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使及 VC 的投资,创业公司该如何生存? - 诺米粒 - 2024最新贷款口子论坛
登录 or

没有天使及 VC 的投资,创业公司该如何生存?

已邀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深夜看到这个问题,讲讲自己的经验吧,不是为了励志,只是为了让创业者认清楚什么是投资人。

我的公司,大概从上学时就想着要去做,因为有意义,用户有需求,行业也比较传统而落后,属于你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有所突破的。可惜2007那会,没钱,没人,没技术,做不成。

2013年,因为一些行业里的恶心事(某慈善家捐劣质助听器的事儿),下决心重新开始做,用自己和几个想和我一起创业的小伙伴的钱。当然这6年我也没闲着,各种想办法为这个事情做一些准备,虽然没想着一定要去做,毕竟我自己给别人打工收入还不错,如果不是那件事情的话。

做到2014年10月,我们已经是国内这个垂直领域最大的也是最接地气的网站了,不过同时我们第一次投入的钱也快花没了。最近见投资人,好多人对我三年花了600万表示很奇怪,理论上烧钱的网站600万太少了,特别是还有两个线下中心,每个投资都是200万左右的。



(我们最早的办公室,70平米,花了1万3千块钱装修,用了两年)
从办公室和一些财务制度的简化,你就知道其实我们真的很节省。图上这个桌子,是我们捡回来,自己又钉了桌面,盖了桌布。

2015年3月,我开始找投资。在创投圈之类的网站放了自己的项目,大概有十几个投资机构约谈,还参加了一些路演,效果的话没有,口才倒是锻炼了一下,无疾而终。当时很不理解,为啥和我一起路演的项目那么不靠谱,还敢出来路演。后来才知道,原来有种职业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投资人在追寻一个叫风口的东西。

大概那会儿项目开始有一些收入,资金压力不算大,只是要扩大规模的话就没钱了。索性不与我瞧不上的人去同台路演,没意义。也算是有些小小的自我感觉良好。反正风口和我无关。

又到了2015年10月,因为硬着头皮上了新项目,把线上资源要转化为线下的价值实现,钱又不多了。这次,有过来人告诉我,融资不能去路演啥的,那都不顶事儿,得找FA。只有FA才会给你推荐靠谱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确实是这样,我们项目的FA是国内一家非常知名的投资机构。他们给我介绍的投资机构也不乏一些知乎里常见到的机构。这次融资又不成功,原因大多是因为我所在的行业太过于垂直,他们更乐意投"独角兽"可能出现的一些行业。我很羞愧,因为我们这个行业一年行业总量也才十几亿美金,我们不可能是独角兽。所以见多了投资机构,聊的很开心呀,但都是失望而归。钱没拿到,但专业的机构就是专业,能帮你把整个发展战略捋清楚。

到了2016年3月,之前约谈过,但对我们没兴趣的一些机构忽然又约我(后来才意识到,是因为有两个消费电子巨头进入我们这个行业和一个关联行业,美国FDA出台了一个利好政策,打破了行业天花板。而我们的创新模式,是投资机构进入这个行业比较直接的跳板)。这次他们换了口吻,不再强调我们行业规模小,也不再强调我们要成长为独角兽。其中有三个机构都给出了1个亿的估值,还有一家8000万收购的。作为一个眼皮子浅的人,我动心了,真的动心了。直到签投资意向书的时候,投资机构和我都有些傻眼了,因为项目好,团队好,略有盈利,成长性好我们都符合,但核心问题是投资机构怎么退出?我的意见融资一次就可以,都不用b轮,咱们就是这个行业的主要企业了,再成长几年,行业整体打开了,等着分红就行啊,不用什么下一轮,更不用上市,太复杂了。结果投资机构的人说,他们不是为了和我分红的,而是希望我们快速成长,然后下一轮融资,最后上市。虽然我们也可能上市,但未必非要N轮的融资,这个太快了,容易扯蛋。

明白了吗?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要赚的钱不是你以为的钱。人家赚的才不是你那个分红好不好。

创业的小朋友们,不要觉得拿到投资就是成功,也不要因为没拿到而觉得痛苦。你要知道,你去见的一个个投资总监,投资经理,合伙人,都只是投资这个行业本身的一个环节,他们本身没有大钱,也许比你我都穷。他们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投了一个项目,然后在投资花完之前找到下一个接盘侠。每一个投资人都会给你说,他有一个梦想,投出一个10亿美金的独角兽,实际上,哪儿有那么多独角兽?他们谋求的是你高速成长带来的高估值,从来没想过陪你一起成长,只想着几年后十几倍二十倍的退出,这样他们的金主就可以不劳而获了。这是一帮想钱想疯了的人。如果你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盈利,很踏实,而不是自以为是,找你的朋友做你的天使或者等你赚钱了直接找产业投资基金,这才是最好的选择。真正做大的能持久的企业,都找的是和自己长期分享发展红利的伙伴,也可以称为战略投资人。

融资又一次无疾而终,这一次,我没有挫败感了。因为拿不到投资,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因为我和人家不对路。

当然,评论里李李讲的很对,如果有投资而且双方认可,确实也能上一个台阶。也不用一味拒绝。但要想好了。

2016年5月,我的公司第一次实现单月盈利,而且6月截止到今天比5月还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因为很稳定,所以也不会只有这段时间挣钱,过段时间赔。(2017年1月1日修改,2016年财务报告还没有,但粗略估计我们全年还是大概亏170万,已经是四年里最少的一年,考虑在用股东资本公积的方式补一下,让财务数据好看点儿。但同时要算实际资产的话,因为现在我们同时筹备了3个线下中心,新增投资520万,四年翻了三倍。营业规模的稳定扩大,使得2017年全年盈利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我要说的最后一个阶段。现在我已经放弃了找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融资,因为我的公司已经赚钱,而且赚的不算少。而且现在来看,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没有犯过原则性的错误。归根结底,如果你在创业,各种路子没啥对不对,拿投资也对,像我这样也对,但问题是,你想明白了吗?

2016年5月,我的公司第一次接受外部投资,2000万债权(因为涉及略微复杂的协议,分期到账,2016年11月到账500万)。2016年,两个消费电子巨头进入我们所在的行业,国内的两大巨头听说也在调研准备进入,行业的机遇来了,我们的估值也越来越高了,但只是估值而已。

2017年刚开始的这几天,我们除了新增筹备4家线下中心,还成立了自己的专家事务所,筹备了苏州研发中心(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员工持股,员工工资也总体提升了20%。

大概创业就是这样,你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上台阶,你证明自己可以用10块赚100,有人给你10块。你证明自己可以用100赚1000,有人给你100块。把目光永远盯在投资人身上,要么就是骗子,要么就是一开始就是纯粹的资本概念绑架。

当然,如果有靠谱的投资,双方彼此认可,股权投资也不是不可以。







我们北京的听力4s中心办公室,很漂亮是吧?






这是刚刚搬到的新总部,我没有大手大脚,综合各种情况才搬到了银河SOHO

----------分割线----------

这篇文章写完几个月,成为了我知乎赞同和感谢最多的文章。一个意外收获是,可能知乎上有一些用户本身就是投行的,在后来的日子里国内最著名的几家投资机构又和我聊了一圈,几位传说中的大佬,就这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的社交圈。

我只说结果,那就是机构都是一样的。当你决心接纳机构的投资,进入高速增长期,自己心里要有数。这太考验人了。我反正做不到高增长,也成为不了独角兽。

最后想说投资机构,应该更务实一些,尊重实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来强答一记。

我们公司2011年创立,实际上是有天使投资的,只是当时所有的投入,包括来自天使湾的,我们自己的,亲朋好友强塞的钱,加在一起,一百万人民币出头。

这点钱放今天的互联网行业,连种子轮都谈不上吧,可能就是个精子轮。

我们一直到2014年年底正式拿到IDG的几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款,前一天晚上,银行账面上还有九十几万人民币。

所以,A轮之前我们就是靠着开头那一百来万起步过了三年半,有人会奇怪为啥那么久我们还没成功,有人会奇怪为啥那么久我们还没完蛋。

在这个问题下我侧重回答我们为啥没有完蛋。

因为我们实在太怕完蛋了。

从第一天就开始怕。

我们公司在南京,2011年那个时候,论创投的氛围,南京和南极也没太大差别,我当时完全没有指望后续还能再从VC融资。

所以我从第一天起就想赚钱,不管是什么,能让我卖就好。

于是我开始卖这些——



我每周会喊收废品的上门,把喝完的矿泉水瓶连同纸箱打包卖给他(没错公司一直以来都没有饮水机,只喝矿泉水,评论里有人质疑说桶装水更省钱的,但本文侧重点是赚钱而不是省钱啊),然后记在收支账本上。


如你们所见,其实也卖不了几个钱,没可能靠这个生意走上人生巅峰。

只是在早期几个月,废品交易的确就是我司的支柱产业。

对我来说,有那么点收入不重要,但是能有收入本身很重要,这反映一个态度——我们不接受收入为0。

所以不久以后我们就开始从产品上创收,终于有一天我也懒得卖废品了,直接让保洁阿姨带走。

当然,由于过度看重营收,我们也的确走了不少弯路影响过发展,在此不表。

我不能说我们当初那么做是唯一的做法,甚至不能说是正确的做法。

我只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

一家创业公司想要活下来,总是有些办法的。

即便是在中国。

---------------傲娇的分割线---------------
欢迎体验扇贝全家桶,单词,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全都有。

再强调一下,我们早就不卖矿泉水瓶了,请不要来信咨询相关业务~

我们的现状,请见 在扇贝网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 王捷的回答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世界上本来就是先有生意后有金融,金融从一开始就是为生意服务的,没有金融难道就不能做生意了吗?现在的创业氛围,某种程度上是被过多过傻的流动货币惯坏了。似乎任何模式都是要先赔钱然后垄断市场最后独享巨额利润。然而,商业的本质就是赚钱,顶多高尚一点的,赚了钱再去改善用户体验,然后赚更多的钱。天使也好,VC也好,只是一开始的催化剂或者助燃剂,最好最持久的燃料还要靠企业自己。

如果真的完全没有天使或者VC,那肯定是哥们儿几个凑点钱攒足初始投资和一定阶段的运营资金然后开张,然后就是在以下各种情况中蜕化或者选择:
  • 如果主营业务能挣钱,就靠着自由资金滚动发展
  • 如果自由资金不够支持规模的扩张,找民间借贷(高大上的名字叫做:小贷公司或者P2P)
  • 如果主营业务亏钱且到了初始投资不能支持的地步,找和主营相关的业务挣点小钱再说,希望能两头兼顾。(在免费 Wi-Fi 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 何明科的回答中,曾经试图用高大上的大数据改变世界的团队,也不得不low到土地里,做起来工厂WiFi的生意,收集数据的同时还能赚点小钱)
  • 如果找不到,赚钱的无关业务也接,把公司撑下去再说
  • ……

创业只是做生意的高大上名字,活下去最重要。

...更多文章请到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更多回答请看何明科的主页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因为我忍不住了。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点到创业类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在聊怎么拿投资,怎么卖项目,很少有人好好说说自己是干什么的 具体怎么干的。。。。。。。

对于拿投资,那些VC、天使、ABCD轮,路演,说真的,我看不太懂。但我也创业了。并且现在看来还可以。所以,我就想说说我干了什么。。
先说一下,我也算是有投资人的。还是个名人,贾玲。
贾玲投资我们纯粹是因为对于团队成员的信任。一个PPT,几次聊天。基本上就敲定了。
所以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到底这算是天使吗?算是投资人吗?我们只是觉得她也是老板,她跟我们一起做这件事,合伙做生意,她出钱,我们出力。我也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我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叫 LITTLEONE小碗家庭写真馆 。过去的半年,我们甚至为此造了一座白房子。

白房子现在长这样:





前阵子我的大学同学从美国回来,他去了美国念研究生,毕业回来以后在一家刚刚拿到新融资的AR(什么虚拟现实什么的)企业工作,来我的新公司转转,进门不到三句话就是融资去啊、路演去啊、A轮去啊。。
我说我听不懂,别跟我说了。我觉得我没有再去要钱的意义。。我也要不到钱了。。要到了钱我也不知道要干嘛。。
这是实话。


我的行业是摄影服务。在我目前的认知里,这是一个以“审美”为基础的技术型行业。在记录影像如此便捷的时代,专业的摄影服务之所以还有人买单,就类似于“我会做饭,但我也喜欢去饭店吃饭”一样的道理。说到底,你的客户欣赏你的作品,这是一次“基于审美的消费”。
所以,在我的行业里,我并没有办法生产出一个产品,然后不停得卖它,卖给一百个人、一万个人、一亿个人……要让客户满意,我就需要为每一个人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传统影楼并不需要啊,固定的场景服装,搭配好了可以拍上成百上千个孩子。这样一来,摄影师的成本就下来了,不需要自己会搭配的摄影师,只需要会用相机会按快门就行了。

所以,作为父母,你想给孩子拍千篇一律的照片吗?

大众审美越来越高,摄影门槛越来越低的当下,专业的摄影服务还是要把控好品质才能生存吧。
我想这也就是这几年在摄影行业里,工作室模式替代传统影楼开始越来越受到客户的欢迎的原因。毕竟作为客户,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照片喜不喜欢而选择拍摄店铺,更少因为店大不大而选择拍摄店铺。

具体摄影方面的问题我就不细说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拍摄更多真实自然的儿童写真,区别于固定搭配甚至固定pose的影楼模式,我们觉得真实自然的根据每个宝宝的特点拍摄的写真才能真的打动人心。

这就是我们拍摄的照片:








除了产品品质之外,还有一点,也是我觉得非常重要:客户体验

我自己常常想,到底为什么要去照相馆拍照呢?一个是因为大概真的想拥有更好看的照片作为时光的记录,而另外一点,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去照相馆拍照这件事还是一件仪式感十足的事情。

我在开店之前曾经去各种各样的工作室和影楼“探店”。传统影楼的体验就比较类似于去了美容院或者理发店,销售热情得给你介绍,不断推荐你购买更高规格的套系,大多数摄影师都是专门的影楼学校毕业的快门机器人,有一种无法沟通的审美障碍。工作室的摄影师就舒服多了,摄影师一般就是老板,自己拍,自己修,拍的好的工作室老板也好沟通。不过工作室一般为了节约成本,照片拍出来好看,但店里都是能省则省,相对简陋。
我不想这样。
我希望拍照这个仪式感十足的事情,能让你真的好像要去做一场梦一样美妙。本来就是基于审美的消费,就得让这个“美”美的到处都是,照片美,体验也得美。
于是我们在北京东五环外的一个神奇的园区里,开始造房子。


之所以说是个神奇的园区,因为环境实在是太。好。了。大草坪,低密度,百年老树,松鼠,各种鸟……特别这是在北京市区。这简直感觉让人不可思议。上图就是我们园区一进门的夏天和秋天。

造房子的过程可以说痛。苦。不。堪。有机会再详细说吧。我们的设计师是特别厉害的曹璞,他既是后海大鲨鱼的吉他手又是知名的建筑设计师。从设计到整个施工,真的多亏了他。要不是强迫症的曹璞,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房子最后能不能造成。

这个低头的帅哥就是我们的设计师曹璞。
我们拆除了原来的一些部分重新建造,所以工程浩大。
但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我们希望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真正专门为小朋友拍摄而盖一座房子。
四个月的时间,它从一个非常破败的小实验室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房子造好了,所有来过的客人都对空间赞不绝口。第一步的体验完成了。但是仅有空间和产品也是不够的,“仪式感”这件事我得时刻体现出来。
来拍照的所有家庭,我们都准备了咖啡和茶点,三对一的全程陪伴,让家长可以有放松的时刻。我甚至想了很多招数只为了解决拍照的时候小朋友的爸爸可以干什么……我们希望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在这里找到非常舒服自在的方式。最终,得到最好的体验。





这就是我们的小碗下午茶。
说个题外话就是,真的有人专门开车过来,以为我们是一家咖啡馆进门就点咖啡坐下。。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有趣,我想可能我们的未来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吧。

刚开始做这家店的时候我看了一本挺重要的书,日本人写的,叫《线下体验店》。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我开始特别注意实体店里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小细节,如何改变着一家店。
其实在这里写,也感觉有些逆潮流。所有人都在线上火热的创业,我却实打实得甚至砸钱去造了一座房子。我也有朋友一直劝我,其实可以把所有花在这上边的钱拿去砸营销,照片哪里都可以拍,没有实体店成本一下就下来,一点压力都没有,用所有的钱抄红自己,来得更快更直接。
第一,我不会。第二,我总觉得那样特别虚。
当我看着我的房子一点点造了起来,当我看着所有体验一点点呈现出来完善起来,我内心还是挺澎湃和踏实的。儿童摄影行业在这两年也出现了很多APP,低价拍摄,网上约摄影师,甚至像约出租司机一样约儿童摄影的APP。也听闻他们拿到了投资什么什么。
但是我总觉得,踏踏实实做产品和实体店,会比卖概念要长久和踏实。特别是像我们这个行业,感觉VC什么的离我们好远,也没有什么快钱可赚。积攒客户,培养摄影师,维系客户……这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说真的,再来了投资,我也不知道钱要花在哪。。

说了这么一大堆,总的来说。就是我个人觉得有些行业,像我。可能真的不适合VC什么的,一家小而美的店,也算是一种创业吧。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自己作为一名创业者,谈谈我的经验,创业之前,大家都认为有个好的idea,团队经验不错,大家拿点钱出来就可以做,希望项目发展不错,然后直接找投资,以后慢慢发展。其实这里面有个误区,就是投资不是那么容易拿,至少在国内,种子投资的还是比较少。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大家总要生活吧?成本总需要的。如果前期公司资金不足的前提就去创业,越到后面越辛苦,很容易坚持不下去,这跟毅力没有任何关系,现实摆在眼前,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还拿什么来创业?

因此前期你打算做某一个项目,不论它发展潜力有多大,你还得准备至少18个月的资金去做,产品出来后,你要营销推广,你要运营,在你项目赚钱之前,你可能已经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你是没有任何收入的,但每个月都要花不少的成本来维持项目。

目前来讲,你有几个方式去“坚持”,一,尽量控制成本,除了基础成本(硬件,人力)必须要花,其他尽量节省。二,想办法缩短项目开发时间,用最少时间开发demo,然后不停迭代,完善产品,如果你项目是面对终端消费者,尽量早点推出,得到用户反馈后,不断改进(这是国内大部分人会做的方法),如果你产品是面对企业,那就要用最短时间找到肯尝试你产品的企业用户(第一个客户可以不收钱,或者已一个极低廉的价格去卖,毕竟别人肯当你的小白鼠)。三,如果团队有激情,日夜加班工作的话,可以考虑接一些项目去维持,但项目的选取必须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不然会导致你原有的创业项目推迟,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可能只针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但对其他行业有参考,毕竟在it领域,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最后,个人抗压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你是公司的创始人,不能避免经历身无分文的情况,是否能渡过就看自己的信念有多强。

ps:如果你幸运或者有关系的话,跟国内的大头合作一些简单项目,也可以维持公司,例如移动,电信方面都有不少项目是外包的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哥们 互联网恰恰是不怎么需要投资的一个行业
投资就意味着你得给股份 给分红 傻么
互联网启动资金往往都很低的
不要谈太远大的理想 只说做生意 玩好互联网主要是找到隐性需求 也就是一种模式
我随便说个好了
注册一些陌陌女号 正常养动态 照片墙 ➕几个群刷刷存在感 陌陌资料里可以写上自己微信
注册配套微信 养朋友圈 引流稳稳的 然后你就有一个全是色狼的微信 产品嘛就多了 情趣啊 云盘啊 泡妞宝典啊 哈哈 随便想想就好多的 利润基本是纯利
你要什么投资?
未必上的了台面 但是赚钱能力杠杠的
我圈子里都是这么玩互联网的 各种稀奇古怪的模式 套路都有 年收入1000+的有五六个 而这么高的收入 也就是一个20多人的小团队就做到了 我们有时候聊天 聊到创业 投资之类的话题 大家也就是呵呵一笑……
----------------------------------------------------
7.10补
回答这问题的本意,是觉得题主的思维走了歪路,很多人比较在意表面的东西,觉得投资,上市等等特别高上大。
这儿分享另一个,不算是套路,但是告诉大家真相的公司
现在直播最火的是映客,这公司基本明年基本会在资本市场上市的
他早年怎么火的 通过与民间卡商 以及外包公司合作 刷高软件人气 做出漂亮的账单
这里面同样很多产业链:
1上游卖手机卡的 现在每卡必须实名 有资费便宜的,卡便宜的渠道商 卖手机卡可盈利 比如我在本地认识的电信经理 外快相当多 包括我自己与本地电信合作的一个业务 他们作为礼品送了我一个8888尾巴的手机卡 市场价大概4万 我琢磨他们做我这单应该赚了我不少
2卡商 玩卡的 拿映客才说 映客现在注册一个号 可以卖3-4元
3外包公司 映客为了在资本市场拿出漂亮的数据 会让外包公司 做活跃度 比如月活跃用户上千万什么的 水分都是很高的
早年 腾讯 阿里 同样也这么做过
包括现在的APP打榜 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 我朋友的工作室 有300台苹果4S 就是专门给新APP打榜 刷星刷评价的 一个手机能打分+评价一次 2-5元不等
所以啊 想在互联网里赚钱做生意 1压根不需要任何投资 2看不透一个模式背后的套路 基本玩不下去
赚钱很简单 找到一条完整暴利的隐形产业链 找个环节嵌进去 深耕就行

回复评论里一个小兄弟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 做生意 都是耍流氓:)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不太喜欢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大多数涉及这方面的,都会直奔金钱而去(当然,也有例外的)。

我想说的是,一家公司能否做得好,钱不是最主要的。如果团队能够在资源匮乏的时候打好战,屹立不倒,那这个团队就很难被打败,这是难能可贵的特质。

创业,对于自身类似起义反动,自然会进入一个资源匮乏的阶段。学会精打细算,学会开源节流,学会珍惜来自每个客户的肯定,学会从细微处挖掘资源和亮点。

假设一开始就奔着资本,或者真的获得充裕的资本,反而会错失这些宝贵的细微处。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要学会打资源匮乏的战争。掌握了这身本领,资本还重要吗?

他们会过来找你的。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谢邀。

没天使,没VC能做的生意,才能叫创业,你刚好本末倒置,天使和VC,本质是你找人借钱,是你找人去要钱,这话是难听,但是这才是本质。


没谁是天使,都是生意人,看好你,觉得你真能挣钱才借点给你花销。

PS:自己活都不能活,凭什么借钱给你创业。


以上

Tassandar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去年看过的一本书
创业,生与死 (豆瓣)
书里讲的是一个年轻人板仓雄一郎在日本进行他的第三次创业的经历,他就是几乎没有VC(一个日本的VC跟风给了一点)的参与,后来失败的例子。

书里说的作者的经历主要是说他自己开发了一个电话广告问卷系统IMS得到了成功之后,决心开始迈向自己新的高峰的经历。他的IDEA叫HyperSystem,业务的计划非常宏伟,计划让日本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上网,然后通过数据库记录每个人的上网轨迹,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来用精准的广告进行盈利。

时间大概是1992年。作者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做的演示是自己坐在电脑前面上网,到中午的时候自动弹出一个窗口问你要不要吃饭,然后广告商通过线路判断出用户位置,根据上网习惯计算出了一系列商家进行推送,直接点击下单后完成外卖。

我当时看到这个想法和功能展示的时候我真的是被震惊到了。我当时就想,这样宏伟的Idea,如果做成了很可能成为日本的微软苹果级别的公司。甚至完全可能就没Google和亚马逊什么事了,它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吧!其中对大数据、互联网思维、流量效应的想法完全在今天也是非常超前的。但是没有,在97金融危机的时候,一切都化为了泡沫。

作者非常坦诚地说完了自己的全部创业历程,由于94年还几乎没有什么VC的业务,日本也没有美国类似的完善的资本市场,所以一开始作者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银行,由于97年金融危机之前日本经历的一场金融泡沫,银行开始向风险投资业进军,作者也乘着这股风,融到了很大的一笔钱。最后在96年纳斯达克股灾,公司在美国上市失败和日本金融危机之时,被银行抽贷逼死。由于日本没有足够成熟的并购市场,公司原本健康的IMS业务(就是电话广告问卷系统)也没有办法剥离抛售,被跟着带死了。

压死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之前最支持他们的友住银行,银行承诺还一笔大款之后立马放一笔新的钱,然后当公司把这笔大额的资金还了之后,银行再也没有放出款。

总而言之,这个在我看来非常短命但是非常伟大的公司,只能说是投错了胎。在一个金融不足够健康发达的地方,用期望低风险的资金发展了高风险的业务,最后只能成为了历史的陪葬。可以说,假如没有日本银行们90年代的疯狂,不会产生这样超前的公司,因为在现代的商业社会,想做一个大事,尤其是创新的事业,没有资金和杠杠的支持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反过来,也正是因为这种对资金风险的供需的不匹配,造成了一个伟大的创意,如果日本的金融危机晚两年发生,或许结果就完全不同了。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那么多巨大的公司最终都是在美国产生和成熟,并不是其他国家没有创新的人才和对应的科技,更多的是整个商业生态上的差距。

最后作者虽然自责了很多话,认为自己不够擅长经营,做事过于招摇等等。但是在我看来,我就是觉得他和成功就差了一点点人生的智慧。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是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的。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单纯就生存而言,对企业最重要的其实是现金流.收入,利润什么的暂时负的都不要紧,现金未负企业就得关张了.

所以其实这个问题是在问企业除了天使投资有什么其它筹资手段.

最好的情况是创业者自己有钱了,比如蘑菇街的创始人@陈琪卖房筹集了一百万.但很多创业者没有钱,筹资就是通过3F(Family 家庭, Friends 朋友, Fool 蠢人)进行的,当然天使投资也是其中一个途径.

有了起始资金,拉上了创业班子,企业也开张了,那就自然是谋求一定的收入.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而是通过自筹(Bootstrap)的收入维持运营.只有真正少数具有很大市场潜力而且收入增长很快的企业才能得到VC的帮助.考虑到VC要求在三五年内退出并且取得十倍以上的回报,其实完全就可以把VC是以30%以上的利率想企业放高利贷的.但因为这些企业风险太高,传统银行不愿意贷款,所以这些创业企业不得不求助于VC的力量,快速壮大自己.

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讲,还是老老实实想办法自己干吧,能不拿VC的钱其实最好别拿.不容易是吧,谁叫你要创业呢?要是人人都能做了还有什么牛叉的地方吗?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创业公司能够拿到VC及天使的,是属于创业项目中的少部分。做创业不能完全指望天使和VC的钱,除非你的远景、预期、团队、用户数和活跃度能够超越$10B公司的初创时期,否则还是脚踏实地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基础业务来带来收入,以变现为目的,推动公司的正常运转。

针对2B的业务:
1)可以考虑自己及3F投入资金;
2)以项目形态先跟需求方拿到一些合同,顺便做一些市场DD和对用户需求的DD,拓展自身的商务能力;
3)项目转产品,从项目的经验中提炼产品共性需求,打磨产品;
4)产品运营上线,找融资扩大规模或者直接用留存利润。

针对2C的业务:
找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一起投入做这个事情,投人、设计及编程,少量服务器资源,做简单初版本,迭代开发,有了用户数及产品原型,再去融资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情况应该视不同的行业而言,不能一概而言之。
好的方向,战略,团队,缺一不可。
首先你的项目或产品是否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如果有,你前期demo产品后,应该初步运营,产生不错的现金流;如果没有,是否有能力快速积累用户,用户膨胀速度如何,如果这两点达到了,融资方不笨的,不用担心。
生存问题是创业型团队最基本的问题,应该提前考虑好!
根据你所在的行业整体初定好整体战略,每部分的战术,组织好团队,剩下看执行力了。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话说我和别人聊天时,谈到自己的职业,免不了有人问我,“”话说我有个想法,你看你们风投会不会投“”,于是我总要阐述下风投的意义和企业发展并不一定需要风投的观点,题主问“没有天使及 VC 的投资,创业公司该如何生存“我有一言,诸位请听之:举几个没有天使及VC投资的知名公司例子吧~

老干妈在“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的条件下,发展到了连续17年销售额增长,一步步做强做大成为海内外知名企业
1997年企业产值1400万元,上缴税金86万元
1998年企业产值5014万元,上缴税金329万元
1999年企业产值1.26亿元,上缴税金1500万元
2000年企业产值1.5亿元,上缴税金2464万元
2001年企业产值2.15亿元,上缴税金3700万元
2002年企业产值3.8亿元,上缴税金5188万元
2003年企业产值6.25亿元,上缴税金7800万元
2004年企业产值8.08亿元,上缴税金7500万元
2005年企业产值10亿元,上缴税金1.4亿元
2006年企业产值12亿元,上缴税金1.67亿元
2013年企业产值37.2亿元,上缴税金5.1亿元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到现在也没拿过风投的钱,华为在2010年以218.21亿美元营业收入首次杀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为第397位。2011年以273.557亿美元年营业收入位居第352位。2012年,华为连续3年入选财富500强,以315.4亿美元名列351位。2013年,华为首超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排名第315位,爱立信排名第333位。2014年,华为排名由去年的第315位上升至285位。2015年华为排名相较2014年又有大幅提升,上升57位至228位。2016年,华为又提升了将近百名,位居第129位。

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总营收超过BAT三家的总和。


~~~~~~~~~~~~~~~~~~~~~~~~~~~~~~~~~~~~总结分割线~~~~~~~~~~~~~~~~~~~~~~~~~~~~~~~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融资方式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即是企业将自己的留存收益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外部融资包括了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而天使和VC只是股权融资早期阶段的称谓罢了

关于各类融资方式的利弊我就不展开讲了~感兴趣的自行百度即可,

所以,没有外部股权融资怎么办?可以债权融资也可以内部融资啊

讲真,获取股权融资从来就不是企业生存乃至成功的必要条件~股权融资玩不好,管理权旁落,资本压力需要退出,毁掉公司的案例数不胜数~

踏实做事,完善管理,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有动力,或许这才是企业的真正生存之道~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我们从一开始创业那天开始就没想过什么风投和天使投资,我也许因为以前从事的行业或者因为我所处的城市原因总觉得那些离我们很远很远,在报道中看到某某某还有某某因为微博玩得好做了什么产品就分投进去啦。
这些离我们真的很远,那是资本投机分子的鼓吹,创业在一开始还真不能需要什么天使投资和风投,除非我们可以相互利用。天使利用你出名,利用你可以找到下一个接盘者,再有风投进来。
我们只是做一个才起步的创业者,我们最缺少的是自己把控度,如果资本进来,对你的要求不一样,他看的是钱,除了钱还是钱,而我们自己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一点一点去做,也许一年不争钱,但还是得干,我们基础没打牢固,出去吹牛也不擅长,怕当场把牛吹破啦,我还是要点脸面的,因为我也不小啦。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你看刘强东,一直亏,他还是在做,我和他不一样,他是平台,我是实体,现实问题比较理想要来得更加清晰。
在我们做到一年前后时,有人找到我们说,帮助我们开设全国店,我们出技术、出管理,但是要求我们的纯利润达到多少多少,那我不还是又转身给另外个老板打工啦?本身做这个实体店的目的就是自己想体验一下老板的滋味的,结果日子没啦,沦落到职业经理人,被骂还不能回嘴,还得继续含泪干,这又何苦?
我们坚定下来自己慢慢干,餐饮我们创业前没干过,进来发现其实学问大了去,都呈现在客人面前,好不好吃,一吃就知道,再多的概念只能让你红一时,如何让你持续红下去,得口味留得住人,还得是周期性有好的新品推出;主要你还得不停的爆光度,让老客户继续来,让新客户莫名来,再让新客户继续变成老客户,周而复始,挑战的不只是一点,是整个闭合的环。
以前不相信经验,现在相信啦,我们现在快三年下来,中间经历了很多,才慢慢明白,原来有很多诀窍,我们是摸索出来,没人能告诉你。
这个期间我们放手发展了两家加盟店,付出很多很多精力,一家经营一年多,一家经营半年多,后面我们在2016年就停止下来,总结,再总结。狠多东西还是需要有发展连锁的自己独特的东西和核心技术才可以再发展,一年闭关,全身心沉浸到店里,忽然发现我们还有很多没做好。如果这个时候有风投进来,一切已经由不得你,你的继续继续发展,不能停,他们在资本利益面前可是不管你的品牌和情怀的,他们要的是报表的钱,这和借了高利贷又有何区别?在资本面前迷失的一定是你自己。而我们要的是自己的事业,必将矛盾冲突。
我们是赞同项目前期和早期需要资本进场的,否则就如同很多品牌一夜之间全国都开满时候,再到一夜间就没有。
稳步前进,去除诱惑,认清自己,路才能走得长。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这倒不是问题,问题是有一下就要几个月的审核,不能网络发送只能邮寄光盘的审核之后,在这个天天程序需要改,每天功能在迭代的时代,创业公司如何生存。

大多数创业公司是可以边盈利边生存的,问题是权力寻租逼着你提高成本,提高资金回笼周期。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别人不给钱,那就得自己挣钱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据我所知,真正现代意义上的VC投资案,是1997年华登等几家美元机构对四通利方的投资

你可以问一下1997年前那些创业公司是怎么生存发展的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钱不会无中生有,无非就是开源截流。开源有很多种方式:借款,融资,造血,赞助;截流:裁员,减少备货等方式。

第一类项目没办法救,既赚不到钱,也没有投资的价值
平时见项目,经常会碰到一些创业者,希望拿到钱再去创业,或者心里想拿到投资了,就可以招到人了,做好推广了。
他们有一个误区,把投资当作做慈善了,希望别人成就自己,而不是相互成就。
什么叫相互成就?就是做更多锦上添花的事情。什么叫锦上添花?就是创业者拿东西证明了自己,有投资的价值,为投资人提供了一种确定性,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投资人会投你。
有些人真的不合适创业,连最基本的逻辑都没有。这类项目,还不如及早关了好,别把自己坑了,还连累父母。
当然能坚持下来,可能有一天会成功,但是看投资人看来是小概率事件。

第二类项目好好做点生意
有些项目或者市场极度分散,或者市场规模太小,或者没办法形成规模效益等等,很多机构都不会投,比如说开一个小馆子,自己去找朋友,亲戚借些钱,干就可以了。做得好的话,一个月赚几十、一百万就够了。干嘛去凑这个热闹?

第三类项目拿了钱,但是发展达不到预期的项目
和那些拿不投资的项目相比,我发现身边更多是那些拿了天使轮、A轮,拿不到后续投资的公司。当然这个和我关注点、接触面有关,第二类项目早早被排除了。
A、一直拿不到钱,资金链断裂,公司解散了的。
B、裁员,自己造血。有基于自己的产品做变现的,比如做社区的,在自己的社区里卖东西,打广告;也有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的,比如做外包。
对于硬件公司,很多都有备货,通常的做法是停止生产,单纯卖货,但是通常不能养活整个团队,能坚持多久是多久了。
C、另外,有些公司由于创始人比较有关系,方向也比较迎合ZF口味,能拿到不少补贴,靠这个也能养活团队。或者,他们的公司,就和个壳差不多的吧,生下来时,动机就不是奔着干一番事业去的。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又一个打算卖房创业的吗?

白米Ⅲ级

赞同来自:

首先,没有外来投资的创业,一般叫做Bootstrap, 很多公司都这么做过,并不是离了投资人就活不了。只要团队达成共识,不需要着急去找钱。
通常都是先以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为主,先上线最核心产品,再进化附属功能。从而慢慢由市场中得到信息进一步完善产品。Lean startup这本书讲的很清楚了,不再赘述。
然后再在不同的地方省钱。开源节流这个词大家都懂。没有投资人,不代表这公司没钱。大家都要吃饭,运营总要成本。这些启动资金,无论如何都是要找人拿。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学生还是摸爬滚打的老手,父母、亲戚、朋友都可能是你的天使投资人。他们会是最不计回报的真天使。
接下来,就是运营的事情,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要为了运行而运行,商业模式一定要成熟。就只是用启动资金和青春上了一门昂贵的课。
最后,现在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钱很多,投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好的项目的都是投资人自己过来找你。当你遍寻不着融资的时候,多看看自身的问题。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