。


我试着去理解我们国家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然后从中看到自己的路。有的人考公务员有的人做生意有的人拼职场,有很多条路径可以走,怎么在这个社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了很久,似乎有一点思绪,但是总是模模糊糊。后来我想到“社会结构”这个词,了解了框架才好看清其中的规律,然后就从网上搜了一通,找到一篇文章,我觉得总结的非常好最新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模型建议有兴趣的耐心看下,很贴合我们的社会,从这里面我可以看到我在这个社会的哪个阶层(按文章的标准我在第6级),我向上是怎样一个阶层,我这一辈子能混到哪个程度,这个社会分配给我了哪些财富,基本都可以看清了(虽然现实很悲凉,但看清总比糊涂的被宰好)。另外除了了解自己,也可以去分析别人,站在别人所处的阶层可以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总是能找到一点共同的规律,在咱国家这个社会里,你现在所处的位置(阶层)决定了你和别人的财富差距
社会阶层是我找到的线头,顺着这个线头我能看到自己未来的可能性方向。
(有时间再继续写线头No3)

-----------------------------------------------2015.03.30 题外话------------------------------------------------------
今天写这篇答案的时候又重温了一遍这篇文章最新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模型联想了下习dada执政后的一系列政策,如果按这篇文章给出的模型来分析,里面提到“最基本的统治模式就是:保、拉、压、控、放。”是否可以这样来解释:
习dada执政后大力反·腐(动作1),是为了重构旧有的利益团体并且威慑1-3阶层,形成新的统一阵线,达到团结1-3阶层的目的(作用1)。反·腐空出的位置让1-3可以形成上升流动,激活团队(作用2)。顺便得民心(作用3)。
提出一带一路政策(动作2)给第4阶层的精英画一个圈,弄一块更大的蛋糕,引导和满足他们的诉求,拉拢他们。
号召全民创业(动作3),激活5-6阶层,创业就会产生就业岗位,有就业岗位就能保障7-8阶层,所以通过政策引导5-6阶层创造财富,然后通过新的政策进行压制把所得利益分给7-8阶层,控制这个阶层,9阶层就是文章中说的放了,逢年过节慰问下。
随便联想下,娱乐娱乐,别当真,另外推荐看《纸牌屋》,很厉害的美剧,关键词:政·治。

-----------------------------------------------2015.03.31继续补充------------------------------------------------------
章节四
投资的逻辑

在章节二中我介绍了现金流四象限,一、二、三象限,有很多现实的例子,大家也很熟悉(自己现身处第一象限,第二象限也在尝试,争取向第三象限发展,以后再分享这段经历)。第四象限,股票、余额宝、基金、房产等等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这些都属于投资行为,只是感觉没那么系统性的了解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投资渠道,怎样配置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这里就这一点我再继续叨叨,当然我自己还没研究的那么深入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但是我喜欢从一个问题顺着线索不断挖掘,最近就挖掘出一个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的理论,分享一下——美林时钟投资图。





“美林时钟图”把经济运行分为四个周期,分别为复苏期、过热期、滞涨期和衰退期。

在第一个周期复苏期,因为刚经历过衰退,物价都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生产原材料成本也就很低,又由于经济复苏,市场的购买力开始增强,“低成本+好销量”的双重效应让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企业业绩的持续上升首先影响的是企业的股票,当大多数企业的业绩都开始大幅增长时,大盘便会出现一波行情。这个时期,股市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另一方面,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将利率降到了较低的水平,一些长期债券能持续提供较高的利率,这时候也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经济开始进入了过热期,连扫地大妈都开始炒股了。因为大部分人都赚了钱,消费需求大量增长,买房的、买车的、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商品生产逐渐跟不上消费的增长。最赚钱的当然是那些手里有商品的、有房的、有煤的、有钢材的、有酒的。而股票呢?随着物价越来越贵,下游企业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业绩增长开始放缓,股价涨势也逐渐疲软。这一时期,债市和现金都不是好的选择,通胀率高,钱放债市收益率可能还没有通胀高,现金就更差了。

经济进入过热期以后,通胀率开始居高不下,老百姓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消费欲望开始降低,企业产品面临“高成本+销路不畅”的情况,业绩开始下滑。股市炒的就是预期,投资者预期企业情况会越来越差,企业股价开始暴跌。在这一时期,股市和长期债市已经不适合投资。而企业老板都缺流动资金,因此,拥有现金的人在这段时间能轻松赚钱,将钱借给一些企业老板周转几天,甚至把钱借给银行(比如余额宝),都能轻松赚钱。当然,这一时期房地产也还没有崩盘,也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滞涨期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开始持续下降,钢价、煤价、房价都开始下跌,这时候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这个时期,去投资股票和买房肯定已经不合适了,持有现金虽然具有相当的保障,但由于企业借短钱的欲望也越来越低,短期贷款的利率开始走低。这个时候,一些长期债券开始具有优势,由于利率固定,
能够使投资者在大家都亏钱的时候还能稳赚。
另外要说明的,以上美林时钟投资图,只是可以借鉴,从宏观上理解投资的逻辑,市场太复杂,微观上并不能贴合现实。
(介绍下我是如何进入股市的,年初的时候有个非常要好的同事,让我去开户,牛市到了是个好机会,他带着我买股票,这是开端,后来感受到投资的魅力后,我就开始想通过阅读来了解这个股市,因为不可能一辈子让别人带着玩,我在知乎上了解到有雪球这样一个网站和它的app,看到一篇介绍雪球上的大V的答案,然后我就按照这篇文章在雪球上关注了这些大V,一方面通过他们发的观点和股票信息尝试跟了一个大V开始自己建仓,另一方面把雪球专刊基本都读了一遍,从感性上有了对股市的认识,目前在继续深入阅读中)
-----------------------------------------------2015.03.31继续补充------------------------------------------------------
章节五
认识杠杆的作用


有没有一种方法立竿见影的拉大财富差距,让你同级或者职级收入高于你的同事白挣一年工资。
有,答案是买房。
昨天国家出台政策,二套房首付降低到四成,2年后出售无税,这个刺激政策一出,深圳房价又要涨了,借此时机我来说说从哪个角度看待房子这件事。
如果你年初在深圳关内购置一套房产,到年底预计能涨10%,尤其昨天这个政策一出,近期房价立马就能见到大的涨幅,你的一些还没有买房的同事如果年底入手,按照市场价,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买到和你相同条件的房,相比之下他们挣一年工资还赶不上房价涨的。你的财富和别人拉开了一年工资的距离。(这里只是简单说明一下,不细究一年房价涨多少,一年工资是多少,有兴趣我另外给你算)
如果说这章写到这就完了,那要被唾沫死,当然我也不会止于此。从买房这件事上我想介绍大家关注一个术语,希望大家有意识的去了解它,并更多的运用到自己的财富路上。
这个术语就是“杠杆”,贷款买房就是用了金融杠杆,按三成首付来说,就是用了两倍多的杠杆来获取了一处房产,房产升值,投资收益加倍,但房产贬值,你还得还银行贷款,你的损失也是加倍的。
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
如果要获得更大的财富收益,加杠杆是一种方法。
可以自行再联想下生活中有哪些用小资金撬动大资产的案例。
(困,先写到这,如果有人感兴趣怎么选房怎么决定贷款年限和方式,留言给我,我后面可以谈谈)
-----------------------------------------------2015.04.01继续补充------------------------------------------------------
谈房贷
关于房贷,我提供一个角度去做决策,因为各地行情不一,仅供参考:
我选择的房贷方案:
选房——深圳关内二手房
首付——三成(最低要求)
贷款方式——等额本息法(总利息高于等额本金法,月均还款低于等额本金)
贷款年限——30年
分析:
1、首先深圳属于一线城市,而且关内土地很少,在现下房地产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深圳未来房价还是处于上升通道(城市价值和土地有限决定),这是前提。
2、刚需也好投资也好,以上房贷方案都适用(个人认为)。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对比,比如贷款100万,贷30年,支付利息是113万,月供5931元,
从要支付的总利息看,这个方案是利息最高的方案,一般人都比较关注这个,我一开始也是被吓住了。
从前期还款金额的角度看,这个方案是最低的,这个是重点,从投资的角度,是要算投资收益率的,比如3年后卖房,首付加上这3年还的贷款是支出的成本,房价上涨后的价格减去3年后还剩的贷款本金(提前还款后续贷款利息不计)再减去支出的成本是收益,收益除以成本是投资收益率,成本是分母,分母要选最小的方案(有贷款需求的朋友可以列个表细算对比下不同的贷款方案,我就这样做过)。从刚需的角度,像我们普通人在深圳买房一般面积都不大,所以未来会考虑卖房换大房,既然要卖房,依然适用于投资的决策。如果不卖房,前期支出金额小的方案较其他也有利,前期还款金额少意味着较其他方案有更多的现金留在手里,留在手里的现金是可以产生收益的,30年后等还完款,你手里是有一笔现金和一处房产,房产自住,现金可以继续产生收益,当然你要会理财,让钱生钱,最低也要放余额宝吧。房贷利率相比之下很低了,利率降了,中行现在还有93折,好好利用这笔融资,不要着急把钱还给银行。
以上建议从总利息和前期还款金额两个角度来分析你现在需要做贷款的决策,毕竟每个地方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最好列个表细算对比下。
继续谈杠杆
我认为使用杠杆要考虑三个要素:估值、杠杆、接盘
首先你要有初始价值,你有形的无形的现在的未来的,通通都可以估值,当具备估值条件,银行才会贷款给你,你才能使用杠杆撬动数倍于你现有价值的资产,当资产升值以后,要有人愿意接盘,升值部分才能变现,投资过程才完成。所以我不担心深圳房价会继续涨,我只是担心房价涨的很高后,中国有多少人能接得起盘。
使用杠杆要考虑三个要素:具备估值条件可以让你使用到杠杆,有人愿意接盘,杠杆使用的有才价值。
-----------------------------------------------2015.04.02继续补充------------------------------------------------------
章节六
贵人相助的后发优势
上大学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老师讲过一句话,到现在我都还记得特别清楚30岁之前如果你不努力,到30岁的时候什么压力都来了”,今天跟某人聊了下,也印证了这句话,有时候我自己也感到压力重重,但是我也不断安慰自己不断安慰别人,不能着急,越急越出问题。认清方向,一点点积累,自己把握方向盘,不要把一切归咎给运气,失了心气儿。我特别讨厌家里人给我讲命啊运啊的,因为你一旦相信它,宽容了自己,你就少了动力不去做出努力。
不要着急,把问题想通想透是很有用的,这也是我给自己梳理这篇答案的目的。就像GPS定位地图,你能俯瞰自己了解全局,知道自己在哪要去往哪(这是前三章讲的目的),了解多一些方法,选择是步行、坐出租车还是搭公交车前往目的地(这是第四章以后要讨论的),把自己定位清楚了把方法了解熟悉了,你才能把握住时机什么时候上车什么时候换乘。买过房买过股票的都会有切身体会,你不懂就是不懂,楼市来了牛市来了,你都不知道该怎么上这趟车。好的机会大家都会抢,凭什么你能抢过别人。不懂的人叫做赌,懂的人叫做理财,区别在于一个是让别人控制方向盘,一个是自己控制方向盘,我更相信自己一些。
我在讲方法的时候只是把大家日常都有接触的东西总结出来,不是靠运气碰上了就碰上,而是要有意识的去运用,今天总结“贵人相助”。
这个有点扯蛋,谁都清楚贵人相助的好处,谁都希望有贵人相助。贵人相助往往带来的效果是领你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让你受益,就像导游的作用,到陌生的地方你需要导游,导游只是带你进入一个美好的地方,但体验享受是你自己的事。我目前好几个关键性的选择都是靠贵人指的路,而且是非常用心的去教我,不然我就等着30岁压力大吧。
在财富积累的路上,和别人拉开差距的方法之一“贵人相助”
除去贵人相助的不可控因素外,我们讨论一点可控的部分,这部分我把它叫做“后发优势”。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获得的收益也是最大的。跟随者分得的利益就少很多,但是有一点,跟随者承担的风险小,出错的成本少,因为前面的探路者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大量时间金钱成本,跟随者就省掉了这部分成本,这就是“后发优势”。
从国家来说,中国相较于美国在科技方面就有后发优势,山寨就山寨,但我发展快,你用30年,我用5年就出成果,等我有了积累,操作熟练,我再后发制人,充分用好后发优势。可以明显发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在人口基数、市场体量大的优势下从模仿到现在已经开始反超欧美国家了。
从个人来说,比如炒股,你不会你可以跟着信得过的朋友炒,唯一要了解的是你的朋友属于稳健性还是投机性,他之前花了血的教训积累的经验,你跟着走,就少付出那些成本。你的朋友就是贵人,你用的就是后发优势。
现在网上很多愿意分享自己经验的人,让我们获得“贵人相助”的机会大很多,去获取信息,去模仿,用好后发优势,节省走弯路的成本也是扩大收益的要素。
-----------------------------------------------2015.04.04继续补充------------------------------------------------------
章节七
滚雪球滚的是什么

说到金钱,首先联想到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但是除了钞票,黄金是不是可以代表金钱,钻石、房产、股票、石油是不是都可以代表金钱。面对一张百元大钞的时候,我们从看得见的部分往深入想想看不见的部分,用价值这个词来说这个看不见的部分,就像每个物体都有不同的温度,温度是看不见的,物体是温度的载体。那么同样的,钞票是价值的载体,同时钞票不是价值的唯一载体。所以把你的视线从钞票移开,我们关注下价值这个抽象的东西。
人也是价值的载体,不同人的价值不一样,这个价值还可以变现,现在银行有无抵押贷款,去试试,有的人能贷3万,有的人能贷30万,因为银行对你估值了,认为你的隐性价值能覆盖这3万或30万的负债,所以才敢给你相应估值的贷款。
财富积累就像滚雪球,“滚”就是关系整合,“雪球”就是价值,普通人常见的滚雪球就是婚姻,把两个人的价值整合到一起,变成家庭财富。企业主是把有价值的员工整合在一起,变成企业财富。投资者是用金钱去与一个创业团队发生关系,换取未来价值。
以前的财主非常重视家族观念,因为他要把财富聚在一起,否则就会散财。现在谁家里是有兄弟姐妹的话,试试从小家庭的角度和从大家族的角度分别去数数与你相关的财富。其实维护好关系就是快速增加财富体量的方法。(只是一个思维的参考角度,别过于势力)
创造价值拥有价值的是人,把很多人整合到一起就能拥有一个价值体,你一生会与很多人发生交集,而有些关系是属于整合关系,如家族、婚姻、员工、联合体等(欢迎补充)。
你是想成为核心还是粘在表面的雪片。
我只是尝试把一些我们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常识性东西总结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只是一个线头,从线头能捋出什么看自己哈。
-----------------------------------------------2015.04.07继续补充------------------------------------------------------
章节八
我的股市入门小结

进入股市的一点体验和认识:
1、这是一个知识的海洋
2、一定要hold住自己
有人带着炒股是最好的,但是也不能一辈子依靠别人,总要自己独立的对自己的财富负责和处置。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听了太多关于股市的故事,大部分人印象中把股市等同于赌场,虽然确实有点像,但是还是有区别的。这里谈谈我目前入市的一些体验和感受。
刚开始时朋友带,放了5000试水,按朋友介绍的股票,第一天买第三天卖,赚了120,这是入市第一次尝到甜头,开局很好。平时钱都是放余额宝,5000一天的收益大概是0.6左右。这样一对比,贪婪的心理就开始发芽了,开始还有点怕,但慢慢熟了后,已经把目前所有的钱放到股市里了,甚至还借了一点钱加仓。
过年前后那段时间因为忙别的事,对这块还没怎么上心,后来三月份开始,周围的同事时常爆出涨停涨停的欢呼,自己也正好闲下来,就开始心里发痒了,四处打听买什么股,问着了就买,每天盯盘盼着涨,但总是收益很少,又听着有人嚷嚷他的股票又大涨了
,这个时候心里就开始不平衡了,追来追去,卖了的涨了买了的不动。虽然这种状态没持续多久,但我开始意识到这种苗头不对,会出问题。立即开始自我调整,目前的状态是啥都不懂,对股市两眼一抹黑瞎买。那么最快的了解方法就是去看别人对股市的经验总结。我先是在知乎上翻答案,看到这个答案雪球网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用户? - 魏不周的回答,很感兴趣,就顺着这个答案,注册了雪球,关注了这些人,然后又发现了雪球专刊,用kindle下了几乎所有期,随身带着,上厕所、上下班路上、晚上睡前,有时间就看,从老股民说123看起,不到一周基本过了一遍。然后凭着自己的印象给自己理出以下几条思路(之前记下来的):

最近翻看关于股市牛人的现身说法,感悟如下
1、要有大局观,投资渠道多,此起彼伏,灵活切换,随大势走
2、股市投资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切勿三心二意
3、财商之外也要依靠自己的情商,避免自己的思维盲区
4、关注社会发展背后的逻辑,财商更注重逻辑,要分析热点事件背后形成的原因,还要对热点事件发散开,分析其上下游关系。
财商锻炼的方向:
对大势的判断
自成体系的财务逻辑
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

这是当时随手记下来的,文字背后只有我自己清楚是指代的什么。这个时候我大脑里对股市开始有那么一点似明似暗的认识。
对股市的具体操作我对自己设了几条限制:
1、后发优势:先专心跟一个大V,他跟股票,我跟他,通过他在雪球上的发言我了解他这个人的特点,选择性依据他的信息买股。虽然信息滞后,少赚一点但我付出的研究股票和试错成本少,先自我定位清晰。
2、减少信息干扰:不看k线什么的技术分析方法,不看说有什么牛股即将爆发类似的推荐新闻,同事买的股票大涨的消息听完一笑了之。
3、理解逻辑尝试独立判断:看别人对股市对国家形势对个股的分析,理解他们的分析逻辑,认同的就关注这些股票,看看走势是否准确,(双环传动和海王生物是我认可别人对行业趋势分析后关注的实验股,可以看看走势,好后悔没买)
4、做好预案:有预案心里不慌,在多少收益率的时候抛,到4000点后切换到银行股避风等,定好这些预案,用理性规避掉情绪对决策的干扰。
目前的收获:
1、对国家形势对其他行业有了很多认识,很有意思,很值得琢磨。

2、一个新闻爆出来,能跟别人侃上一些它背后的逻辑。
3、视野开阔了,能开始有意识的根据新形势分析投资机会了,比如现在欧元大跌,人民币未来预期贬值,投资欧元可能是个抄底的机会,然后就去查有没有什么办法投资欧元,虽然还没查到。。。但逻辑已经形成,我觉得对自己已经是提升了。
4、多一个跟同事聊的话题。。。。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多了解个投资渠道就好,不一定学我。


-----------------------------------------------2015.11.28继续补充------------------------------------------------------
章节九
价值衡量标尺
我们往往困惑,困惑自己到底是金子还是沙子,要判断这个,就要明白是什么标尺在衡量我们的价值。
在一个组织内部,无论是政府机关或公司组织,衡量你价值的标尺就是你的领导,讨不讨领导的喜欢,工作一年下来,关键在领导的那个评语,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偏好,都会对你的市场价值产生致命的影响。一个个人的喜好,这个东西不确定因素太大,也许就是看你不顺眼,那你有几年可能就是要被蹉跎掉,你的特长就要被埋没掉。
作为一个独立体,在组织外,面对市场,衡量价值的环境就不一样,市场是最公道的价值衡量体系,在淘宝,再小众的商品也有需求者,你的价值大和小,市场会给你一个价位。



清楚价值衡量标尺有两种,在领导之外,如何寻求市场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章节十
资源投入





因为我身处组织内,靠拿工资生存,所以我80%的精力、时间、脑力都花在工作上,像上图红色的“Body”主体区。在工作之余,我的精力、时间、脑力花在很多方面,如恋爱、兴趣、娱乐等等上面,像上图蓝色的“The Long Tail”长尾区。
清楚我们自身诸如时间、脑力、行动等资源的投入是这样一个大致二分的模式。



章节十一
行动模式
盖一栋楼,小A每天看着这个半成品,心里着急,什么时候才能竣工变成设计图里的样子,小B每天看项目一点点在变化,心里满足,感觉自己每天工作的付出在帮助这个建筑成长。
种一棵苹果树,小A看着幼嫩的枝丫,心里着急,什么时候才能开花结果,拿去卖钱啊,小B看着枝丫,想着当初还只是一颗种子的样子,在自己的栽培呵护下一点点的成长,心里很满足。
小A是目标思维,预设了一个目标,在没有实现目标前,总是焦虑,如果目标没达成,会沮丧失去再努力的信心。
小B是种子思维,种下一颗种子,投入自己的时间、思考、行动,陪伴自己的种子长大,虽然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的大树,但总会有一些成果。


清楚行为模式有两种,把目标思维改成种子思维,我们可以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章节十二
能力分级地图

在组织内,具有特别突出能力才会有发生被领导倚重、小心呵护的场面,所以确定一项核心能力作为工作力吧,有意识的提升它。

在组织外,只有兴趣才会驱动自己在某方面深入的探索,越深入越会挖掘出价值,获得人生意外,所以确定自己一项核心本领为兴趣力,有意识的精进它。

然后评估下自己确定的这两个核心能力的水平:工作力+兴趣力

要评估自己的能力高低,需要有张地图,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能走向什么位置,我总结了一个,分三级:




1、被动执行:不管是你在工作中或者业余兴趣,要具备一项能力,初始阶段是很容易具备的,只需要掌握操作方法、熟悉业务流程,就能胜任初级工作。
2、独当一面: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一个系统性任务,从初期启动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
3、主动引领:能引领所属领域的潮流,立于技术前沿,可以创造出一个完全新的技术、产品、新功能等

清楚并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一项工作力“求生存”,一项兴趣力“求发展”。


章节十三
先耐操再死磕

罗辑思维的罗胖在死磕自己,但他也是经历了多年工作后才发现“书商”自媒体这件事可以一搞。不是任谁都能一下找到一件让自己为之死磕终身的事,必定经历一个尝试和自我探索的过程。死磕是一种方法,但不能忽略这之前的铺垫。

这之前的铺垫就是不断尝试各种想法和可能性,但尝试会失败,失败会灰心,灰心就没有再行动的动力,这就进入一个死循环。

我一直以为失败并不是一件沮丧的事,是在用排除法过滤掉你的短板,挖掘你的特质,同时在不断升级你的“操作系统”,让你的世界观更强健,以便应对未来更复杂的状况。

那些开拓出自己事业的人,可能就是某一次尝试+运气+贵人相助+一点倔强的结果,真正的失败是不敢再做出新的尝试的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积蓄,只要还敢尝试,成功就有可能,如果不敢,之前所有的失败就浪费掉了。做一个“耐操”的人,“倔强”到成事的那一刻一个普通人通往死磕之路前唯一能做的事。


-----------------------------------------------番外篇小结------------------------------------------------------
新写了三篇,看起来跟财富无关,不过我很认真的自己做了图帮助加深印象,我要表达的是关注财富的逻辑之外,更应该思考下自己的价值,当价值积累到一定程度,财富自然会向自己靠拢,或者说这是新的一种财富逻辑。

首先要明白你的价值不能局限在被你的领导一个人来评估,你的价值要放到市场中,让市场给你定价,就像这篇文章,展示出来,有人点赞有人反对,但最终我的一点经历和思考被一部分人认可,这是我的一点价值存在。而这些讲给我的领导听,估计只会回复我一个“呵呵”。清晰第一个概念:去想想组织之外的市场,想办法让市场评估自己的价值。(章节九)

要想有回报首先得付出吧,我们的精力80%献给了工作,剩下的又分散的花在了很多地方,比如恋爱、娱乐、玩手机等等,前者我们没法左右,但剩下20%的精力、思考、时间是我们提升自己价值的源泉,关注这条资源的长尾,集中起来提升价值。清晰第二个概念:了解自己的“资源”投入到了哪里去,才能有意识的改变。(章节十)

往往设立一个目标而最后不可得,很苦恼,我也经常被这样的经历折磨,甚至于再也不给自己设立目标,以免再次陷入焦虑。但后来我想通了,换种模式,用养宠物养植物的心情去行动,比如我想利用我的业余时间自己思考个问题写篇小论文样的东西,我就不再给自己设立一个硬邦邦的目标“xx年xx月xx日完成一篇论文”,而是在我的印象笔记里新建一个笔记本,记一个标题,然后每当我有新的想法或者看到有关的素材就记录下来,待积累多了做做整理,像给养的盆景修修枝一样不断的投入自己的时间、思考去滋润呵护这颗当时播下的一个念头的种子。你也可以试试,很有效,注意体会养宠物和养植物的心情。清晰第三个概念:换一种“正确”的心情、行动模式去行动。(章节十一)

感觉提升无望,是因为没有聚焦自己,不知道提升什么、提升到哪里去,所以做收敛,在组织内聚焦一个核心的“工作力”,在组织外聚焦一个核心的“兴趣力”,用能力地图评估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可以向什么水平努力。清晰第四个概念:先聚焦再评估后提升(章节十二)

以上就是在开始走“价值路径”去通往财富目标的热身动作,想对自己做一下梳理可以关注微信号30YearsOld

-----------------------------------------------番外篇小结-------------------------------------------------------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
1. 没有钱的普通人怎么挣钱
2. 有钱的普通人怎么挣钱
讨论马云如何挣钱没有意义,因为对我们老百姓如何挣钱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帮助。
希望能从这个问题受益的人中,绝大多数属于这两类人:
  • 没钱的普通人:没有积蓄的工薪阶层
  • 有钱的普通人:有一笔余钱的人,这一类人可以称为草根创业者(投资者)
我的观点是:
  1. 对于没钱的普通人来说,赚钱的唯一靠谱途径就是提高工作收入:升职加薪或者从事高薪工作。
  2. 而对于草根创业者(投资者)来说,赚钱的唯一靠谱途径就是创业或投资。
买彩票、炒股这种不靠谱的玩意儿咱不扯。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老百姓都能用的上的、没有侥幸成分的“赚钱方法”,土豪、地主、霸道总裁请绕道,抱着一夜暴富心理的同学也可就此打住。
【没有钱的人怎么升职加薪,怎么得到高收入的工作】
没钱的普通人最大的感慨是,同样是25岁,别人做着年薪百万的工作,自己做着年薪不到五万的活儿,却一点儿都不比别人轻松。
同一个班毕业的大学同学,工作几年后,有人成了身价千万的老板,有人成了年薪几十万的职场精英,而自己却还是拿着几千块工资的基层员工。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差距会那么大?
为什么累死累活总是挣不到钱?
为什么别人都当上领导了,自己仍旧是一个小职员?
因为你根本没有职业发展思维。
咱不讨论裙带关系、运气那些有的没的,就从个人身上找原因。有些新人,进入公司不久,一没关系,二没经验,可人家就是没几年就成了你的上级,让你这个老员工很不是滋味,这样的情况在职场中屡见不鲜。
同样是一穷二白的人,为什么王尼玛成了经理,你还是普通员工?
说到底,是因为你没有职业发展思维。
没有职业发展思维,你就
1.
察觉不到自己的职业天花板
2.
不会去主动发展自己的职业
3.
没有职场目标
4.
不懂得分解职业生涯目标
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逐一来看。
1. 你的职业天花板限制了你的收入

每一个职位都有自己的薪资天花板
普通员工是年薪8万。职场精英是年薪25万。公司管理者是年薪25万。公司高管是年薪100万。而创业,则没有顶端,赚多少都有可能(当然这个钱可能是负数)。
你想年薪25万,过上幸福生活,你就得成为公司的管理者。
如果你想拥有一份年薪100万的工作,你就得成为公司的高管,或者自己去创业。
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从事的行业,有多大的职业发展空间,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薪资高度,你的职业天花板有多高。

假如你的职业是司机,工作10年后,你只是老司机,你在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年薪25万,因为司机这个职业正常来说最多也就年薪10万。
假如你的职业是老师,工作10年后,你有可能成为校长,你的年薪可能达到25万,但是这是一线城市优秀学校的薪资。假如在二三线城市的学校呢?全国有多少个校长职位空缺?要等多久老校长才退休?
假如你是一个营销人员,工作10年后,你可能成为经理。有多少个经理职位?非常多,因为基本上每间公司都有营销岗位,中国有无数家公司。
可见,假如你一直处在一个职业天花板很低的行业,再怎么拼命工作,也挣不到你想要的薪资。
2. 你没有主动发展自己的职业

拥有“怎么样才能赚钱”这个疑问的人,基本上都属于这99%随波逐流的人。我们抱怨行业不好、公司不好、老板傻逼、流年不利,把辛苦了大半辈子还是过着紧巴巴生活的原因归结于种种外部原因。然而,你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呢?
你有主动去发展你的职业吗?
一个人有没有主动去发展自己的职业,决定他若干年后能到达一个什么样的职业高度。




99%随波逐流的人和1%成功达到职业巅峰的人,只差了一件事:发展
随波逐流的人没有发展,主动去发展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具备从事更高职位的本领。一个不想做CEO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一个没有学习怎么去做CEO、掌握CEO基本能力的人也永远做不了CEO——你做不了CEO能做的事,所以你不会获得担任CEO的机会。
年薪50万的职位,需要掌握这些能力。

这样的招聘信息网上一抓一大把,说没有机会的人是在自欺欺人,真相是你没有本事抓住机会。

注意红框里的这个阶段,这是99%随波逐流的人与1%职业成功者的关键分歧点。
有没有主动在刚工作那几年主动学习,不断横向或纵向发展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决定了你几年之后是当高管还是依旧是基层员工。
4. 你想发展却不知道怎么发展,是因为你没有清晰的职场目标
是不是选对了行业,具备了职业发展思维就能年薪百万呢?
你这样想,还是太天真了:急功近利。
没有清晰的职场目标,你发展不起,就算发展了,也是以蜗牛般的速度在进步,花百倍力气才有一分收获,说得通俗点就是事倍功半。
有职场目标与没有职场目标,差别在哪里?
差别就在于职业发展的速度:一个是开着法拉利,一个是徒步行走。
有职场目标的人:

没有职场目标的人:


有目标的人有学习的激情,有的放矢,能发挥出300%的学习能力。没有目标的人迷惘懈怠,胡搅蛮干,只能发挥出30%的能力。这两种人相差了6倍的个人进步速度,当然,1-2年后,薪资也会差6倍。
所以当你不解为何别人总走在你前面的时候,不妨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清晰的职场目标。
4. 你不懂如何分解职场目标,所以升职加薪遥不可及
很多人想好了自己的职场目标,要具体执行的时候,却满脑子一片空白:该怎么做?怎么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假如你不懂得分解职场目标,你就算想通了以上三点,想要行动也是抓瞎。

你需要把你的职场目标不断分解,细化到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近期应该执行的事情。这样才能把目标落到实地,逐步逐步地推进它最终实现。
5. 最后,道理你都懂,但是你还是没有长进,那是因为你只是停留在想,没有实践
上面四点你都很清楚了。
你选择了一个职业天花板足够高的行业。
你确定了自己的职场目标,知道要主动学习、职业发展。
你还把职场生涯做了分解,变成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
很好,你马上行动吧。
只有实践才能让你进步。
道理你懂,但那并不是你的东西。
你看了一本很有智慧的书,但那并不是你的智慧。
只有你真正去做,真正通过实践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你的能力,你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没钱的普通人的“赚钱办法”:提升自己,发展职业,升职加薪或者跳槽获得一个高收入的职位,挣到想要的钱。
这样的挣钱方法永远不会过时,适合每一个人,100%有效。
【草根创业者、草根投资者怎么赚钱】
说完没钱人的赚钱方法,再来说说有钱人的赚钱办法。
前面说过,有钱的普通人赚钱无非两个办法:自己创业,投资别人。
如今,创业和投资实在是太火了。很多人攒了一笔(父母帮攒或自己攒),想要“钱生钱”,拿这笔钱来搞创业、搞投资。然而,残酷的事实是:90%的人创业失败了,99%的人投资打了水漂。血本无归。
【例1】 Papi酱搞视频火了,你也去搞视频,花了几千块买设备,辛苦经营了几个月,你总共就收到了5毛钱广告费。
【例2】你觉得大学生外卖很有商机,重金开发了一款外卖APP,结果某大公司也搞了一款外卖APP,结果你的APP狗带。
【例3】你的高中同学炒股挣钱买车了,你也去炒股,结果辛苦积攒的几万块血本无归,你哭喊着跳楼。
【例4】隔壁王师傅开了个洗剪吹,你见他生意兴隆也开了一家理发店叫焗染烫,结果王师傅的生意越做越大,你的店门可罗雀,最后经营不善倒闭。
……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估计,看我回答的人中可能就有人经历过类似上面这样悲催的事情。
为什么创业九死一生?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因为,90%的人都在做自嗨型创业,90%没有创业的能力就去创业。
投资也是一样的,你的投资必然是投资对象的创业,投资对象在自嗨或缺乏创业的能力,你的投资也会随着他的失败而失败。
自嗨型创业通常是这样一个流程:
我有一笔钱;
我想到一个绝妙的创业/赚钱点子;
投钱,开发了一个自认为是爆款的产品。
营业,投放市场。
结果……
啊啊啊!为什么这么好的产品用户不买单?!
不断亏损,狗带
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你只会做出自嗨型产品:产品怎么怎么好都是你自己脑补的,你没有真正跟目标用户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用户也不会有多少意愿为它买单。

一开始,你的思维方法就走歪了。
你花了很多钱做了一个“你认为”很好的产品,而不是“经过用户调查证实”很好的产品。
没有用户调查,没有数据反馈,你不知道“用户为什么不买单”,你只能继续脑补如何去运营、改进产品。
由始至终,你都在做一个自嗨型产品。
由始至终,你都在做自嗨型创业。


做一个“你认为很好的产品”,和做一个“用户希望你做的产品”,哪一个成功的机会更大?
答案不言而喻。
能力不足就匆忙投身创业(投资),也是创业(投资)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面说过,一个CEO或者说公司高管需要很多具备很多能力。

那么,作为一个创业者,你也必然是公司CEO,团队的管理者,负责开船领航的那个人。
上面的职业发展已经讲过,要胜任这样的工作,需要经过长年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而现实中的大部分创业者(投资者),即草根创业者(投资者),主要是这几类人:
  • 刚毕业甚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
  • 工作多年的普通职工
  • 经营多年的商贩
  • 体制内工作多年的公职人员
你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草根创业者(投资者),并不具备胜任公司管理者职位的能力,要么经验不足,要么缺乏管理能力,要么不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这将导致一系列后果:
  • 管理十来个人小团队时还好,管理几十人大公司、五六个部门时手忙脚乱;
  • 把创业想象的太美好,不懂如何处理创业中遇到的具体困哪,如融资困难、资金断裂、收支无法平衡、盈利模式迟迟无法明确;
  • 不具备长远发展目光和宏观视角,把公司发展带外;
  • 不清楚从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到运营等公司各方面是如何运作的,无法有效掌控公司发展方向;
  • 没有处理复杂业务问题经验和能力;
  • 没有系统的产品思维,意识不到公司面临的风险;
  • 遇到经营困难时,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很大程度上,草根创业者(投资者)的钱花在了“试错”上,为弥补创业能力的欠缺交了高昂的“学费”——这个“学费”往往是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挫折失败。而且很多时候,直到创业失败了,草根创业者(投资者)也没能扭转败局,幸存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事实上,现实中的大多数草根创业者都是“先上车后交费”,无论是思维方法还是个人能力都准备不足,创业屡屡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更何况,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高难度的事情!除了三分产品,五分运营,还需要有三分运气
准备不足就投身其中,基本上和买彩票没有区别。
说多了都是累。
最后,再强调一遍。
1. 没钱的普通人赚钱方法只有提高工作收入,提供工作收入的唯一靠谱途径是职业发展
2. 有钱的普通人赚钱方法只有投资创业,而投资创业成功的唯一靠谱途径就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过硬的创业能力
手打五千字不容易,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就点个赞吧。
我的这篇回答只讲了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具体怎么做你需要自己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分解目标、做规划并执行,这里不做赘述。如果你有具体执行中的问题,你可以到这个互联网营销学习社区提问,这里有许多来自不同行业的想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小伙伴,和CEO出身的老师,我也在这里学习互联网知识,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提问后会给你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寂寞的分割线——————————————————————
下面是来自互联网营销学习社区小伙伴们的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大家不妨根据各自需要了解一下。具体每一条是什么内容,我大概说明了一下,免得大家戳进去发现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耽误大家时间。
怎么才能找到一个靠谱的行业和公司
【干货分享】一位小伙伴讲诉自己是怎么分析和判断一个行业和公司是否靠谱的,有理有据,有职业困惑、想转行的可以看看。

从0经验到推广负责人,月薪增加500%,14个月里我都做了什么?
【经历分享】一位2014年毕业,2015年就业的小伙伴,讲诉他一年时间从职场互联网运营新人做到策划负责人的职场晋升经历。哦,这位小伙伴是从室内设计转行到互联网运营的。
年薪25万的人都具备了哪些能力
【干货分享】这里可以免费试听关于求职面试、职业发展、网络营销、文案写作的精品课程,都是干货,我经常在这里给自己”充电“,“你为什么不敢提加薪”那节课戳中了我的痛点。
两个月,我走出了一条年薪8万涨到20万的血泪路
【经历分享】妹子分享从传统纸媒行业跳槽到互联网公司,经历了三家公司,终于得到年薪20万职位的心得、感受和经历,相当励志。
20w买来的互联网营销经验:我们是如何把这个产品运作失败的?
【经历分享】网络运营的小哥,花了20W运营费打水漂的悲催故事,写了很多反思。因为缺乏正确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他们败得很惨。
离职反思:为啥公司做着做着就没了
【经历分享】一位在传统公司工作的童鞋,分享他见证公司在互联网浪潮中风雨凋零的经历,剖析失败原因,到处了许多传统公司的现状。
只因不懂营销思维,十万投入全打水漂
【经历分享】一位做推广的小伙伴用十万块学了个教训,切身意识到科学营销思维的重要性。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一次去厦门的飞机上,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这些年我老婆赚的钱 为什么一直比我多》,讲得挺有意思的,分享给各位。
他和老婆结婚的时候,主动上交工资卡,统一归太太管理,被老婆断然拒绝了。原因有三:

这样不利于分散风险;
身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她无法接受这种包养的感觉;
如果财务统一由她管理,情人节生日之类的节日老公给她买完礼物,事后她还要帮我还信用卡,感觉是自己在给自己买礼物,心理上不爽。

于是就制定下了三权分立的法则:
自己赚的钱自己管理,遇到大的支出比如买房之类的每人出一半,彼此都有随时查对方账户的权力。
老公是财经人士,天天混迹在投资创投圈,学的又是财经专业,赚钱能力肯定比太太强多了。但实际情况却是十年后,她赚的钱越来越多,甚至不用亲自动手,就能收入不菲,这让大感意外。
原因在于他们对赚钱的认知差异很大。
老公始终迷信一个观点,认为提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资,然后用自己不断地去赚钱。比如他做演讲,那就是名气越大,出场费越高,但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用时间来换钱。而一旦生病体力不支,收入也就断了。但老婆却一直在用别人赚钱,也就是他一直在挑水,她一直在造水渠。她的淘宝店已经四个皇冠了,还雇了十几个人为她工作,她每天只需要看看今天又赚了多少钱。
所以一个人靠自己来赚钱,始终有个上限,因为方法无非就两个:要么增加工作的时间,要么提高单位时间的价格。但如果,你聚集了一帮人帮你赚钱,那收益将是巨大的。
不过这种穷人思维非常难改变。为了更好地研究经济,老公想去斯坦福读一个经济学的博士。他老婆哈哈大笑了一番说:你想要几个斯坦福的博士,我给你招聘,你何必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这件事情上。你要去整合资源,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当做一个资源。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赚钱,应该是大多数人都曾经在意过的一个问题。
赚多少呢?北上广一套房,中心点的2000来万,远一点的也要三四百万。
大部分人的工资,年收入不到20万吧?
假设生活极其拮据,认真工作不出差错,大多数人,也得二三十年以后才能赚到第一套房子。20岁开始算,呵,房贷还完都快50了。
这还是假设你父母能给你付首付的情况。如果你现在还租着两千块一个月的房子,算上吃饭开销,你一年能省多少钱?
等未来,有个机会,说不定发财?
别逗了。我遇到的所有赚到钱的人,都有着至少他们自己看来明确的计划,这个计划甚至包含了每一步如何做,甚至包含了多套风险应对方案,甚至考虑了计划失败,而同时做五六个计划,甚至,在一开始进行一个项目,就考虑了退出机制。
而,你呢?
哦不,这样说不太友善。应该说,大多数人呢?
不要说明确的计划了,连计划都没有。
没有风险应对措施,没有项目试验储备资金,没有不同的备选项目,甚至连第二份收入来源都没有
每天除了混日子,就是焦虑
想赚钱,但是连如何开始做都不知道。
感觉接写代码的私活能赚钱,自己却连一个服务器都搭不起来。感觉卖流量做广告能赚钱,自己所有能传播到的流量,加起来不足500人。感觉多手机卡薅羊毛能赚钱,却连真实的注册奖励网站都找不到。
……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没搞明白,赚钱,到底是做什么
|————————
先讲一点,通常情况下,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成本。就算不花钱,也有时间成本在里面。
一般人算时间成本很简单,一个月上26天班,按一天8小时算,然后比如工资一万。然后认为自己每小时的时间成本约48块钱。
那么,如果一件事的收益低于48块钱,他就认为,这事不赚钱。
粗略的这样算倒是没问题。
但是实际的问题在于,很多工作,其实你是没花时间,但把时间算进去了的
举个例子,我以前做过一个网络水军的项目,用了大量兼职,拉了几个群,其中不少人是国企的员工。那么,按照他的工资算,算少点,5000吧,也许他一小时值24块钱,但是,为什么他会愿意来做一小时10块钱的工作呢?
很简单,因为他上班的时间,本来就有大量的无用时间,拿来看报纸也是一小时,刷微博也是一小时,他上班打游戏,领导看到了还会说他。那他拿来,在一些论坛上发发帖子,这一小时赚个10块钱,他倒是乐意。
拿钱买时间这事,不光是买“时间”,还得考虑买哪块时间。比如这类的国企员工,你让他下班约会的时间拿出来1小时,别说给他10块,给他50块都不一定会干,
所以,这个时间成本,就不能简单的按照工资每小时算了,应该分两块,垃圾时间成交成本,优质时间成交成本
他的垃圾时间,你花10块钱就能买到。而市场上,却又有很多事情,需要消耗他的优质时间(比如定好了和女友的约会,老板临时让加班),对于这种时间,他宁愿花50块钱,甚至100块钱去买。
到这里,想到什么了没有?
|————————
没有吗?我再给你说一件事。
很多人赚钱,是依靠信息不对等赚的,这你知道吧?
问题是,信息不对等,有哪些信息算能赚钱的不对等信息呢
很多人以为,以前的房价信息,股票信息,比特币会涨,这类算信息不对等。
是,这类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算。但是,还有呢?
快递代理权是长期的,一个15年的快递省级代理权300万,现在涨到500万了。这算吗?
空调刚开始推广的时候,换氟成本20多,可以要加400多,这算吗?
03~07年搞传奇,梦幻西游等外挂的工作室,用别人的挂,一点技术含量没有,甚至就销售外挂,销售装备,一个月就能做到70万的纯利润,这算吗?
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这些信息他就算知道,他也没办法把这些“信息不对等”变现。
为什么?
因为他只知道他知道,他不知道别人不知道
股票信息这事,我以前认识个量化交易者,能够配资很稳定的半年有10%左右,他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调的包做的,很简单,感觉谁都能做。
空调相关的事,我认识个哥们,跟我说的时候,当年自己以为20多的成本,收四五百,傻子才会干,后来看到别人说赚钱,已经迟了。
外挂这事,当年很多人用着挂,甚至自己的机子每天晚上睡觉就挂着,每天不花钱也能打到想要的装备,然后完全没想过,有很多“土豪”其实是愿意花钱就从他这买物品的。
所以说,单纯谈信息不对等,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赚钱,是因为信息不对等,别人握着优质的信息。
然而,很多人自己其实也有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他自以为这些东西谁都知道罢了。
这,就是信息不对等。
|————————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优质时间”和“垃圾时间”的区别。最简单的一个思路,就是找一些愿意给出“优质时间”的价格的项目,然后找到能用“垃圾时间”完成这些项目的人。
然后赚差价。
当然……实际情况不会那么顺,一般能找到的项目,给的价格比通常意义上垃圾时间成本高个一半以上,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垃圾时间?其实很好找。大部分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时间,只是这些时间能做的项目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你有多少同事,上班的时候无聊,在那里看视频?有多少专卖店店员,一天只有两三小时在导购,其他时候都在刷手机?甚至经常有人私信我,说自己下班后每天吃完饭很无聊,他又不打游戏,问我有没有一天能多赚二三十块钱,但是不需要在上班时间做的兼职。
说完垃圾时间和优质时间的区别,再谈一个东西,叫做闲置资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希望提高自己的被动收入,利用好闲置资源无疑是一个极为优秀的选择。但是,理由闲置资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我经常会收到类似的一些问题“我有XXX,怎么利用这些东西赚点钱”。这个思路其实是没错的,比如上文说过的,私聊我说下班后空余时间希望能赚点闲钱的,他的闲置资源就是下班后的“时间”,大部分人的闲置资源其实都很明显,比如睡觉的时候,很多人电脑是闲着的,有些游戏工作室需要不同IP的机子挂资源,租机子加上VPN一天其实是超过了20块钱的,那么你就可以问这些工作室收点钱,帮他挂着。
说是这样说,但是实际上闲置资源操作起来,是很麻烦的。举个例子,我买了个钢琴放客厅里,如果周边有些小孩想学钢琴,楼下我正好认识个教音乐的,他可以业余时间来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多几个小孩在客厅里叽叽喳喳的,我会觉得很烦,我喜欢打游戏,而我不在的时候,把房子的钥匙交给别人,有不会很放心。而一个钢琴搬来搬去很麻烦,单纯的学的话,别人不如买个电子琴。
这样看,其实虽然有闲置资源,但是没有对应的使用场景。那么这个闲置资源也是无法变现的。
|————
本文先简单讲这3个点,总结一下:
重点总结
1、计算时间成本不能光计算工作时间,还得考虑“垃圾时间”和“优质时间”的区别。
2、想要利用信息不对等赚钱,不光是有信息就足够了,更是知道有哪些人没有这个信息。
3、闲置资源赚钱不光得有闲置资源,还得有使用闲置资源的场景。
下篇文章想看什么?微信公号的这篇推送里投个票,投票人数最多的,最先写:
关于“赚钱”的一些思路投完票别忘了回来点赞……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立个flag, 我是反对目前高票答案的
@叶子庄园 的答案错的地方很多,尤其举的这个例子,简直是一塌糊涂。

商业的成功绝不可能简单的复制。一个客户一个渠道一个产品成功了,就能够轻易的做乘积来算快速赚大钱。这种事情只能是梦呓。
这就像,我今天成功转手了一台IPHONE赚了200,我以后只要每天转手10台,就年入72万咯。
问题是你能找到有这么多需要转手IPHONE的人吗?

开100家店当老板旅游的底气不知道从哪里来。
给你看现实的例子,即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小饭店——KFC。
自从1987年进入中国,至 1992年全国餐厅总数才为10家,历经6年的摸索。
到 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国第100家店在北京才成立。
从1987到1996,100家门店花了整整十年!这是有世界品牌支撑的肯德基!
To be rich suddenly, 基本上都是靠运气,不可复制。

大部分在回答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赚大钱?而实际问题是这样的——

你们举得例子都毫无意义:上知乎来读这个问题,大部分是白手起家的学生,打工者。你跟他讲:赚大钱是通过资本,资源,政治信息,拆迁,运气,挖矿,开连锁店赚到钱,这些例子不具备借鉴意义。我想大家更关心的是:第一桶金,如果不靠运气,怎么赚到?有什么规律。

===============

Part 1. 赚钱的逻辑,一言以蔽之,为人民服务!

是的,你没看错,纯粹从工商管理的逻辑而言,赚钱其实就是
——相比竞争对手,为客户提供更快更好更多的满足的同时,从客户那里获取的金钱回报。
(我党的问题是往往只做了后一步)

在讨论这个之前,首先科普一下需求,欲望和需求:
是人就有需要,比如吃喝住行安全感,这是基因
需要的载体叫欲望,比如大部分人都喜欢吃山珍海味喝拉菲住别墅开跑车,这是本能
有能力支付的欲望叫需求,比如大部分人的需求是下馆子喝茶住商品房开大众,这是现实

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需求,通过付钱去买别人的工作产出物,来满足自己。
每个人则通过自身的工作或者积累下的资源,来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满足别人的需求来赚钱.

这是赚钱的最基本逻辑。也是商业的最基本逻辑。这也是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里对营销本质的描述。





如果你是老板,社会要求你做出让顾客需要的产品,不管这个产品是苹果手机还是苹果水果,只有你的产品让给顾客带来了满足,同时价格顾客还能接受,这样顾客才愿意付钱给你。
社会要求你充分组织并利用你的员工的聪明才智,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顾客愿意支付的质量让顾客满意的产品,这样你才能在付给你员工薪水之后还能生存。
要是做的东西不对,比如你现在还去做塞班机,那么没人给你钱,要是花费时间太长,工资都付穷你。要是做的东西太贵,根本就卖不出去。要是做的质量太差,肯定被索赔。你做不到这些或者做的不如竞争对手好,那么你肯定亏损。
如果你是公司的高管,社会要求你总结内外优劣SWOT,规划出更能赚钱的战略

如果你是公司的产品经理,社会要求你挖掘需求,规划出更能赚钱的产品

如果你是公司的项目经理,社会要求你带领团队,快速开发出产品上市赚钱

如果你是公司的程序员,社会要求你写好自己的代码不要出Bug掉链子
如果你是公司的售后服务,社会要求你查漏补缺不要影响后面赚钱

如果你是公司的清洁人员,环境要求你保持整个工作环境的干净
你得到的报酬或者金钱,就是你做好了需求你这个岗位所做的事情。
找不对方向,做不出产品,写不好代码,擦不好屁股,打扫不干净的高管/员工,不值得赚到钱。
=======================

Part 2. 初入商界怎么赚更多的钱:不是靠勤奋工作,而是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别人.

作为一个社会人,之所以能赚更多的钱,是因为供给与需求的交换+专精。

每个人都需要衣食住行,没有交换需要自己种粮食做饭,自己种棉花做衣服,自己盖房子,自己造车子——但是如果分工,有的人去专门做其中某一件,做好以后和别人交换,所有人都能生活的更好。

只有做出的贡献满足了社会上其他人的需求的交换,他们才会给你钱。要赚更多的钱,只要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或者更高价的需求,就能拿到更高的回报。

你能提供的供给越普遍,则价格越低。
你能提供的供给少而需求很多,则可以要天价。
你出售资源,是满足需求某种资源的人,你的资源越稀有,需求量越大,售价越高。
你操作资本,是满足需求你的钱的人,钱所有人都稀有,所有人都需求,所以资本回报率更高。

比如专门学做饭做成了大厨,别的事情什么都不用去做,衣服房子车子都会换到,比自己去做衣服房子车子,不知道好多少倍(因为服饰,建筑,汽车是其他人的专精),你的衣服房子车子,比普通厨子的衣服房子车子,也不知道好多少倍。(因为你的供给,他们提供不了)

初入社会,第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让自己的能力变得不是那么烂大街。

比如人都喜欢一个思维压力小,工作内容简单的工作。
但是,这样的工作能力需求很低,谁都可以干,也就代表着,这个工作的收入不会太高,比如:一个公司的前台接待。
社会永远是:重复性越多的工作,报酬越低。
比如重复扫厕所,很累工资也很低。
而思维压力越大,工作内容挑战越高的职位,收入也越高。
某个公司的CEO为什么能拿那么高的工资,是因为能承担这个岗位的工作的人实在太少,这才是老板愿意花大价钱请一个人过来做CEO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发展,赚的钱可能越来越高,也可能原地踏步,关键在于你的专精——同样的事情,你因为经验或者其他诀窍,做的比别人更快,更好,更省钱,你更好的满足了社会对这个岗位的需求,那你就是应得的高报酬,你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替代。

如果你做的一直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那么你也不值得拿到比毕业生更多的钱

最简单的是:配合别人的工作,这是打下手。
难一点的是:保证工作的结果和效率,这是员工。
再难一点是:协调别人的工作,并保证结果,这是管理者
更难一点是:指明正确的方向,引领别人为自己工作,这是领导者。
而你赚的钱,也会随着水涨船高
所以,初入社会,你需要学习很多知识。如何从打下手变为管理者。
推荐这本教材,80年前写的,但是很多道理到今天也没有过时——



第一部分:赚钱的逻辑是什么,完毕。2016/5/2

==================================

第二部分:为什么人和人赚钱差距这么大?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很少有人能独自一个人赚大钱了。
所以我们先讨论, 为什么公司和公司之间赚钱有巨大差别?
因为效率相差太多

v=n(r-c)f
v代表赚钱的速度
n是满足的需求的客户总数
r代表单次满足需求得到的回报
c代表单次满足需求得成本
f代表满足需求得频率

所以如何更快提升的赚钱速度v,商界只有几种根本模式——

n/瞄准最大市场,满足最多的人的需求,以量取胜.
——比如Windows,美孚汽油,手机,淘宝,谷歌,网络游戏,优步……

r//瞄准高端,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以高额溢价取胜
——比如法拉利,别墅,拉菲蒂凡尼,高品质的高利贷……

c/瞄准中低端,更低成本的满足人的需求,以性价比取胜
——比如丰田,沃尔玛,余额宝理财,大众点评……

f/瞄准流通性,更频繁的满足人的需求,以多次收费取胜
——比如宝洁的快消品,方便面,大学旁的宾馆,网吧,股票手续费,赌场抽成……

这几个方面都做到的极致,就是前几年的乔布斯做的苹果手机,
全世界都想要,高质量高溢价,量大低供应链成本,每年换新款.
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恐怖的产品吗?乔布斯被封神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苹果短短几年市值突突突增长成为世界第一.

这几种战略,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



to be continue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位置,赚钱的逻辑都不一样,假设同样是100万,我们看看这些人是怎么赚到的?

[h1]互联网[/h1]
马化腾
赚到100万时间:<1天
成为他的难度:5星
马化腾在腾讯的持股比例在10%左右,按照目前腾讯的市值,大概值1790亿人民币,假设马化腾跟马云一样拿的0工资,那么按照腾讯2016年每股0.47港元的分红,马化腾的9亿股腾讯股票每年可以分4.23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天115万。


刘超(前百度设计总奸)
赚到100万时间:4个月
成为他的难度:3星
据报刘超在百度的年薪是150万元,加上4年有条件兑现的股票100万美元,总共年收入大概在322万元。


我朋友(阿里巴巴P7程序员)
赚到100万时间:1年4个月
成为他的难度:2星
年薪大概50万,加上大概4年兑现的价值100万人民币股票,总共年收入75万。


隔壁老王
赚到100万时间:10年
成为他的难度:半星
这里泛指毕业不久刚进入互联网行业1-2年的最普通的程序员,产品经理,运营,月薪在5000-1万5之间,无股票,加班加成狗。

在互联网行业打工的人,你的赚钱逻辑其实就是打工的逻辑,跟着公司的职位细分走,努力工作。一般进入互联网行业,起薪还不错,如果毕业的学校不那么差或者有不错的实习经验,毕业后进入BAT或者美团,360,小米这样的公司,一般都能拿1万左右的月薪。
如果你工作努力加上1点点的运气,大概能在35岁之前在阿里拿到P7,腾讯3.2,百度T7,那么这时年薪也有5,60万了,赚到100万也就2年的功夫。
如果是互联网行业高管,持有大量公司股票,那你赚钱的逻辑开始跟打工稍有不同,每年靠股票分红的收入可能占了大部分,100万可能就是1年分红的钱,或者是在二级市场稍微抛掉些股票的收入。

[h1]会计师事务所[/h1]
合伙人
赚到100万时间:4个月
成为他的难度:3星
知乎上一位四大合伙人曾在他的回答上爆料,四大合伙人平均年薪300-400万,但在四大要做到合伙人,相当于在一家300-500人的中等规模公司做到CXO,或者是在一个有10个班的年级保持前10名的难度差不多。


经理
赚到100万时间:2年
成为他的难度:2星
四大的经理月薪在4万左右,1年按14个月工资计算的话大概在56万。


审计师
赚到100万时间:5年
成为他的难度:1星
四大的薪酬体系是公开的,按照网上的数据,第一年的月薪在7500左右,第二年9000左右,第三年12000左右,第四年17000左右,第五年22000左右,按每年14个月工资算,加上各种出差补贴,大概第5年可以赚到100万。

在四大工作的赚钱逻辑就是加班加班,无尽的加班,但只要坚持住,升职和加薪是顺顺当当的,据说每年固定涨薪30%,这种涨薪幅度在其他行业一般只能靠跳槽实现。
能够进入四大,你是幸运的,进可攻退可守,熬得下去做到经理,你的收入是顶尖的,其他行业很多得总监级别才有相当的收入,跳槽去企业做财务,企业是欢迎的,很多企业财务总监的职位甚至只要四大背景的人,因此你的职业道路是清晰的,广阔的,当然钱景也是光明的。(四大是四家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 的简称)

[h1]律师事务所[/h1]

合伙人
赚到100万时间:4个月
成为他的难度:3星
据公开渠道了解,较大型的公司制律所,合伙人的年薪可以达到200万-500万左右。


律师
赚到100万时间:4年
成为他的难度:1.5星
国内顶级的公司制律所的应届生月薪在12000左右,第二年15000左右,第三年2万左右,第四年3万左右,每年按照15薪算,一般第四年可以赚到100万,当然这里是指金杜,环球这些顶级律所。

一般在公司制律所里边工作,赚钱的逻辑跟其他公司打工的逻辑没啥不同,都是月薪制或者年薪制,但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律所非常讲究工时(Billable hour),很多公司制律所的年终奖金是跟工时制作挂钩的,这里的工时指能够计到账单里跟客户收费的那部分时间。
以上指的是公司制的律所,当然还有提成制的律所,那么就是另外一番赚钱的逻辑了。

[h1]作家[/h1]

唐家三少
赚到100万时间:3天
成为他的难度:4星
《斗罗大陆》的作者唐家三少,2015年的版税收入是1亿1千万,位列网络作家第一位。


郑渊洁
赚到100万时间:20天
成为他的难度:4星
童话大王郑渊洁,2015年的版税收入是1900万,位列作家榜主榜的第三位。


起点注册作家
赚到100万时间:5.5年
成为他的难度:1星
一般的作家,在起点文学网的稿酬平均在千字50元左右,如果日更1万字,30日不休,月收入能去到1万5。

作家这个职业自古有之,不同的是古代只能卖书赚钱,今日作家打的是IP的牌,操的是粉丝的经济,卖书能赚钱,改编漫画能赚钱,改编游戏能赚钱,改编电影电视剧能赚钱,而一般后两个才是收入的大头。粉丝经济弄的好,还能跨界,君不见郭小四导演的《小时代》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h1]自媒体[/h1]
咪蒙
赚到100万时间:6天
成为她的难度:4星
咪蒙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广告报价是68万左右1次,据说供不应求,目前她公众号放广告的频率大概7-10次/月,月收入在550万左右。


采铜
赚到100万时间:1年
成为他的难度:2星半
前几天,采铜老师自爆其书《精进》截止目前,税后收入是120万,《精进》是2016年4月份发行的,因此他实现百万收入大概是1年。


隔壁老王
赚到100万时间:15年
成为他的难度:半星
这里泛指微信公众号粉丝1万以上5万以下的最普通的自媒体人,一般他们接一次广告大概在几百到2,3千,每个月接2,3次广告顶天了。

自媒体行业赚钱的逻辑,是用免费的方式抢走传统的付费纸媒的读者,当读者足够多了,靠广告赚钱,靠引流到线下卖服务赚钱都有。
这个行业大概是从2005年有博客的时候开始兴起,到2009年有微博的时候火了一把,到2012年有微信公众号时又火了一把,进入门槛很低每个人都可以进入,0成本,但从运营到开始赚钱是一道不小的槛,从赚钱到成为顶尖更是一道不小的槛。

[h1]开淘宝店[/h1]
朱宸慧
赚到100万时间:3天
成为他的难度:4星
王思聪前女友朱宸慧,微博粉丝339万,利用微博引流及炒作与王思聪的恋情,在淘宝开的服装店日进斗金,2015年销售额3亿左右,按照服装行业的高利润率,年收入在1亿以上。


我的朋友小A
赚到100万时间:5年
成为他的难度:1星
利用自己从事HR职业的优势,在淘宝上帮人代写简历,店铺常年在淘宝搜索词“代写简历”的前3页,代写一份收费80-200不等,月收入1万5左右。


7成淘宝店主
赚到100万时间:40年
成为他的难度:半星
据《淘宝网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7成淘宝店主的月收入在1000-3000之间。

随着用户网购习惯的养成及快递行业的发展,电商的销售额逐渐超越了线下零售业,早期进驻并且坚持下来的淘宝店主都发了财,由于开店的人太多,如今这个行业已是个充分竞争的红海,没有其他流量优势比如微博粉丝,已经很难在众多淘宝店中脱颖而出了。

[h1]电影明星[/h1]

成龙
赚到100万时间:2天
成为他的难度:5星
成龙巅峰时期的片酬是1500万美元外加全球分红,假设分红跟片酬一样多,按照1年拍一部戏的节奏,他的年收入大概在2亿700万人民币。


吴镇宇
赚到100万时间:1个月
成为他的难度:4星
据港媒报道,吴镇宇2015年的片酬在800万人民币左右,按照1年拍一部戏的节奏,加上分红他的年收入在1000万左右。


三线演员
赚到100万时间:2年
成为他的难度:2星
据媒体报道,三线演员(连续剧里连配角都算不上那种)接一集电视剧的片酬在1万元左右,假设一部电视剧30集左右,一年接2部,那么她的年收入在60万左右。

自1888年诞生了第一部电影,这个世界就多了一种职业 - 演员,由于一部流行电影能被几百上千万的人看到,因此诞生了有强大粉丝效应的 明星演员。
由于这个职业能带来高收入及万众瞩目的感觉,每年数之不尽的人挤破头想成为演员,但在中国要成为演员,除非爹妈是明星,否则都必须先成为北电、中戏、上戏、军艺这些著名演艺学校的学生,依靠扎实的表演能力及强大的人脉关系(师兄师姐),才能有幸进入这个圈子。
当然也有另外的路线,比如通过选秀(李易峰)、通过当模特(安吉拉宝贝儿)等。

数据收集不易,给个赞好伐 (๑•ᴗ•๑)

豆豆豆豆豆豆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一直都觉得,做生意是一种天赋。
举个例子
在澳洲,去朋友家里吃饭,看桌子上有一个指尖陀螺,就是图片这种。
是他儿子买的,他一直都搞不懂有什么好玩,我试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
他儿子说学校人人都在玩,打过折5刀买来的。
我随机淘宝看了下价格和销量,阿里巴巴看了下价格和销量…弄过来也就是四毛钱澳币…一下翻了十倍。
………………………………………………
我从中得到的信息是:
1.这东西是给手欠的人玩的,也说是解压。
2.学校人人都玩,说明群体很大,手欠的人很多。
3.差价很大,澳洲这边网购落后的可怕,只有实体店买。
4.人人都有的玩意,市场基本没了。

我在国内见了个这个



然后从工厂拿了五千个裸的过来。
价钱是

我从超市买了五个,跑了N 个超市才找到,一个十五刀,人民币也就是76元…
忘了说,我们花一块,跟他们花一刀感觉是差不多的,一碗兰州拉面14刀,一份蛋炒饭12刀。
五个骰子送给几个朋友,有做办公室的律师和搞风投的,有一个是朋友的孩子,初三…自己留了个,跟生意伙伴一个。。
过了几天叫他们几个,手欠的已经一天不摸摸不行了。。
拉过来卖1刀我就不亏本,做了个文案,具体怎么忽悠的也不想细说了,6刀已经定出去了2000个,也就是淘宝的价格。。
生意我是觉得很好做,能做的很多。
但在这边洗碗,刷盘子的留学生还真挺多。
出苦力的研究生,炒菜的硕士真不是没有。
我可能成不了大事,但觉得一年七十万以上还是妥妥的。
活在中国,挺好。
我在这边不是做这个生意,只是恰好看到,我觉得能消就做了,涉及到我赚钱的生意,怎么可能发出来?
只不过觉得这钱也没所谓,澳洲的中国留学生还真可以试试
===================

怎么过来的,没这么复杂,大批量的走外贸,小批量的直接邮寄,一箱500个,运费400多,填写的就是儿童玩具,被查到怎么办,报税就是了,代购做的不都是这回事?
为什么每天这么多人去中国海关领东西?是给你销毁还是让你报税?
别拿美国英国这种欧美国家和澳洲比较,比中国国土面积只少20%,却只有两千来万人口,到银行办个卡,当时还不给拿,两个星期之内邮寄给你…
澳洲EBay 的东西是真心贵,TP link 的路由器中国120的,这里我看到149刀。。

我拿这个在悉尼逛一圈真没人知道这是啥玩意。
在这边还有好多人卖手机壳的,国内20的手机壳,这里mark city 基本也是20……刀,你要发票基本也是没有。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其实,你一直站在笼子里
有一次我开车载着儿子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样的广告举牌员,站在路口压低帽沿,等红灯车子都停下时,他就把手上的牌子举高。
这时,儿子问,为何同样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晒太阳?有的站在快餐店柜台?有的却站在百货公司里吹冷气?
我回答,这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想站在哪里,会站在哪里,都是自己的选择。
选择?儿子怔了一下又问,那么,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选择去快餐店上班?或是去百货公司吹冷气?同样是有钱赚啊?
我叹了口气对儿子说,我所说的选择,不是他们现在的选择,而是他们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选择。






他们现在想站在什么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么位置,都取决于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前所做的决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时间的累积,他们才能站在这个位置,并不是你当下想做什么,就能随心所欲的。
我不知道当时未成年的儿子是否听懂,然而,我发现很多已经出社会,年纪也已经是 20 几岁的年轻人,似乎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我看到遇到听到的 20 几岁年轻人中,99% 以上都是每天醉生梦死,活在自己世界的梦中人。
大部分的年轻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认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至少他们觉得自己的表现,已经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
我曾问他们,自己认为现在是站在什么位置?30 岁后又会站在哪里?
他们觉得,不管是什么工作,饮料店店员也好,行政助理也罢,只要他们能赚钱养活自己,就是站在白领阶级的位置。
至于将来 30 岁后,他们会站在哪里,他们不知道,但他们肯定自己未来的位置,不会比现在的差。
然而,我想对那些 20 几或 30 几岁的年轻人说,如果你们安于每月都有薪水领,有地方住有饭吃,偶尔可以聚餐、逛街、唱歌这样的舒适圈,然后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时,就窝在家里吃方便面等月初的薪水入帐。
这样的人生,其实,是和站在狗笼里的狗猫没有两样的。






因为,你们和那些被豢养的狗猫一样,是没有自由的。没有财务自由,没有逃出笼外去享受更多人生体验的自由。
如果20几岁或已经过30岁的人,当下没有这样的认知和自觉,5 年或 10 年后,你们还是只能窝在狗笼里,望着笼外的成功者,开著名车住豪宅或拥有高质量和品味的生活,大叹自己八字不好或老天不公平。
其实,你一直是站在笼子里的梦中人







这是很残酷的事实,然而,只要你能全然接受这个事实,开始规划自己 30 岁后想站在哪里,在这个当下,你就不再是被豢养的宠物了。因为,你早晚会打开关住你的狗笼,成为一个拥有自由的成功人士。
工作经验愈多,起薪就愈低?
一位45岁的中年人和一名25岁的小伙子,两人同时应征路口的豪宅举牌员。
建商对他们说,举牌一天的薪资是700元。中年人听完大喊不公,认为自己有 3 年以上的举牌经验,不该和小伙子领一样的钱,建商应该替自己调涨工资,“至少要有 800 元吧!”
建商不以为然地指了指两人身后,一个蓬头垢面、看不出年纪的流浪汉说:“论经历,你们谁也不会比他久;至于他的工资,也是 700 元没变过!”
是否做得愈久,就该领得愈多?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各位,其实都该自问:自己是否也像这名员工,做着没有累积性的工作,却期望老板替你加薪?
随着时代改变,企业已经不再是终生雇用制的思维了,就算你在同一间公司中稳稳待上 25 年,待遇也未必有所变化。
不可否认,现在的企业愈来愈倾向于依照能力与贡献度调整职级和薪资,“年资”取胜的做法逐渐成为过去式,做得久也未必能领得多,一切以实力见真章。
从倚老卖老到论功行赏,有何区别?
如果你做的始终是短期、派遣等不具累积性的工作,那么对于老板来说,你的替代价值就和门口的管理员差不多。
或许这么讲比较清楚:如果你到一把年纪还在做零技术需求的工作,就难怪你的薪水没有起色。下一份工作的面试考官甚至会怀疑,为何你工作多年,到现在还在当基层人员?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当中提到:一个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现的人,理应能继续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职位;而如果一个人在同一职位上停滞不前,就表示这个人可能连目前的职务都无法胜任。
依照这个论点,长期停留在基层的你,处境实在令人担忧。
其实,老板宁可你工作经验没那么多
根据研究,许多人在转职时还背着前一份工作的“包袱”,这会抵销掉经验带来的优势。
专家认为,人们在转换到另一个环境时,其实很难抛掉原先习得的规范和价值;所谓“职业包袱”指的是固化的做事方式和态度,而且工作经验愈多,你所背的包袱就愈沉重。




对于不少雇主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如果这是不大需要经验也能完成的工作,那何不干脆雇用一个没有经验的新人,再透过训练将他们收为己用呢?
而一个经常换工作的人,求职的心态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站在雇主的角度,很难不去认为:这份工作对你来说,是否只是跳板而已?
如果你被预期这份工作不会做很久,那么在策略考虑上,上司当然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你。
你的履历,是否像“现代警世录”?
有一种像是“警世录”的履历,会让老板看得心中警铃大响,而老一辈频频摇头。如果你的经历在雇主眼中属于这一种,你的问题可就大了。
在一次聚会上,我听见一位母亲数落她出社会不久的孩子:“不要以为你工作经验很多,你每个工作都只做几个月而已,能有什么经验?而且,那些工作之间毫不相干,这样一点用也没有……”
这名男孩出社会两年多,已经换了五、六个工作,平均不到半年就换一次。最近男孩又辞掉了工作,也不见有任何面试邀约,只是每天闲赋在家,似乎对找工作这件事心灰意冷。他的母亲要我帮忙劝劝他,于是我试着了解男孩对求职环境不满的原因。
“大部分的职缺都是薪水太低、工时太长,而且我有两年经验,为什么要屈就两万多元(新台币)的待遇?”男孩不满地说。
我请他将我当成面试考官,在我面前介绍自己。当我静静听完他介绍自己的履历,我告诉他,以他目前的条件──很遗憾,的确只值两万多元(新台币)的薪水。
“你也许很不服气,但这就是现实。”接着我将他的问题一一点出,过于频繁地更换工作以及彼此间毫无相关的工作内容,是男孩履历中的致命伤。
“你的履历应该去芜存菁,删去不重要的部分,尽量把每份工作的时间拉长,展现你产生的价值与影响力,而不是些不相干的琐事。”
我还告诉他,履历反应的是求职者的市场价值,如果这段经历完全讲不出什么实质的内容,那还不如不提。
如果被人看出不断地跳槽和转换工作,对年轻人来说未必是好事,毕竟每种工作都需要花心力适应,每次跳槽都势必造成耗损;而且工作期间过短,容易被贴上“定性不足”、“适应力不佳”的标签。
此外,履历中出现空档,对求职的杀伤力也不小。如果经历并不连贯,势必会被怀疑是遭到资遣或开除。再者,如果原工作只做了几个月,很有可能被怀疑不适任或另有隐情,因此建议过短的资历不要写进去。




整体来说,中断型的工作经历带来的未必是加分,有时反而使你被贴上“低忠诚度”的标签,所以若是你的经历不连贯,最好能针对工作间的空档提出让人满意的解释。
如果不想变成经验愈多却起薪愈低的情况,最根本的方法,还是确立志向及戒除频繁变换工作的习性,和年少轻狂的自己彻底道别。
下班后,宁可发呆也不要再想工作
有天我到员工餐厅用餐,坐在我附近的,都是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已经累积两、三年职场经历的“半熟人”,一个说每天事情多到做不完,另一个就问,那你怎么不把工作带回家做?
那个年轻人说:“我不想把工作带回家,很多职场专家都说工作与生活要分开,适度的休息很重要,我觉得专家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回家吃完饭洗完澡之后,什么都不想,就呆在房间用计算机,上网看影片到 12 点睡觉。”
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附和:“没错没错,我最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放空,再不然就是打开计算机上网,不过很奇怪,明明什么也没做,随便混一下就不知不觉快凌晨了,每天都发誓要早睡,结果最后还是搞到三更半夜。”
我听着这些年轻小伙子的下班生活,发现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几乎千篇一律。
明明是30岁不到的年轻人,
却过着老年般的退休生活
很多年轻人准时六点下班打卡,回到住处后,拿起电视遥控器按下开关,一边看着电视上正在播放着热门的韩剧,一边上网逛着社群网站、吃着巷口买来的便当,吃完饭之后开始打混。
抱着手机不停和朋友传讯息,用各种表情符号聊天,早已把今天上班时发生的所有一切抛到脑后,最后在一堆没有建设性又鬼打墙的废话中强迫自己入睡。
接着,放假日就在家里拿着电视遥控器毫无目地乱转一通,这些听起来像是 70 岁的退休老人生活,却不幸的是现在大部分还不到 30 岁年轻上班族的真实写照。
我曾经听过不少人抱怨说:“我每天上班在办公室里面已经用脑过度,体力也消耗殆尽了,谁还有心情做其它事情啊?所以我只能放空,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事情。”
对于上班族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连下班后都还保持在工作状态,因为老板又不会发给你薪水。
其实,真正会影响家庭和生活从来都不是工作本身,反而把时间都拿来浪费在杂事上,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才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悲哀。
有很多人在社群网站上的朋友,动辄高达五、六百人,他们每天拿起手机上网不断地盯着关注别人的动态;但是说实话,看再久你们的感情也不会累积,只不过是花了好几倍的时间在重复做一样的事情。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统计数据,台湾的上班族在下班后最常做的事,前两名就是“上网”和“在家看电视”。
看电视和上网当然是正常的娱乐,这不是什么罪不可赦的事情,但是你却没想过,这样用来打发时间的模式,同时把你的人生体验和可以创造的价值都消磨殆尽了,这样下去,你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都注定成为一只找不到方向的无头苍蝇。
现在守着三坪大,
未来只能睡草席
不可否认,现在的 30 世代和 50 年前的 30 世代相比,的确是一个大环境相对更加严苛的时代,就连主计处也统计,现在清贫族的收入倒退 17 年,但房价与物价却是 17 年前的十倍,难怪有个广告说,现在的白领阶级,每个月薪水领了也像「白领」。
我可以体会年轻人对未来不确定感的焦虑,但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会如此丧志,被大环境吓得连做梦都不敢?
我告诉两个员工,如果你们以后买不起豪宅,绝对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们不愿意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高房价,只不过是你们拿来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
你因为房价高而不买房,更因为生小孩的“成本高”决定当顶客族(丁克一族),你乐得不想背房贷,更乐得没有养育孩子的重担。
然而,如果你仍旧把每个月薪水的 1/3 拿来付房租,到了月底还得勒紧裤带,年复一年过着月光族的日子,当你年老退休没有工作,连养活自己都成困难的时候,届时孤家寡人的你,还能指望谁来替你付房租?
现在20几岁的你,看起来好像还有本钱可以选择继续窝在 3 坪大(1坪=3.30578平米)的世界里,继续在网络上票选心目中的宅男女神,继续在电玩游戏中与人交换宝物练等级,但是这种日子,你打算再过多久?
或许现在,你“靠势”还有“母力”可以依赖,未来还有几百万的国民年金可以盘算,再不济,每个月也有 3 千元(新台币)的老人年金可以救急。
但是别忘了,母亲会老、政府会倒,租金更只会随着房价愈来愈高,你自以为能够掌握的这些钱,在未来,别说养老院你住不起,甚至区区 3 坪大(1坪=3.30578平米)的房租,都足够成为压垮你老年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时候,流浪汉的草席,就是未来你只能栖身的最后三分地。







30岁后,你会站在哪里?
我常问 20 几岁的年轻人,30 岁后,你会站在哪里?
人生的策略布局和生涯规画,很像我们去大城市的车站或交通转运站搭车,当你想离开这个转运站,一小时后你会在什么地方,都由你当下买什么路线车次的票,然后坐上哪一班次的车来决定的。
当你做了决策,当你坐上车,你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接下来你的命运,就是由你搭的火车或巴士决定了,它会载你到哪里,会在什么地方把你放下,你是无法有太多个人选择的。
现在的你,不管几岁,过了 30 岁也好,你眼前的每个当下,都是决定你未来 5 到 10 年,你会被整个世界推到什么地方或什么位置的关键时刻。
当你站在车站或交通转运站,茫然地对未来没有目标和规画,就随便买了一张票,车来了就跟着人家上,等过了一小时,你也跟着人家下车,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来到十字路口,而你能做的就是举牌度日。
这时,你再怎么后悔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那台载你来这里的班车,是单向的,没有回头班次的命运专车。
等你无法回头,且发现人生、工作、位置和薪水都已经不可逆转时,你就能看见这种班车的车头上,写着令人惊心动魄的三个字:“时间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看了前面的回答,很想骂脏话,但又因为是个文化人,所以还是决定说点有用的。
好了,准备接招。


我要说的第一个观念:体量不同,结构不同,赚钱模式自然不同
然后我们从赚钱的四个不同的阶段说起。这四个不同的阶段有四种不同的需求,需要聚焦在不同的问题上,需要实现不同的目标,这个非常重要。
第一阶段是 0到 100万阶段
这个阶段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事情做成。不管你有多么完美的想法,几乎没有人百分之百的相信这个事情一定能做成。所以在这个阶段,做成是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生存下来,无论你是单枪匹马还是团队狩猎。
第二阶段是从 100万到 1000万阶段
这时候可以说你做成已经不成问题了。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做大,如果你下面挣这个第二个 100万和第一个 100万一样的辛苦,那么这个企业对你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第二阶段你希望把他做大。
第三阶段是从 1000万到 5000万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要实现的是要做强。你不仅是一个能够盈利、能够赚钱、能够给客户创造价值,更重要是你在你的行业中得是一个强者。这样你的利润率,你在行业中的地位都会非常的重要。
第四阶段是从 5000万到 1亿或 1亿以上阶段。
这时候主要是要把企业做久。
怎么样,看完之后是不是想立马拿起枪干他一干啊?莫急,每个阶段的干法是绝对不同的,你要是用第一阶段的套路去赚第四阶段的钱,估计你要花个几千年时间吧。记住,蚂蚁变大象并不是体量变大就OK,你还得变结构啊,你不变结构那么细的腿不就断啦?



第二个观念:再小的个体也有商业模式
这条适应于中小企业,同样适用于个人,记住,无论多小的个体都需要商业模式
鉴于体量和资金的限制,中小企业追求的都是快速的回报,也就是所谓的赚快钱。最好是花 1块钱做广告,我的业绩今天就上去了,在各种媒体打了广告,百度也收了我的钱,紧接着当天现金和订单就来了。甚至最好延期一个月付给对方广告费,在赚钱以后再交付。
而有些号称创业的个人更加恨不得发个朋友圈所有好友都来买你的面膜

这或许有点极端,但所有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基本面临类似的情况,就是现金流的问题,所以你希望你收取现金和付出现金的时间越短越好。另外一个中小企业没有大量的资金去砸在广告或营销上。为什么?因为所有中小企业,你的产品、形态,你在做的过程中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的积累,还没有资格吸引投资和人才的注入。
所以,你只有在有限的资源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放到个人层面,就是你需要用自己擅长的技能对接最适合你的商业模式,架构出你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最实用的也是最具有时效性的

第三个观念,就是一定要追求结果。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同,大的企业都是请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并不是老板,他需要的是预算。
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在美国做市场总监的时候,一年有 2.1亿的营销预算,他们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是 54%,那么设想一下,2.1亿的资金预算,你做的差不到哪去,你已经是54%了,剩下还有十几个公司只占46%。所以,你获得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也不大,你也做的差不到哪里去,另外呢你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2.1亿就是你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去年怎么样,今年还怎么样。
所以大企业都是做营销预算,大手一挥,我应该花 5%或者 15%在营销上,甚至没有任何根据。所以他们不追求效果,但是中小企业老板要以结果来买单,如果你让我花5万块钱,如果你给我带来的价值不超过5万,那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个人来说,这是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
送几句忠告给各位看客吧。在你们一生中,无论是处于哪个阶段,树立一个大的思维框架对你很重要,即使你一直都在第一个阶段挣扎。记住,以后不要再看碎片化的东西了,系统地接受一个系统,然后再系统执行这个系统是你毕生必学的套路。
当然,我会一直在我的公号分享一些系统的东西,识货的来。
最后告诉你一个秘密,点赞这个动作会方便你下一次查看我的回答,回见。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截止到我写下这个答案之前,这个问题下面总共有500个答案。我看了一下大部分作者的回答,总结出一个赚钱逻辑的共识:勤劳 < 智力 < 机会。同时还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道理我都懂,然鹅我还是不赚钱。
看到某作者总结出的规律深以为然:0.1%的人会自己开公司;0.3%的人会做公司高管;0.6%的人会变成纵深领域的专家或资深员工;99%的人会随波逐流,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我跟你一样,都是那99%的人,所以我想站在我们这一边,结合我自己多年的见闻和思考,尝试解决赚钱这个究极难题。
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360万次的浏览?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较美帝还有很大的差距。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互联网上被大数据捕捉到呈现了出来。前段时间,中国平安发布了《2017 国民财富焦虑报告》,报告表明:82%的人正处于中高度焦虑中。可能大家都以为只有没钱的人才会焦虑,其实中产阶级也不轻松。

看到这里是不是长叹一口气,原来不仅我穷,大家都穷呀,可以安心的玩手机了呢。等等,不要被你的生物本性所迷惑。
我们会不自觉的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个体在生活中习得的某些应付挫折的反应方式,其作用在于减轻心理矛盾,消除焦虑,更好地适应环境。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越我”三部分。“本我”是由先天本能、基本欲望组成,是贮存心理能量的地方,它寻求直接地和立即地满足需要,只受 “快乐原则” 支配。“自我” 是现实化了的本能,由于现实的反复作用,“自我”不再单纯受 “快乐原则”的支配,而遵循 “现实原则”,既追求欲望的满足,又力求避免痛苦。“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本我”受“自我”和 “超我”的控制,“自我”在个体欲望满足过程中起中介和协调作用。但是,“自我”很难既满足“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又符合现实原则,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为了减轻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压力,使机体免受损失,个体就用投射作用、升华作用、文饰作用、自居作用、压抑作用等行为方式来应付挫折,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遭遇挫折时的情境不同,采用的防御机制也不相同。有时几种防御机制同时应用,很难严格区分出采用的是哪一种防御机制。
我们喜欢看成功人士的传记;喜欢道听途说致富秘籍;喜欢吹嘘自己的“某成功的朋友、亲戚”;喜欢相信能带我们一夜暴富的人,都是遵循“现实原则”的表现。前些天钱宝网张小雷的事情弄的妇孺皆知,据说有2亿用户被骗了6年,这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确确实实发生了。而且据说还有很多被骗的用户不相信,傻傻的打110询问自己的账号是否被盗,并坚持相信张小雷。所以,你还会相信自己的内心么?
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也是人类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当然,也是人性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也是生物不断向高级进化的保证。生物存在的两种充分的条件是:一、活着(求生);二、避免死亡(畏死)。趋利使生物习得更强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个体的生命得到延续,进而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其中的优胜者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并促使物种不断向高级进化。
在不断的“求生”和“畏死”的过程中,左右我们选择的有两个因素:价值观和信息不对称。价值观不同指的是如果你觉得赚钱对你来说是“利”,所以你趋向赚钱。而我觉得知识对我来说是“利”,假设让我去选择上一天班还是看一天教科书,在没有紧急的生存压力下,我会选择看书。而当人渐渐变老,他会觉得看书和赚钱都不如运动养生来得重要,所以他还是趋他的利,避他的害。这些都是价值取向不同。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你只能在你现有了解的信息下做出你认为的趋利避害的决策,不代表那真的是趋利避害的。即使你想赚钱,你现在想出的赚钱方法也只能停留在你现在所了解的信息和眼界下,比如我身边长辈就还有那种一门心思想让孩子进银行当柜员的人,他们觉得这样是对的,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外界到底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更大的世界到底有没有更大的机会,但他们仍旧是趋利避害的。
99%的人对如何赚钱的认知都是通过新闻、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那得来的,而这些信息中有99%又是从玩手机、一起喝酒、闲聊过程听来的,真正能有效分析如何赚钱的人只有1%,而这1%的人是你的老板。不信么?2017年有四样东西的涨幅超过了房价,请问是哪四样?我会在文章结尾给出答案。
我们会不自觉的自信
你觉得自己的相貌优于身边大部分人吗?你觉得自己肯定会大有所为吗?你觉得自己比身边人聪明吗?你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努力吗?你肯定觉得。小时候每当被问起长大后想做什么,大部分人都会挑一个比别人更远大的目标说出来,除了显得自己胸怀大志外,更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乌比冈湖效应。
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意思是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我们会不自觉的做出盲目且自信的决定,比如会坚信自己能够在股市赚钱,会坚信自己能升职,会坚信自己能加薪。
然而,这种效应更多的是出现在风险较大的行业,如证券投资基金。与乌比冈湖效应相类似的另一种效应为“杜宁-克鲁格效应”,即“越差越牛逼,越强越谦虚”的现象。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些高风险的行业中,有人会被“割韭菜”有的人确赢者通吃。要知道存在即合理,这些行业的存在更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过于单一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如果你是小白,有一定富余,想涉足股市、基金行业,建议还是找比较专业的机构来帮你操作比较好,别人帮你操作,比你理智且专业,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来做,比如选择基金。假如你在2003年选择华夏回报并投资10万元,那么你会在15年后的今天获得100万的回报(拿这只基金做例子,是因为它在这15年回报良好,累计分红80次,是公募基金行业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妥妥的跑赢A股,而如果选择投资股市,那可能就会是另一个结果了。
大道理听了很多,然而并不能过好这一生。错的是道理吗?错的是我们自己罢了,只有深刻的洞悉自己的本性,找出自己人格上的缺陷,并努力弥补。我们才有成功的可能,赚钱亦是同理,不要让我们的本性坏了前人辛苦总结下来的经验。
回答文中挖的坑:2017年有四样东西的涨幅超过了房价他们分别是:比特币、纸箱、会员卡、内存条。你猜对了么?
另外,前面说的牛基华夏回报的基金经理明天又会推出一只稳盛基金,你猜它的业绩会超越前者吗?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赚钱的逻辑是什么?什么规律或观念使人与人赚的钱产生了巨大差别?”上周,我们在以太资本A+社群询问了群内的各位创业者, 请他们来分享他们自己的心得与观点。以下为讨论内容整理:
@郭襄
@三无散人提出的三点:发现赚钱机会、利用资源、高效的执行力,我是这样理解的:
发现赚钱机会=认知(认知决定赚钱层次)
利用资源=整合(起事,主动承担风险)
高效的执行力=管理/执行/落地
认知
决定你是看到一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机会,还是开一个五谷鱼粉连锁店,还是代理一家五谷鱼粉小店(我正在吃五谷鱼粉 捂脸)
整合资源
我们都有一个愿景,实现它需要物质支撑。你要做的是在看到愿景后,结合自己的资源点,想想如何通过交换整合实现这个愿景。
执行力
除了资金之外,资源大概可分为两类,物质资源与人的资源。高效的执行力所能保证的就是让这些资源充分、快速、有效释放价值。对物质资源的把控相对简单,设计流程、控制成本、让流水线工人做出成品(娃哈哈,褚时健等)即可;对人的把控就比较难了,如果在经济政治实践、管理以及一些关键点(别问我啥事关键点,我也想知道)上把握不住,很容易走向失败。
总结来说,上面三条是赚钱的逻辑条件,但赚钱的本质是低买高卖,以低成本获取资源,加工整合,提高其附加值,高卖。
@风清扬
关于赚钱的逻辑,我们先回顾下中国近现代商业史。
近代篇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历史上出现了以伍秉鉴为代表的行商(买办主要做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出口),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纸业的内贸等)、山西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票号、茶叶、粮食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占据了“信息不对称+官商勾结”的优势,垄断贸易。到了民国时期,以荣宗静、张骞、虞洽卿等(他们普遍从事棉纺、面粉、银行等行业)为代表,他们所在的年代军阀混战,国际格局动乱,他们靠的就是“内需+上海远东金融中心”的优势。
所以近代中国的富豪,赚钱的逻辑就是:信息不对称赚取高额利润+发掘内需(当时消费升级就是吃穿)引入西方工业新技术+通过官商合作获得银行银行牌照。
现代篇
解放后进行了公私合营,1956年后更是结束了私有制经济,中国进入了以“国有+集体经济”为核心的模式。文革的10年动乱,更是让国有经济遭到重创。但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理论上大家都是穷人,为什么会有一批富豪在那时崛起?他们的赚钱逻辑其实有以下:
第一.官二代、红二代。比如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虽然荣家的产业公私合营了,但是荣毅仁在香港还有产业股份,还有一批海外资源,荣智健通过股票+父亲的香港商业关系,和李嘉诚等人合作赚到第一桶金。
第二.信息不对称模式,也就是“倒爷”,在1980年-1990年,中国是执行双轨制的经济,计划经济+有限商品经济,一个产品两个价格,加上物质匮乏,谁掌握了紧俏商品,谁就发财,国美创始人黄光裕、苏宁的张近东、包括王石、柳传志、任正非都通过做倒爷赚取第一桶金。
第三.集体企业或者国企MBO改制。1992年经济通胀后,朱镕基下达国企改制,大量的企业破产,但是很多厂长、有眼光的商人,抓住了改制的机会。我们现在看到的波司登、红豆、雅戈尔、海尔都是通过改制获得了民企身份。
第四.金融的兴起,80年代的国债、90年代的股票市场。杨百万、林园、刘益谦他们通过炒股赚取第一桶金,他们就是当年的投机倒把份子,但是他们抓住了转型中的机会。
第五.互联网TMT兴起,特别是张朝阳从尼葛洛庞帝那里获得20万美元投资,马化腾获得IDG投资等,BAT在2000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兴起,新经济新模式造就了一批富豪。
第六.分析了怎么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错过了经济转型,错过了房地产泡沫、错过了TMT,怎么赚钱?最简单的就是1、立足本岗位积累资源,做深一个行业,自然有机会 2、个人+平台模式,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类似律师、医生、咨询顾问、猎头、程序员都有机会,猪八戒、猎上网的兴起就是解决了共享职业平台。3、如果你还是不敢创业,那就加入创业企业做一个合伙人,这个风险会小很多,但是考验你的人脉和专业基础。
关于赚大钱和赚小钱的逻辑:王健林去年定了个小目标要赚1个亿,很多人都在吐槽唏嘘他,虽然他说话霸气,但是从他所具备的资源和格局来说,他就是具备赚大钱的逻辑,那我也尝试从人性角度分析下,什么样的人可以赚大钱。
一、执着(固执),最优秀的人几乎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腾讯的马化腾看起来文质彬彬,但是其内心极其固执、强大,有超强的决断力和执行力。可以深夜两点和高管讨论产品的改进。百度的李彦宏更是一介书生,创业初期为了摆脱三大门户束缚,毅然放弃稳定收入说服董事会,从0开始做搜索。这些大佬有着近乎专断的狠劲,甚至霸道固执。英特尔安迪格鲁夫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二、距离感(冷酷),优秀的创业者常常让人感觉到冷酷,难以接近,比如王兴,当年红杉资本追求了半年才拿到投资机会。老干妈创始人更是有名的反对接触资本,坚持靠自我滚动发展。与资本保持适当距离,才会让自己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让资本诚服。
三、超强的学习力(好奇心),当年史玉柱负债2亿后,没有沉沦,而是从0开始发觉赚钱机会,学习保健品行业运作规律;马云能奠定现在中国电商教父的地位,也和当年努力学习英语,然后去美国后了解了互联网,不断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去改造推广密切相关。超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推动了大佬们的事业发展。
总结下:当年你爱理不理,今天让你高攀不起,对于任何创业者我们都要保持敬畏之心,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必须要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和超强的学习力。时代的机遇永远有,但是你能否抓住,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刘邦
关于如何赚钱,其实这是个乍一看有点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其实也可以聊聊。
现在创业坚持的一个理念我觉得是绝对正确的:一定要找到需求,找到普通需求就可以赚钱,找到刚需可以快速赚钱。
怎么找到需求这是个问题。
矫情一点的说,想找到需求,人首先得积极向上,得善良,得有乐于助人的心。
感觉我要灌鸡汤?不是的。
我一直对我的要求就是要每天心态积极乐观,强迫自己乐于助人,为什么呢?因为我要赚钱啊!不是迷信不善良上帝就不给我钱,这个事情其实很实际。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多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非常烦恼,阴暗的冷漠的人看到这个事情,第一反应是:“嘿,看,这群傻逼……看这群傻逼遇到麻烦了太好玩了……这个社会啊太差劲了太阴暗了太……”
积极乐观的乐于助人的人看到了这个事情,第一反应是:“我能帮助他吗?我要怎么帮助他才能给他解决这个麻烦呢?这么多人都有这个麻烦,我怎么用更好的办法一起帮助他们……”
你看,他在思考,怎么帮助遇到麻烦的人。
或许这跟经商是没有关系的,乐于助人的人不一定能赚到很多钱,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这些事情和商业化联系到一起去,但一旦乐于助人的人把很多大众化麻烦的解决方案和商业联系到一起去了,就是创业,就是发展。
你上了出租车,看到其他人打车被出租车拒绝在路边上班迟到或者约会着急,你在想:大家都很难打到车,这个事情该怎么解决让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很方便呢?于是你想,能不能弄个群把所有司机加到群里,这样以后打车直接发消息司机能在群里看到,后来你一想,建群不行啊,首先一个一个加司机怎么加啊,再说大家都在开车哪有时间看群啊……那我把每个地点附近的司机加到一个群方便那个地方的人打车……不行,司机是流动的,怎么会固定在一个地方呢……
你在抽丝剥茧的想这个问题,阴暗的人会说你他妈真是闲得慌,咸吃萝卜淡操心……积极地人会说我觉得你想的很有意义……
最终你突然想到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我可以开发一个程序让司机寻找乘客,让乘客寻找司机吗?好嘛,滴滴的模型出来了。
现在说滴滴,有点马后炮了,滴滴也不是这么诞生的,但如果程维当时如果一心忙着嘲笑那些打不到车的傻逼们估计他也想不到打车出行这个玩意,他肯定是出于想解决问题的角度。
那么,还记得刚刚我说的,“如何把这个事情解决让所有人都很方便”而不是“如何把这个事情解决方我方便”吗?
这涉及到了另一个习惯,别太自私。
你只思考怎么让你打到车的时候,你就局限了,你的思考方式变成了:我要站路的左边还是右边,我要如何快速的冲出去抢在所有人面前上车,车在哪里最多?这样去想我估计你绝对想不到什么打车软件,这就相当于你想吃个苹果,不会考虑建个果园。
但你思考所有人的时候,则不一样,你的整个思路和视野都会开阔,你会思考这里面的共同点,问题点,出在哪里。
不自私,是让自己不局限的方式之一,任何有格局的人都绝对不会是一个自私的人,你不局限的想问题,你就会发现很多大问题大需求。
所以我说,想创业,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一些品质:不自私,乐于助人,积极乐观,这些能决定一个人的思考方式。
当你找到了需求的时候,赚钱才算正式的开始,看起来有点跑题是吗?但如果你都做不到如何正式的开始赚钱,怎么去赚钱呢?
所以要我说,投资人找创业,项目先放一放,人的背景经验咱都先放一放,先看看他这个人的品质,他的很多习惯和品质都能决定他的思考方式,世界上的高管多了,创业成功的就那么万分之几,为什么?粗暴的分类就是:阴暗与积极。
@张三丰
处在不同商业阶段的人,赚钱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对于早期创业者,不建议把时间花在思考战略思考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上,这个时候公司最重要的事是活下来,这个时候客户是谁、需求是什么、你能做出怎样独特价值的产品、如何获客、如何变现是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时候具备商业嗅觉和行动力的草根创业者更容易活下来。大公司高管、读过MBA、咨询顾问这几类人,最喜欢谈战略,最喜欢谈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但这类人创业死亡概率比有商业嗅觉和行动力的草根创业者死亡率更高。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景象:商业领域趴满不爱读书但有商业嗅觉和行动力的商人,但公司多数都是小萝卜公司,根本长不大,这些组织存在的唯一使命是满足创始人赚钱的需求,他们根本不会去想也永远想不明白那些千亿规模的大公司是怎么玩的。
大公司高管位置上趴满受过良好教育爱读书爱思考喜欢谈战略谈使命远景价值观的人,这是因为公司要做大,仅靠商业嗅觉和行动力是不够的,必须有战略,必须有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驱动。企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规模,思考和关注的重心完全不同。
@魔卡小樱
我觉得赚钱的逻辑跟三个要素有关系,第一个是你的认知,第二个是你的能力,第三个是你所掌握的资源。
举例来说,我14年的时候认识一个朋友,他是从华尔街回来的,当时就在做一个能源方面的公众号,每一篇文章的质量都非常高,分析北美的油田。但是阅读量一直在几百左右。那个时候我就不是很理解。后来他就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专门做能源这一块。他的能力是有的,但是由于一直在国外,国内的人脉有限,他就用公众号这个手段有效抓取了能够为他募集资金的人。而当时的我因为认知的限制,是看不懂他的玩法的。所以在这三个要素里认知最关键。
土豪人傻钱多,官员手握大把资源却总是在做一些掮客的事情就是这样。一方面是认知层面只偏重某一点,一方面知识体系有缺陷。
再比如说制造业走出去,很多企业就是我能保证物美价廉,你贸易公司卖到哪里去我不管。但这样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没有粘度。因为要想真正绑定关系其实是需要在海外投资成立企业的。那有的企业也会在国外成立办事处,派去的人就是会外语的毕业生,那他们在国外能够接触和掌握的资源就非常有限。
我们以前比较穷,引进国外的技术甚至都不舍得正规操作,经常靠挖人加山寨来解决。成立合资公司会好一点,但是国外技术升级很可能是不带着你玩的。所以现在我们有钱了,再升级,直接海外并购。
@高达
我觉得赚钱逻辑在于你能不能解决问题,越多人愿意付费的问题赚的越多,让人跟人赚钱差距变大的核心因素是独立思考,不会被乌合之众带歪的大脑是核心。
*内容来源:以太资本A+社群
【A+社】是以太资本最新成立的创业者专属社群,旨在打造全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创业者互助圈子。社群秉承专业、分享、互联、互助的价值理念,希望加入的每一位社员通过彼此的智慧、经验与学识,实现资源交互和知识交互。如果你是创始人、合伙人并且有擅长的领域,能讲的话题,乐于分享的热情,欢迎加入以太资本【A+社】。
申请加入社群请加管理员微信:以太学妹(yitaixuemei)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更新
3月27日我会开一节Live,为大家分享年入百万的赚钱逻辑。
1 小时构建赚钱的逻辑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
其实赚钱的逻辑就是交换,只有知道了交换的本质,才能明白最大的机会所在。
正是由于交换是有层次差别的,这种不同层次的交换,使处在不同层次的人赚钱的天花板是不一样的,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那我们来看看交换的层次吧:
我们都要挣钱,但钱是如何挣到手里的呢?钱是交换来的,用某个东西或服务交换来的。你拿什么做交换成了重点。


对我们很多年轻人来说,一穷二白的时候,毫无疑问,没有别的选择,就是拿时间换。特别是学文科类的,学管理类的同学没什么技术,就是拿时间换。拿时间能换生存,但永远换不出财务自由。打工一个月最多能赚多少钱?而且赚了钱是不是还得花?最高的成本是时间。你觉得你一个月赚一万很多,其实你掌握不了多少,攒不了多少钱,因为时间也在消耗。

这个时候,除了干苦力,可以学一门技术,技术的人收入高,这是大多数人最典型的思路。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很普通的人,一个高中生或者大专毕业生会发现找工作挺难的,不知道找什么,后来赶紧学开车,学完开车找了一个司机的工作。因为会开车,找到工作,这是典型的最简单的技术。

通过最简单的技术找一份工作,收入可以高一点。然后你就想,技术有哪些,你把所有的技术全列出来,你会发现收入最高的是编程,什么java编程,软件编程等等,当然还有更高的做不了,比如你说飞行员高,发现这个学不了。我要操控一个核电站,收入更高,但是你也操控不了,学不了。学一门技术以后换更高收入的工作,所有人都是这个思维。

我获得了技术,我就比什么都不会的人好找工作。如果技术好,可以做到技术总监。如果你能选一个好的公司,再加上对技术理解特别深刻,对技术管理特别理解,你能做到一个高管没问题,能做一个很好的高管,收入各方面都不错,就看你选什么技术。

大部分的技术就是标准化的工作,标准化的工作就是收入可以让你比普通的工人高,可以成为一个中层,可以让你发展的比较好。我原来就是这种想法,想学技术,后来发现不对。

比技术高的是资源。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或者是横向,你想认识各种人,人背后是资源,你想认识一些资源的时候,其实你就需要认识人,你不认识怎么办,就找认识的人。只要这个人掌握手中的资源,其实挣钱不是靠时间,也不是靠技术,就是靠资源转化。这样的人非常非常多。

我举个例子,北京有特别多小广告公司和小公关公司,他们背后有媒体资源,找准一个人,就能同时对接100份报纸。你要是自己不认识,怎么办?是不是得从这个市场挨个去跑。

原来我做投资做到后面,就有一条路可以走,做投资的对接服务。比如你是一家发展的挺好的创业公司,你需要找风险投资机构,但你要费时费力找的话,可能好几个月也对接不了几家,如果你找到我,我能同时给你对接100家。我能把100多家投资机构给你约起来,我就有这样一个本事,这是资源。充分沟通交流完后,如果成功,你给我3%到4%的服务费用。比如你公司一千万人民币的融资,你给我4%,就是40万,这叫做服务,就是融资服务,专业词汇叫FA。

我一年只要谈十家创业公司签好协议,我就帮他去对接资源,我每天就干一件事,天天参加各种投资人的聚会。天天讲有一个企业不错,想不想看看,相当于他花钱雇了一个帮他找钱的人,只是你不用给我钱,成功了才付费,合情合理。

我每天做一件事,领着各种投资人去见十个企业的人,各种投资人,今天一波去那个,明天一波去那个,总之我的标准是一年必须成一个,只要成一个,我的收入就在40万以上。

绝大部分行业,都具备倒卖资源的人,特别是B2B,企业对企业的。化工,石油、房地产、建筑、很多人赚钱都是这么赚的。什么叫关系?这就叫关系。你找这个人,这个人真能帮上你忙,关系就在这,这就是资源。所以以前好多官二代没事开个小公司,其实就帮人干这些事,什么拿批文拿批条,他就是倒卖资源。

资源这个事,需要一定的资历的,比如医院。你如果过去积累了很久,你认识好多医院的院长,跟好多医院的院长关系很好,这就是你的资源。找一个好的医疗相关产品自己签一个代理,每年维护这些资源,一年利润两三百万。

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是有点资源的,这个资源是经过五到十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积累下来以后,它就能给你产生价值,给你产生一些经济收益。特别是传统行业,关系特别重要。因为这个是熟人的力量,不和陌生人做生意,因为陌生人有风险。

B2B行业特别典型,因为B2B行业的决策是需要好几层的,董事长、财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都要签字的。这种流程特别长,陌生人别人不敢打交道,不知道你这个东西好坏,不知道你这个人诚信不诚信,不知道你后续的问题怎么样。所以一般都是跟熟人打交道,因为咱俩打过一次交道,第一年一千块钱的,第二年两千块钱的,第三年两万,很多年了,也很了解了,就都给你做吧。这些关系上上下下你都打理的很好,他就不变化,这就是B2B的行业。所以B2B行业为什么新人难做?人家的关系都已经处好了,你怎么去撼动别人呢?所以这个社会上,你看到很多生活的还不错的人,其实都是积累了资源,某个领域人家有资源。

五年之后别人不会太看你哪个学校毕业的,也不会问你说上一个公司哪的,直接一句话,这个行业里什么情况?你拿出手机一晃,这是你五年以后最关键的东西,别的都不重要了。五年之后别人招聘绝对不看简历了,就是找到机会见一下这个老板,见一下这个副总裁,拿出你的手机聊聊这些人我都认识,就这么简单,你的资源就可以对接了,这就是价值。

所以很多年轻人刚入行,谁都不认识,抱怨这个行业不好,这个行业待不下去。我实话跟你说,收破烂收十年,都有资源。我们的小区就一个收破烂的,别人收破烂都不能进,知道为什么吗?跟物业关系特别好,最开始骑个三轮,但是一年后换了一个电动的,现在开一个车,真的开了一个车。他一家三个人,垄断了三个小区。他就跟这三个小区的物业公司都搞好关系了,在里面收垃圾的只能他一家。

这就是资源,你不要小看行业,要把资源积累了,其实处处都能赚到钱。别人不能做,你能做,这就是资源。别人不了解,你了解,这就是资源。

比资源更高层次的是产品,拿产品去换财富。社会有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如果能提供这个产品,才有利润空间,才能超越时间,技术,资源。它可以几百万,可以上千万,苹果公司一年利润170亿美金,就是因为用电子产品跟社会去交换。


但是,这个交换也是最难的。用时间换财富是最没难度的,我觉得社会上60%的人是靠时间赚钱的,一直工作到60岁,停下来就没收入了,这就是用时间换钱。

第二块就是用技术,我只要技术在身就饿不死。真正的技术大拿也能走到哪都行,走一些特殊路线,专家路线也是可以的。有些核心技术就他一个人掌握,收入几百万也是正常的。

资源和产品,社会上赚大钱的主要是这两大类,我觉得这个大概占到了20%。产品大概占到5%,确实难。要先考虑需求,需求在哪?需求是什么?未来十年的需求是什么?这就是行业,需求就是行业。就是把握住了你的财富来源,这一点搞明白,你才知道你要干什么,看到这大家明白了,赚钱就是产品。

如果你根本不了解社会有什么需求,也没有深刻理解,就甭想着创业当老板,财富也不可能跟你相关。你想做一件很感兴趣的事,觉得很容易做,大错特错。真正能理解社会需求的人,其实是很少的。这个理解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时间去体会,去深刻感受的。需求的深刻理解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产生新产品的考虑。

假如你不去打工,窝在屋里,你能理解这么深刻吗?打工是为了在这条线上找到切入点,这条线的第一点就是对客户的需求要深刻理解,如果谈不上深刻,就意味着你很粗浅,那就继续打工去。

事业发展中的四个交换,用时间交换、用技术交换、用资源交换、用产品交换,你属于哪个层次呢?!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如果你觉得赚更多的钱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话,这里有三条基本的理念你需要理解。

1)“我们会为你的价值买单” - 这很简单, 如果雇主认为你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能力/贡献/价值,他们会更加愿意付你更多的钱。这是与我合作过的每一位顶级雇主所采取的基本补偿哲学/方法。

2)“如果工作平台不尽如人意,这也可能会是你的一个绊脚石” - 我遇到过得很多年轻人都不擅长于把“自己的工作平台”和“挣更多的钱“更紧密的联系起来。然而如果你的工作平台不尽如人意,你就限制了自己学习成长,提升自我的潜力,同时如果你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也就能够为未来带来更好的工作机会。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联系:




3)“重要的不是你今天赚了多少钱,而是在整个职业生涯能赚到多少钱 ”- 我见过太多目光短浅的年轻人。他们为了更高的薪水加入了比较差的平台,而放弃了大平台的工作。但是他们却没有考虑自己的未来。那些最高收入的职位,例如CEOs/COOs/CFOs,工资稍低一些的有 MDS/GMs/VPs/Department Heads,接下来则是directors 等等。所以,扪心自问”你是否有一天能够达到哪些职位呢“,以及”需要花费你多久呢“

总结:如果钱真的对你很重要,那么就加入好的平台,这样就能够提升自己的价值去达到更高的职位,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样雇主也愿意付你更多的钱。然而也许你暂时会选择更高的薪酬而不是更好的平台,多先想一想这三个理念。特别是在你前期的职业生涯中,不要在平台和当前的收入之间做交易,归根结底,这是在出卖你的未来。(译)
-----------------------------------------------------------------------------



点击链接访问 职商网:http://www.zhishangwang.com
更多职业发展的精彩内容和专业知识,远见和建议,请关注:
[h1]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Larry聊职商(LarryWangABC)[/h1][h1]顺便,我的知乎Live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提高你的职场意识和英文![/h1]三场单次知乎Live:
如何有效地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
如何拿下重要的「英文面试」?
职场之路快速晋升指南
知乎系列Live:职场英文沟通,这样最有效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
Here are 3 essential concepts you need to understand if making more money is important to you.
1) “We’ll pay for value” – It’s simple. The more capabilities/contribution/value that an employer believes you can bring to their company, the more they’ll be willing to pay you. It’s the basic compensation philosophy/approach of every top employer my recruitment firm works with.

2) If your platform has big limitations then these will be your limitations too– Too many young people I meet fail to make a strong enough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latforms they join and making more money in their career. But if you join weaker platforms, you limit your ability to learn and grow, develop stronger capabilities, and build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that allow you to attract better opportunities later on. Here’s the basic connection:



3) It’s not how much you can make now, but how much you can make over your career – I also see too many young people who only think short-term. They pass up a better platform to join or stay on a lesser platform just because it pays more now. But they don’t consider the future, which is this. Those who make the most money are CEOs/COOs/CFOs/etc., then MDS/GMs/VPs/Department Heads/etc., then directors, and so on. So the big question is, “Are you someone who can reach these levels someday?” And how fast can you get there?


The Big Takeaway: If money matters a lot to you, then make decisions and moves to join good platforms and situations that can build your value to handle bigge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is is what employers will pay you more for. While you may be tempted to take more money now over a better platform, consider these 3 concepts first. Especially early in your career, don’t trade off a better platform for one that can offer you more money today. That’s essentially like selling out your future.


------------------------------------------------------

For more grea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related expertise, insights, and advice, follow Larry Wang's personal account on Wechat, at Larry聊职商<LarryWangABC> and company account at 王李亚洲资源 <wangliyazhou>
To get to get to know Larry Wang better personally and access his lates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related articles, follow him on Weibo, @ <LarryWang王承伦>.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获得财富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售卖我们的时间,而要想赚钱多无非就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让自己的单位时间值钱;二是组建团队,增加可售卖时间的值,比如说,一个人一天最多可以售卖的时间是8个小时,但3个人的团队就可以是24个小时。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财富公式:
财富=专业×团队
怎样才能让你的时间更值钱呢?首先你要做到是要比别人更专业。就是我做的这件事就是比你好,做咨询这事就是做的比你有价值,所以我的价格就比你高。你一旦有了专业性之后,你就可以单价比别人高,但是它有一个限制:每个人的时间最终是有限的,你一天能卖多少时间,你不可能卖太多,你一天8小时工作,你工作16个小时到顶了,不可能到24小时。
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往往会有这样的心态,公司付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钱的活,。恰恰相反,你应该把公司付你的钱只是当成一个额外的赠送,当成一个福利,这个时段你真正需要的应该是让你的个人时间价值获得极大提升,这是你人生积累财富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二是团队。你更专业之后,你一个人创造时间是有限的,你必须要借助别人的时间,也就是说你要用团队来跟你一起来干活,这个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企业主,或者成为一个管理者,这个时候你就拥有一个巨大的杠杆。这杠杆就是,你管十个人这个杠杆就乘十,你管10000个,你杠杆有就乘10000。你一旦拥有真正的管人的能力,你的杠杆就会放大你的财富。
在这做好这两点的基础上,你可以再往前走一步,这时,大概你也积累了大量的人脉,有了对商业的洞察,而有了这些之后你就具备了让钱生钱的能力,这时这个公式
财富=专业×团队
就可以变为
财富=专业×团队×资本
你也就拥有了无尽的赚钱的能力。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不要想着怎么赚钱,先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
钱只不过是顺其自然附属而来的。

知乎上面的赚钱方法,无论写得多么详细多么具体。
也无法让你学会赚钱。

因此在看别人的回答时,不能光看别人的方法和操作。
学习别人的思维,人与人的差距在于思维的局限。

把马云爸爸的路给你走一次,你也走不到他今天的成就。
把世间所有的赚钱方法都告诉你,也无法使你成为世界首富。

一生忙于赚钱的人生,不是富有的人生。
赚钱并没有逻辑和规律!

如果有,那大抵是:

做好身边的小事,感知社会的趋势
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时代的运势
勇于冒险与尝试,最重要永不放弃


.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个问题,我想我是没有资格来说三道四的。

但是没关系呀,骚年,虽然我不行,但不代表别人也不行——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那些首富们是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NO.1

赚钱的方法就是去做赚钱的交易;挣大钱的方法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精准地站在正确的一边。——杰西·利弗莫尔

关于投机市场,如果赚钱的真相只能有一个的话,那么一定就是这一个。

大魔王利弗莫尔在与黑中介和华尔街撕逼了多年之后,在多次赔光本金之后,在被债主泼油漆浇汽油之后,终于参悟了人生,看破了红尘……哦不,是看懂了交易的本质,于是领悟到:这个游戏(炒股),似乎不是赌波动几个点那么简单!

于是,才有了伯恒利钢铁一战的绝地翻盘,才有了1929年做空美股的巅峰之作。


NO.2

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威廉·江恩

与利弗莫尔身处同一时代的江恩同学,平时很是看不惯老利的那套奢靡之风,而且还有事没事就到处黑老利……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市场上叱咤了多年风云之后,竟得出了一个跟利弗莫尔同样的结论——趋势。

我不得不叹服,威廉杰西,相爱相杀,这特么才是真爱!


NO.3

耐得住时间考验才最真实,能让你赚到大钱的不是你的判断,而是耐心等待的功夫。——沃伦·巴菲特

嗯,我知道的,屁股决定脑袋。


NO.4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吕不韦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干掉熊猫,老吕你就是国宝!


NO.5

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乔致庸

一百年前,老乔把这个事做成了,所以有了乔门望族;
一百年后,老马把这个事做好了,所以有了阿里巴巴。


NO.6

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
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
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
——胡雪岩

这段话,其实反过来念似乎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做了一乡的生意,就可以有一乡的眼光;
如果你做了一县的生意,就可以有一县的眼光;
只有你做了天下的生意,才能拥有天下的眼光。

NO.7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贱。——沈万三

那么,问题来了,人至贱则我当如何应对?

NO.8

风险越高,收益越大。——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去吧,皮卡丘,去战斗吧,去征服星辰大海!!

NO.9

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王炽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NO.10

创业要大成,一定要找到能让猪飞上天的台风口。——雷军

有道是:猪常有,而台风口不常有。



好了,就此打住。我画蛇添足又唠叨了几句,实在汗颜。

祝你们好运!!!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1:了解自己的 机会成本
2:清晰了解对方的需要
3:交换
就在三个小时前,合伙人刚开的天猫店,日销售过一万
十二个小时前,我和其他两个合伙人拒绝了一个稳定月入2万的天猫服务合同
日销量过一万的天猫,开了不到十天
我们拒绝的天猫,开了三年,我试运营四十天,销量上涨, 日销售不过万
同样是天猫店,前者运作顺畅,开店,产品,装修,策划,售后,推广,所有环节谈好到执行,只花了一天,厂家提供顶尖的产品,我们提供业内一流的推广运营,沟通效率,办事迅速。
后者是客服产品美工全部有严重缺陷,而且短时间内无法调整,尤其是设计师, 3月17日给的设计需求要4月15日之后才有时间做,我不知道他这段时间在做什么
拯救地球还是维护世界和平?
谈崩的导火索是乙方今天在合作协议上要求把销售目标提升到原来两倍, 而且设置了对甲方极为不利的惩罚性措施,随意增加一个罚款五十万的条款
前面的天猫店好像梁边妖,自己掏钱服务,承担所有风险,和他合作心甘情愿
后者就像凤姐,她掏钱请我们谈个短期恋爱,还一大堆不合理要求,最后一拍两散
拒绝的核心原因就是甲方需要的东西远远超过他给的价格,而且对方并没有意识到 这一点
最后交换失败
很多人之所以发了点小财,迟迟富不起来,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给的太少,要的太多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